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

导读

安远庙位于磬锤峰西北的山岗上,与普乐寺隔谷相望。

在这个火热的旅游旺季,到磬锤峰游历的人们络绎不绝,而不远处的安远庙却显得遗世独立,门可罗雀。

傍晚时分,站在庙门外端详着它,久久地放空自己,想到那一段美好的传说,又仿佛一段历史在眼前上演。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2)

孙树峰/摄

藏式建筑展现宗教信仰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3)

一个寺庙的诞生往往伴随着朝代的历史变更,安远庙又被人们称为伊犁庙,是因为它有个美丽的传说。

那年,乾隆皇帝纳了一位维吾尔族的姑娘为妃,称为香妃。远离家乡的香妃经常因为思乡望向远方。爱美人的乾隆皇帝哪舍得伊人心碎,便仿照她的家乡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修建了一座庙宇,然后又在香妃居住的宫内修建了一座两层高楼,取名为“畅远楼”。每当香妃思乡心切的时候,就可以从避暑山庄畅远楼内眺望对面山岗上的安远庙,好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于是,这座仿造香妃家乡的固尔扎庙修建的庙宇就被人们称为伊犁庙。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4)

孙树峰/摄

带着美好的传说走进它,去感受它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大义。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内外共分三层墙垣,外围墙均用石砌筑,高五尺左右,南北宽为100米,东西长达260米,占地面积为26000平方米。

山门,即为庙门,通常有三个门洞,分别为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合成解脱门,出家人要想达到解脱必须从这里经过。

进入山门即为第一进院落,是城楼式的建筑,上有梯形的藏式盲窗,盲窗是假的,增加了层次感。因为西藏建筑,每一所建筑都是一座城堡,平时遮住,在里面喇嘛可以专心致志的念经,在遇到特殊情形,可以捅开,从里面向外面射箭,体现了藏族式的建筑。

御路两侧青松苍郁,院内平坦宽阔,苗木葱茏,花草繁茂。清代,这里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地。二层院以汉、藏结合的平台门与一层院分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5)

孙树峰/摄

门殿位于安远庙主殿普度殿西侧围廊正中,面阔三间,殿中置乾隆皇帝御题卧碑《安远庙瞻礼书事有序》。正面为满汉两种文字,背面为蒙藏文字。

伊犁河北旧有庙,曰固尔扎都纲。三层缭垣,周一里许。当噶尔丹策凌时,以五集赛更番居此诵经。每岁首盛夏,准噶尔之众膜拜顶礼者,远近咸集。其俗素奉黄教,往往捐珍宝、施金银,以事庄严,庙之闳瞻遂甲于漠北。阿逆之叛,贼党肆掠焚劫,庙乃毁废。曾用韩愈陆浑山火诗韵以纪其事。及我师再平伊犁,其地并建城堡,而梵宇之仅存煨烬之余者,已不可复整,亦不必为之复整也。因思山庄为秋蒐肆觐之所,旧番新附络绎鳞集。爰规东北冈阜,肖固尔扎之制,营建斯庙,名之曰安远。集梵僧,演步踏,以庆蒇事。惟时都尔伯特郡王策凌、乌巴什等,适以朝贺至,与达什达瓦部众之隶居兹土者,欢喜额手,佥谓琳宫晃曜,妙相庄严,不啻曩时在固尔扎都纲闻呗赞也。然予之所以为此者,非惟阐扬黄教之谓,益以绥靖荒服,柔怀远人,俾之长享乐利,永永无极云。因系十韵以识缘起如此。

伊犁兵燹后,梵宇为重为。缩地齐近远,归宗何改移?今朝初庆落,戎索永延厘。耸峙辉山麓,来瞻渡水涯。制仍固尔扎,境一毗耶离。唱呗格隆侣(喇嘛中之格隆如僧中之受五戒者),归旗达瓦贻(达什达瓦旧属归旗者居于此,其愿为喇嘛者听之)。维新同致敬,忆旧孰含悲。群讶胡宽市,予怀范燮辞。藉无示败彼,讵有睹成斯。置器廑安处,恢纲靖远陲。

——乾隆乙酉仲秋月朔日御笔。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6)

樊江岩、孙国威/摄

碑文记述安远庙是乾隆皇帝仿照伊犁固尔扎庙而建,是达什达瓦部迁徙热河后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碑文两侧镌刻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右侧诗表明天山南北已归于清朝版图,为清末初新疆建省奠定历史基础。

回望历史

感受民族统一大义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7)

达什达瓦部是准噶尔蒙古的一支,乾隆二十年,清王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活动,达什达瓦部在这次平叛活动中坚定地站在清王朝的一边。

