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去寺庙游玩的时候,无论走到哪一家庙宇,只要是有点规模的场所,一进寺庙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弥勒佛,一副笑呵呵的笑脸,让人不自禁地心生一种亲近之情,同时也会觉得,这个寺庙更有“人情味”。

弥勒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寺庙门口是弥勒佛)(1)

但经过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后,在他的北边,却是一副迥然不同的情景,映入大家眼帘的,竟然是永远黑着脸的一尊塑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护法韦驮。

这就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寺庙大门口的永远是笑口常开、令人易生亲近之情的弥勒佛,但进了门之后,却又马上换成黑面韦陀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话就长了,但归根究底,寺庙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实也是为了契合人之常情,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来形容的话,这其实也是一种用人的法则。

弥勒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寺庙门口是弥勒佛)(2)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其实并不在同一座庙宇里,他们各有自己管理的场所,但都兢兢业业地给佛祖管理那些佛家产业。

弥勒佛永远是乐呵呵的,给人以热情和快乐,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的压抑、悲伤和紧迫感。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弥勒佛管理的寺庙那是香火鼎盛,可谓车水马龙。、

但即使如此,因为弥勒佛实在太乐观了,任何事情都不会放在他心上,也常常丢三落四的。

弥勒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寺庙门口是弥勒佛)(3)

而且,热情大度的弥勒佛对于财务管理非常松散,导致他管理的寺庙即使香火鼎盛,但依旧是一副入不敷出的窘况。

韦陀当时则给佛祖管理另外的一处场所,和弥勒佛不同的是,韦陀的脸孔永远是那么严肃的,因此也就成了人们眼里的“黑脸韦陀”,无论来的是高官达人还是贫贱百姓,在他眼里永远没有区别,接待的态度也没有差别。

这本来是一种平等待人的态度,但可惜的是,韦陀的脸实在太“黑”了,甚至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时间一长,他管理的寺庙几乎就成了人迹罕至的禁区,基本没有什么人气。

弥勒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寺庙门口是弥勒佛)(4)

这样一下来,韦陀管理的寺庙也是连年亏损,最后甚至到了香火断绝的地步。

幸好,佛祖没多久就到处视察,先是考察了弥勒佛管理的地方,佛祖也纳闷,为什么香火游客这么多,寺庙还是会亏损呢?

但佛祖当然不会轻易责怪弥勒佛,一声不吭地来到了韦陀管理的寺庙,看到那冷清的场景,连佛祖都忍不住连声叹息起来。

于是,为了挽救这两座寺庙,佛祖决定把这两处地方合并到一起,于是,笑脸的弥勒佛就成了门口的“咨客”,同时负责新庙宇的公关。

弥勒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寺庙门口是弥勒佛)(5)

而佛祖马上又任命韦陀做寺庙的财务总监,同时兼任保安队长。

以为黑脸韦陀早就名声在外,有他做保安队长,那些小混混自然不敢来滋事,寺庙的安全与秩序得到了有利的保障,反过来又促进了香火的旺盛。

同时,黑脸韦陀名不虚传,在财务管理上那是锱铢必较,所有收入与支出绝不会随意敷衍,都必须经过他的签名才会通过。

弥勒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寺庙门口是弥勒佛)(6)

就这么,新的寺庙在弥勒佛和韦陀的通力合作下,不到半年,就把以前的亏损给赚回来了,还有了很多盈余。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哪里呢?

弥勒佛还是以前那个笑呵呵的弥勒佛,韦陀也还是那个黑脸的韦陀,表面上,他们本身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但为什么他们合作之后,就能有这么大的收获呢?

这里面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真正的管理大师眼里,世界上没有一个废人,只要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弥勒佛背后的故事(为什么寺庙门口是弥勒佛)(7)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自身固然需要有更高的视野和胸怀,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知道识人、懂得用人,只有把自己所能调动的所有人都安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这个团队必将迎来伐毛洗髓的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