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地藏经我读了一个月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办”?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在北京的某寺庙虔诚地向一位僧人提出我的疑问。

僧人面无表情,风轻云淡地回复了我一句:“你不用懂,只管去读,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迷惑不解地轻轻“哦”了一声,只当是僧人对我的敷衍。

读经感悟语录 读经和读诗一样(1)

一年后,我对地藏经已经烂熟于心,已经到了虽然“口念经文、心却飘向了远方,经文都不会读错的地步”。我对这部讲孝道的地藏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或许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

又想起上学时背诵过的古诗,那时候的我未经世事怎能轻易理解古诗中的意境,除了熟读、熟背应付考试外,并无其它想法。

只是待到长大了,当我在不同的场合脱口而出的诗词成为了别人欣赏的对象。我才知道,原来在不知不觉中,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词句早已深植于内心并运用自如,其义已是了然于胸。

我仿佛突然明白了六祖慧能为何在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开悟的缘由。

读经感悟语录 读经和读诗一样(2)

从最基础的地藏经开启了我对读诵佛经的兴趣,接下来我又读诵了《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普门品》等等经文。

不管是哪部经典,最初都是先熟读,不用理会它的意思,因为我知道经文的深意不是靠我琢磨出来的,我只管念诵,念到滚瓜烂熟,然后可以轻松驾驭它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最朴素的平常日子里发现它与当下环境的对应,从灵活运用中去体会它的深意,这样才算真正的领悟和受用吧!

读经感悟语录 读经和读诗一样(3)

记得陈凯歌的某部电影上映前,有记者问他若票房不理想会不会失落?陈凯歌运用了《心经》中的一句话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这句话也是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里,每当我为某事焦灼不安时,我便会默默地念诵这句话,并告诉自己之所以如此焦虑、恐惧,全是因为牵挂于此,过于挂念,也是一种障碍,令我心生惶恐。

读经感悟语录 读经和读诗一样(4)

当我们遭遇了爱人的背叛,亲朋好友的反目,想起当初的海誓山盟,想起了往昔的情深义重,而时至今日,却唯有感叹人情之无常,心中不由得充满了嗔恨和恼怒。

这时若能想起《金刚经》里这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每一秒都在变化中,上一秒的想法,到了下一秒就发生了改变,人心如此反复善变,我们又何必为此忿忿不平、纠结其中而令自己痛苦不堪呢?

读经感悟语录 读经和读诗一样(5)

很多人喜欢去寺庙烧香拜佛,索求之事也是五花八门,我曾亲眼看见一个女孩子手里拿着写满愿望的纸张虔诚祈求道:“求菩萨保佑她发大财……”。一旁的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么多的人在寺庙又求又拜,他们真的是因为信仰或为了提升自己的个人修为吗?

有句老话说: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当我读诵《六祖坛经》时,读到了:“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这句话。

我明白了,大多数求佛保佑之人只是为了给自己求福,而并不懂其宗旨和深意,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读经感悟语录 读经和读诗一样(6)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八个字最为大家所熟悉,很多人说它出自于《华严经》。

但华严经中并没有这八个字,它是依据部分经文概括总结出来的。这也算是我们从佛经中提炼出的精华,将它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读经感悟语录 读经和读诗一样(7)

不惊、不怖、不畏”。这六个字来自《金刚经》

蒋勋老师讲他最初读《金刚经》时并不顺畅,当他某天读到这六个字时吓了一跳,觉得这六个字的力量太大了,每当他在生活中遇到逆境时,他就会默念“不惊、不怖、不畏”。就是这六个字,伴他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而蒋勋老师也是经历了从熟读到完全背诵下来,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本相,坦然面对顺境和逆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