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大唐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1)

唐太宗李世民

总体事迹介绍

李世民年轻时便投身行伍,随李渊前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后跟随李渊晋阳起兵,带兵攻破长安。唐朝建立后,周边强敌环伺,李世民领兵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一统天下建立不世功勋。武德九年六月,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被册立为太子。八月,李渊退位,李世民继承皇位,改元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2)

晋阳起兵

协助李渊建立唐朝

晋阳起兵后,起义大军向长安进发,隋将宋老生领兵在霍邑据守待援,义军久攻不克,又加之阴雨连绵,粮草用尽,李渊便与将领商议暂且返回太原,以后再图谋举事。李世民听闻后在帐外嚎泣,随后进帐说服李渊,用计杀死宋老生,占领了霍邑。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3)

晋阳起兵路线图

后续率军来到河东,开仓赈济,广收英豪,军令严明整肃,秋毫无犯,与大军一起平定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东征西讨消灭各路割据势力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李世民奉命征讨薛仁杲,两军在折墌(zhi)城相持不下,见敌军士气旺盛,李世民按兵不动以挫败其锐势,在浅水原用计大败薛仁杲,俘虏精兵万余人。战后李世民仍命降将统帅旧部,并与他们游乐骑射,没有什么刻意防范。投降的敌将感恩并慑于李世民的威势,都愿意以死报效。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4)

浅水原之战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刘武周部下宋金刚率兵尽陷太原及河东之地,关中震动,在大臣主张弃守河东时,李世民毅然主张收复太原。李渊于是调遣关中全部兵马给李世民,又亲自驾临长春宫为李世民送行。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击溃宋金刚,恢复全部旧地。武德三年(620年)七月,率军进攻王世充,在慈涧大败之,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李世民听闻窦建德增援后,亲率骑兵三千五百人奔赴虎牢关,大败窦建德军十余万人,生擒王世充、窦建德,一战擒二王,由此山东全部平定。返回长安后,李世民被加封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5)

虎牢关之战示意图

在陆续消灭大大小小的各方割据势力后,海内渐渐太平,李世民专心一意读经史子集,开文学馆以接待四方才学之士。以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每次在阁下轮流值班,李世民则降低身份以温和态度与学士们讨论经义,有时谈论到半夜才结束。

为得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李元吉。 当时李渊正在海池泛舟,李世民派遣尉迟恭前往宿卫 ,而后李渊于六月八日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各种政务皆由李世民决断,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整体内容

政治上,李世民吸取了隋朝统治和隋末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积极推进均田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招抚流离失所的逃亡农民,给他们土地,鼓励从事农业生产。为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李世民一再缩减囿苑(you 饲养禽兽的院子)占地面积,以增加农民耕地。在这种爱民、利民思想指导下,李世民完善制度、从谏如流、重视法治、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采取让人民衣食无忧的方针政策。

李世民为了农业生产能正常进行,不断兴修水利,加上此后连年风调雨顺,贞观年间出现了一片清平盛世的景象。史书记载,当时“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从京师到岭南,从山东至于沧海,过往的商人皆不用自带粮食,取给于路,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隋末严重大乱后,武德年间全国只有200万户,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多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6)

影视作品中唐朝商业的繁荣景象

经济上,李世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贞观时期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

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7)

唐朝农民收货图

军事上,李世民在贞观二年击败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唐朝至此统一全国。贞观四年(630年),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贞观八年(634年),击败吐谷浑。贞观十三年(639年),出兵灭高昌,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贞观十九年(645年),征讨高句丽,灭亡薛延陀。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8)

唐灭东突厥之战

文化上,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学者、硕学之士相继为秘书监,主管国家的图书馆和藏书事业,选五品以上工书者为书手,又在弘文馆设立检校馆藏的官员,将缮写、整理、校勘图书,藏于内库,以宫人掌管。官府藏书机构除“弘文馆”外,另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

大唐天子李世民 大唐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9)

公元669年唐朝版图

李世民晚年纵然连年用兵,营造宫殿,杂税日益苛重,但总体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开明君主的典范,他的雄才伟略,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他的功绩也一直被后世所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