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不让随便念 普通人可以念吗(1)

道士为何总说“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在我们的认知中,是道士的专用语,但是在最开始诞生这句话的时候却并非如此。道教咒语经常以“急急如律令”一语结尾,有两种解释。翻阅历史不难发现,道教形成气候是在汉朝时期,因此保留了很多原始的汉文化。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如律令"意指按法令执行,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即在殡葬中对墓厌镇,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结束。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时也产生某些变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还在其后加"摄"、"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执行不得有误。这三个字后被道教沿袭,用到了咒语里,也是令鬼神迅速执行的意思。

《幼学琼林》"天文"上有"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律令”是周穆王时期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跑的非常快,行走如飞。清代的民俗考据书籍《土风录》里记载“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律令死后变成了雷部的神,据说西北有一种神兽,形状如马,足不着地,其行如风,就是律令变化而来的。“如律令”,意为“像律令一样”。如:《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吾是九老仙都君,敕汝五方雷部神。五方雷神速到坛,敢有后至先灭形。急急如律令。”此咒令其不许拖延时刻,立即降临。最后以“急急如律令”收尾,表示要如"律令"一样迅速。道教咒语的威力道教施法仪式中,常有咒语、掐诀、步罡等,它们和书符一起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画符念咒、掐诀步罡来施行法术,以增强人们战胜邪恶的信心。这些法术本身具有使人类在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咒语是一种被认为对鬼神或自然物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咒语常和以人体真气"禁制"鬼神、外物的气禁术结合在一起,称为禁咒。有时和符一起出现,称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术时又往往借助某些中介物,如咒水、咒枣等,这些施过咒术的水、枣也有咒术的效力。道士中对咒术的效力有极高的肯定《太上正一咒鬼经》说:"吾含天地,咒毒杀鬼方,咒金金自销,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灭,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缚,咒鬼鬼自杀,咒祷祷自断,咒痈痈自决,咒毒毒自散,咒诅诅自灭。"道士认为有法力强大的尊神,不断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语传授下来,念动咒语即有几万乃至几百万的天兵天将应召来服役。因此,咒语在道法中越出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咒语在道教中运用广泛:道法凡结坛有净坛咒、镇坛咒,登坛先有卫灵咒,画符有书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诵经先念开经玄蕴咒,至于召将咒则和道书记载的天将神吏一样多,杀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应的咒。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咒就没有道教的法术。同时,咒语已渗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融化进他们的人格中去。不仅正一派擅于诵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应的咒语。“急急如律令”念诵的禁忌因为道教的咒文代表了三界诸天上帝的威灵,必须是受过法箓、道戒、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能够如此向鬼神发号施令,如若不然,则等于平民百姓假传圣旨,不但鬼神不听令,而且会招致天谴冥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记载:“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急急如律令”,还要减寿六年,何况一般信士呢?所以一般的信众在诵经时遇到“急急如律令”,直接越过不读就可以了。如果口误念出,随即忏悔即可免除殃咎。切记,不要拿这句号令开玩笑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