当时达什达瓦部约有6000多人,达什达瓦之弟伯格里(已去世)的部众也有1000多人,加在一起共有8000人口,能够跃马挥刀的战士在2000以上。这在当时人口不多的准噶尔部中,是一支相当可视的力量。

阿睦尔撒纳多次企图用诡计利用达什达瓦部,但被清政府识破。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尔撒纳经过一段时间的串联和准备,叛乱已是如箭在弦,势在必发。而清政府由于处理失当,使伊犁又成为叛乱势力的中心。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8)

孙树峰/摄

达什达瓦部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同这场叛乱是势不两立的。为了避免被阿睦尔撒纳消灭,达什达瓦之妻率领部下向清政府西路军基地巴里坤前进,到达后受到清朝官员的接待,并特令嘉奖。叛乱平定中,达什达瓦人长期屯住给作战增加了不小的负担,达什达瓦部几经迁徙,最终移到热河。此时只剩下2136人。

达什达瓦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乾隆二十七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次年又抽调兵力长期驻守天山南北两路。达什达瓦部500名士兵也在抽调之列,没有移防的达什达瓦部众,从此留居热河。1764年,清政府为了照顾他们的宗教活动的需要,在他们驻地附近的山岗上修建了安远庙。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9)

孙树峰/摄

留居热河的达什达瓦部众,绝大多数是穷苦的牧民和兵丁,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普度殿现乾隆英姿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0)

三进院落由70间廊房组成(现已不存),正中为主体建筑普度殿,平面整体呈“回”字形,是蒙族寺庙中常见的“都罡法式”。

普度殿共分三层,通高27米。第一层为砖石砌筑,外观一层,内分二层,墙壁饰以藏式盲窗。下层正中有三座圆形拱门,在拱门的券面上雕有云龙。二三层为汉式重檐歇山顶楼阁,中间装有木制菱花隔扇,檐下高悬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乾隆皇帝题写的“普度殿”云龙匾额。最上层殿顶全用黑琉璃瓦覆顶,正脊上装有三座铃状喇嘛塔,侧面两山配以八宝法器式样的纹饰。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1)

孙树峰/摄

普度殿内正中间为空井,四周有32根金柱。上下分为三层,一层为白色,二层为绿色,三层为红色,与顶部的八角形云龙藻井交映生辉,色彩分明,蔚为壮观。

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是绿度母。这是喇嘛教中最多见的女佛,亦称“救度佛母”、“多罗母”。传说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救苦救难的善良女神。

绿度母头戴宝冠,凝神垂目,神态安然。左手擎莲花当胸向外,右手展掌垂于右膝之上,左腿盘坐,右腿微伸向外作“吉祥坐”,表示这样就可以压制愤怒,实现慈悲,能与众生安乐。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2)

佛像身上的臂钏、手臂、璎珞、莲花等物无不精雕细刻,佛身后的木雕金翅鸟、祥云卷草等图案,雕镂层次分明、丰富,与佛像浑然一体。

在佛前的金柱上挂有一副乾隆皇帝书写的楹联,上联是“朔漠风同万里绥”,下联是“竺乾云护三摩峙”。

在金柱两侧各有一尊木制熊、虎。这虎、熊曾是乾隆皇帝木兰行围时亲手射猎的,一直摆放在殿内三层,由于时间太久,皮质变质,只得将其做为模型展示在一层,以其彰显乾隆皇帝的英姿。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3)

孙树峰/摄

殿内的壁画以《佛国源流》的内容构图,情节繁变,题材广泛。画中有庄严的佛,端庄的菩萨,矫健的天王,凶猛的力士,一个个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夕阳下回望

一个王朝的背影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4)

解放前,安远庙遭到了日本侵略者、军阀、反动派的抢劫和破坏,寺庙中的文物散失,殿堂毁坏坍塌,壁画破损,残垣断壁,源于毁灭的边缘。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寺庙的保护极为重视,多次拨款维修,1982年安远庙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5)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修后的安远庙再也不见曾经的鼎盛辉煌,甚至开始落寞。

即便如此,安远庙依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立在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曾经达什达瓦部众为了民族的统一而浴血奋战的满腔热血;可以感受当年达什达瓦部众在此进行宗教活动时的虔诚;更可以感受到一代君主为了民族统一大业的殚精竭虑和英勇身姿。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游客稀少已经是常态,但是每一个来到安远庙的游客,都会为曾经的历史而震撼和感动。”景区工作人员感慨万千。

初秋时分,走在通往安远庙的路上,宽阔的大道引领着前方。

远远望去,夕阳下,耀眼光辉下的安远庙,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在庙外伫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本报记者:陈丁源

编辑:建安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外形特点(把承德讲给世界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寻踪)(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