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朱小鹿】第139期真实人物故事

口述:Chloe

编辑:朱小鹿&徐羊羊

我叫Chloe@马来西亚女孩Chloe,来自马来西亚,祖籍福建。

在我的老家马六甲,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生儿当如苏丹贤,生女当如汉丽宝”。

据说明朝时期,皇帝将汉丽宝公主许配给马六甲苏丹满速沙,皇帝准备100艘船,挑选500名面容娇俏的官家千金,作为公主的侍婢,随行到马六甲。

当这支“送嫁大队”来到马六甲时,所有前来围观的平民百姓,都被汉丽宝公主的盛世美颜倾倒。

就连满速沙,也被汉丽宝的天姿国色迷得神魂颠倒,他专门开辟一座山给汉丽宝建宫殿,这座山叫做“三宝山(三保山)”。

马来文把它叫做“Bukit Cina”华人山、中国山。

随着两国联姻,中国移民逐渐融入马来西亚文化,之后繁衍生下的后代,就成为今天所说的“峇峇娘惹”。

经过几百年的洗礼,两族人在生活、语言、文化上渐渐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人文结晶。

而我作为第四代华裔,也是一位娘惹后人。

很多人觉得“娘惹”身份很特殊,但其实对我来说,真正特殊的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经过演变和传承,它从先辈心里,一直流传到后辈指尖,并且伴随我们一生。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1)

我的中文名字叫郭蔚恩,出生于1995年。

我的祖籍是中国福建惠安,清朝时期,马来西亚属于英国殖民地。

在那个殖民时代,他们需要大量的劳工造铁路,于是把清朝沿海的人民哄骗到马来半岛做苦力。

这也是最悲惨的一代人,他们乘坐着舢板或木船,冒着生命危险,背井离乡下南洋。

当时海上条件非常恶劣,不仅缺衣少食,最惨的是感染疾病,也得不到救治,很多人在航行途中,就消失在茫茫大海里。

剩下幸运的人来到马来西亚后,就被指定去做劳工搬石头,他们勤勤恳恳付出,许多回不到中国的人,只能落地生根。

曾祖母曾告诉我,我的祖先当年抱着妈祖的神像,坐着船,经历重重困苦,最终漂洋过海来到马六甲。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2)

(我的红狐狸玩偶)

和大部分漂洋过海的华人先辈一样,我家族也是南洋劳工,从捕鱼开始做起,到后来逐渐变成世代经商。

而我的祖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异国他乡,为后代建起一座家庙,也就是我们家族的祖屋。

这座家庙至今还在,每一年,我们都会回去祭拜祖先和神明。

直到我外公这代,他也是商人,做电子衡器起家。在过去,我的家族条件属于中等偏上。

到我父母这一辈,基本上每家都经营自己的小生意,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生活富足。

我本身作为第四代华裔,生活在一个安乐的时代。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华人的传统。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3)

我从小跟外公外婆长大,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过农历新年。

因为这是华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全家老少都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每到大年初一,外婆就会提醒晚辈,禁止做打扫,洒水等忌讳的事,否则一整年下来就会诸事不顺。

虽然我有时候也会质疑外婆迷信,但是为了不受责备,我也是宁可信其有,毕竟这也是先人留下的传统。

农历新年最热闹的时刻,当属初九。

因为马来西亚有许多福建华人,他们把这一天视作玉皇大帝的生日。

每到初八晚上,我家就会打扫卫生,长辈们制作龟粿,发粿作为贡品。

每一个龟粿都是龟红色,长辈把它们打造成龟甲印,象征长寿。

节日前,全家老少都会守岁,一直到午夜。

每到初九早晨,各家还会放鞭炮,到晚上放烟花,整条街非常热闹。

作为娘惹后裔,我小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娘惹糕点。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4)

(我和我的家人)

我的曾祖母,特别喜欢给晚辈做娘惹糕点,烹饪娘惹美食,我特别钟爱娘惹粽。

它和咸肉粽口味完全不一样,口感偏甜但又带着咸香,尤其是和白胡椒味融合,独具南洋风味。

我小时候很顽皮,每当曾祖母烹饪的时候,我在旁边有模有样地学习她的做法,看似给她搭把手,实则是捣乱、偷吃食材。

曾祖母的佳肴承载我整个儿时的味道,我吃过最好吃的娘惹粽,是出自于曾祖母之手。

然而,很遗憾的是,曾祖母的很多佳肴秘方,我们都没有继承。

随着曾祖母过世,我再也没有吃到记忆中的味道,这大概也是许多娘惹文化失传的原因。

又或许我们钟情的不是某种味道,只是怀念某种情结。这也是很多华人共有的特质。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5)

