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节日永远是商家的最爱!不管是电商还是线下实体店都有针对女性同胞的商品促销活动!可是商家打着的是女神节或是女王节的口号,而不是三八妇女节!

此三八非彼“三八”,民间好像对“三八”这个词有忌讳,“三八”是一个骂人的话,尤其骂女性,说这个人很“三八”,其实就是说她在背后经常爱唠叨别人的私事和丑事,话多,泼辣,口无遮挡,而且乐在其中!

再说妇女。一提到妇女,传统印象就感觉这个女性没有学识,头发长见识短,只会做家务带小孩,没有自己的工作,经济不独立,整天围绕灶台转,生活拉里拉塔!

其实历史上的三八妇女节是1903年3月8日这一天,美国的1500名工厂女工在纽约市游行,当时游行的口号是“面包与玫瑰”,面包象征着经济保障,玫瑰则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她们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的!1975年联合国大队将每年的3月8日确立为三八妇女节!所以此节日是妇女争取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利的一座丰碑!而且狭义上讲法律上年满18周岁的女青年都是妇女,14至18周岁是少女,7至14周岁是幼女,7岁以下是儿童,广义上讲所有的女性都是妇女!

我是个标准的农三代,爷爷辈是农民,父亲也是农民,偶尔做点小生意。母亲则是个标准的家庭主妇,她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家照顾我和弟弟的生活起居,洗衣做饭擦地板,还要兼顾料理家里的老人,经济上全依赖父亲!在家务这方面,母亲的确沒得说,父亲则基本不做家务,因为母亲觉得他做得不如自己好,父亲经常遭她嫌弃和数落。而且在农村的传统里,男人做家务是一件让人耻笑的事。有本事的男人都是忙着在外面赚钱,女人则负责把家收拾好就可以了!虽然,母亲在家务方面是一把好手,但一出家门就显得局促,都得依赖父亲!她自己一个人根本去不了医院,分不清东西南北,需要父亲陪在身边!她想买一辆电动车也要经过父亲的同意,父亲觉得哪个牌子好款式好就直接定了,很少会问她的意见,而且母亲好像也没有多少自己的主见!

以前像我爷爷父亲这一辈人,在农村是绝对的重男轻女的!如果生了男该,村里人就会让你家元宵节迎龙灯,一般是十条桥板!如果家里生女儿,女性是没有地位的,也会被村里人看不起。一方面,女孩不能像男孩一样传宗接代,延续家里的香火。另一方面,女孩长大是会嫁出去的,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真是这样!

其实,说到农村重男轻女,现代城里人会说农民思想落后,封建愚味!但我记得小时候,爷爷说农村人都是务农,一辈子待在村庄周围附近,不得随意迁徙。家里多一个男丁,就多一份劳动力,就多一份收成!而且以前农村种田要灌溉田地,领居之间争宅基地砌墙角,大家经常会因为这些利益攸关的事情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这时如果人家是兄弟五个,吵架时对方那阵势直接把你吓住了!我父亲兄妹三个,就他一个儿子,他就极度羡慕村里那些兄弟多的人,因为对方人多势众,可以仗势欺人!

当时农村里的人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依赖的是人力和畜力,干的都是体力活,在人与人之间体能差不多,普遍低文化的情形下,人力的多少直接决定劳动产能的高低!所以女人的力气肯定比男人小,生产力就低了!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像我爷爷那一辈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土地上,靠土地生存!家里除种粮食,也种蔬菜瓜果,除了苹果香蕉梨子这些水果要集市购买外,大部分都自产自吃,典型的小农经济!社会经济结构单一,根本没有说能去工厂打工的机会!因为私人工商业九十年代才大量兴起,更不要说是传统的农村妇女了!妇女根本没有工厂可进,有工可打,体力不如男性,也就没有经济地位,更不要说政治地位了!

随着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民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成为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人业主!农民不再一辈子被束缚在土地上,靠土地谋生存!社会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不管男女,只能能靠本事赚钱,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人都是英雄!我隔壁领居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当年考上中专师范,毕业后当了人民教师,收入比普通农民高很多,村里的人也只有羡慕的份,感觉生女孩也挺好,又能赚钱,又会孝顺父母!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发展的扼制,不受教育,目不识丁,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意识,经济上依赖男人,这样的女性,男人好控制!当代社会进步,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就业道路宽广,女性在

三八妇女节评价(为三八妇女节正名)(1)

三八妇女节评价(为三八妇女节正名)(2)

很多领域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不仅经济变得独立,政治权利也得到极大提高,男女平等时代来临,独立女性正一步步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