我的老家在马六甲,这里是峇峇娘惹最早形成的地方。

但是在马来西亚,峇峇娘惹的身份并没有什么特别。

因为“峇峇娘惹”不单指当年华人移民和马来人所生的后代。

还有一部分,是和印尼人,尤其是来自印尼爪洼女性的后代。

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属于娘惹后裔。

但是对于华人来说,不管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我家因为做横器生意,属于横器经销商,大部分横器都是从中国进口。

外公每年都会到中国的国际横器展参观,有时是看货,有时是联系工厂,几乎每一次我都会陪同。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6)

(我大学毕业时拍的全家福)

新冠疫情前,外公会到福建惠安探亲。

记得有次,外公和家人一起去惠安,当时的情景就像大型的认亲现场一样。

亲戚们早早地就出门迎接,老人们坐在一起聊着辈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虽然平日联系不多,但是血脉之间的连接,让家人们没有隔阂,格外温馨。

外公回马来西亚的时候,福建的亲戚们赠送很多当地的土特产,就像是中国年轻人过年从老家返程一样,父母会大包小包的塞很多家乡的东西。

亲戚们还特地嘱咐外公,把这些礼物带回家,一定要给我们这些孩子,这给我带来很多莫名的感动。

虽然有很多亲人远在中国,有的人也从未见过,但我却有一种骨肉相连的感情。

因为只有知道生命缘起何处,才能知道脚步迈向何方。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7)

从我出生开始,汉语就一直伴随我,可以说这种好感是从小耳濡目染的。

小时候,我的外婆会跟我讲广东话,外公会和我说福建话。

我虽然身在马来西亚,但是一直用汉语交流。

我从七岁开始,便去了中文学校,我在中文学校接受过12年正统华文教育。

我所在的华人小学,都是以中文作为媒介进行教学。

从小我就用中文学习数学、历史,科学。

比较特殊的是到了中学,我没有选择马来西亚的国立中学,而是进入光华独中。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马来西亚的国立中学,以马来文为主。

在社会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为让华人后裔保留母语的权利,华人先辈们用毕生努力,争取到合法建立中文中学的权利。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8)

(我高中时的照片)

他们让更多的华人后裔接受完整的汉语教育,从而让整个中华文化得以发扬。

我们把华人中学简称“独中”。

而我就是在这样一所中学里,不仅学习专门的学科知识,甚至还可以学习中国历史。

我还训练六年即席演讲和辩论。这里培养我对表演和演讲的兴趣,也是这里激发出我对舞台的渴望。

同时学校也有很多关于中华文化的社团活动,比如象棋,舞狮舞龙,传统舞蹈,挥春等等。

我们有舞狮舞龙,而且至今都在积极培训后辈传承这门艺术。

在这样充满中华传统和艺术气息的环境下成长,我觉得很幸运。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9)

我从中学时期起,就梦想未来当电台或者电视主持。

然而,我上大学后选择的却是工商管理。

首先是因为家里经营生意,这样以后也可以给家里的公司帮忙。

其次是当时自媒体还不发达,家人们的思想也很传统,他们觉得念传媒不靠谱。

最后我还是听从家人的建议,选择工商管理。

然而我很感谢当初自己的选择,因为大学时期所学的知识,在后来全部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大学毕业后,我先是进入广告领域工作,大概工作两年后,我厌倦坐在办公室里,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10)

(我在马来西亚街头)

马来西亚的工作环境和中国相比,竞争没有那么大,工作节奏也会更缓慢,长此以往,基本上一眼就能看穿未来。

但我更想做些有挑战的事情,像华人先辈那样,创造属于自己的荣耀,不想对现实妥协。

就像著名的华裔女演员刘玉玲曾说:

“你可以选择坐在那里抱怨这里根本就不适合我,也可以去冒险,去实现梦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还有什么。你的眼界越开阔,你就会越清楚自己的位置。”

偶然的时机,我的同学带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我的朋友李明豫也是做自媒体,正经营着马来西亚一个著名的华人频道,叫做亚洲红点传媒。

他给我介绍这项工作后,我发现自己很喜欢。

我在学生时代念书的时候,就很喜欢读历史。

不论是马来西亚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或者华人历史,我都会浏览。

所以我选择在自媒体上做历史文化题材,经营关于世界华人历史的小频道。

这是一个比较冷门的题材,受众也不大。

如果单纯从收益角度,很多人肯定会选择更赚钱的项目。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11)

(我收到的礼物)

但是我最后选择“世界华人历史文化”作为自媒体内容主轴的原因,是希望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中华文化现在代表一个民族,它已经走向世界。

就像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中华文化就是那根柔软又坚韧的细丝,将珠子连接起来。

不论是否已经入籍其他国家的华人或者华侨,都是在这种文化的连接中长大。

加上我自己本身热爱历史文化,我不想只了解自己的文化,也想了解别人的文化。

人本来就是历史的存在,要开创历史,必先学会承接历史。

所以,当我选择自媒体的内容方向时,我的心里有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去分享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故事。

把不起眼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给观众,我觉得很有挑战性。

在分享故事的时候,我也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受众群很小,我好几个月都是入不敷出。有时候也会质疑自己的选择。

此外,我的外形也不亮眼,也没有夸张有趣的表演,我就只有一张爱说故事的嘴。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12)

(马来西亚的夜晚)

在我讲故事的时候,总会有声音攻击我的长相和身材,攻击我作为女孩子没脑子,误导观众。

甚至还有人认为我用华人的头衔蹭流量,我也很生气,很沮丧,甚至一度想放弃。

直到有天,家里的长辈告诉我,我做的中华文化课题被他们的华人朋友转发,并且称赞我的视频,每期新视频他们都坚持观看。

这又让我感觉很值得,是喜欢我的人给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甚至在和喜欢我的朋友留言交流中,我也得到许多不同的灵感。

虽然我的自媒体平台很常会入不敷出,但因为偶尔的商务合作收入也会好一些。

于是在机缘巧合下,我决定经营网红中介公司,来支撑自媒体的创造经费。

我会给中国的客户们推荐合适的东南亚博主,共同合作推广工作,协助客户构思推广方案等等,促进和中国的合作。

我每天面临不同的挑战,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接触不同的历史故事,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我在商务合作的过程中,也能近距离感受中国人的热情,也感谢各位合作方的信任。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13)

记得第一次到中国是2013年,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很热情,建筑物很有历史特性。

疫情之前,我几乎一年会到中国两三次,有时候是陪外公看展,有时候是来旅游。

我对中国朋友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好客。

记得有次来看国际横器展,全世界各国的产品都有,主办方不仅热情的给我们介绍,更是带我们到处走。

我们去特色的餐厅吃饭时,主办方每顿饭都会点十几道菜,我每天都吃到很饱。

此外,我还结交许多和外公差不多年龄的叔叔们,感觉他们很亲切。

记得还有次,我被一些旅游文化机构邀请到昆明,那次让我真心感受到中国人的细心。

当时跟我同行的还有马来同胞,因为穆斯林不吃猪肉,主办方特别注意到这个细节。

尤其是食物方面,他们把每一道佳肴都确认过以后,才请我们食用,这也让我同行的伙伴很感动。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14)

(我在马来西亚街头)

因为在中国有很多特别的体验,让我更想在疫情结束后,来旅居几个月,我想租个小房车,边走边用视频记录生活。

我想看看世界三大宫殿之一的故宫,也想去看看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还有人间天堂杭州。

我甚至还计划当旅游博主,把北京南京苏州全走遍。

就像我的偶像博主房琪一样,流浪于世界各个角落,接触不同国家的群体,听到不同的声音,体验不同的风景,给我的观众叙说更多的故事。

未来,我更希望可以成为东南亚著名历史文化博主,准确来说,是希望成为世界华人历史文化的传播人。

这是【朱小鹿】记录的第139个真实人物故事。

我觉得,真实自有千钧之力,拥有感动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把你的痛苦讲述出来,你就会减少一份痛苦;

把你的快乐分享出来,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请发私信给我@朱小鹿

马来西亚华裔的故事(她是90后娘惹女孩)(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