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卢氏文苑|牛爱民: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完整版)

前引

【解说】在河南省与陕西省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方神奇的土地,这儿,曾经是恐龙的乐园,是人猿相揖别的地方,是河洛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卢氏县志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

▲图片来自牛爱民

1945年在重庆梅园,毛主席亲切地问曹靖华是河南什么地方人?

曹靖华回答:“豫西卢氏县人。"

毛主席又问:“卢氏有位曹植甫老先生……”

没待毛主席问毕,曹靖华就答道:“那是家父。"

接着就问主席:“家父一生在山区教书,从未出过门,主席怎么知道这名字?”

主席答道:“我从鲁迅文章中知道的,鲁迅给他写过教泽碑文。可惜我不曾到过卢氏,有朝一日倘能到那一带时,一定去拜访他的。”

▼曹靖华先生回到卢氏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

▲图片来自牛爱民

可惜主席太忙了,否则,他一定亲临卢氏县,看看炎黄二帝频繁征战的古卢氏部落,看看大禹治水留下的瑞兽嘉禾,看看孔子讲经的文峪古庙,看看长眠着红军小战士的革命老区——

【字幕】

卢氏县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

面积:4004平方公里

人口:37万

民族: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等。

【画面】

卢氏在地图上的位置、座标

卢氏山如画,水如歌,民风古朴

大禹治水、孔子溯源、红军征战等背景画面 。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

▲图片来自清清卢氏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

地名记

关于卢氏县名的来历,总共有四种说法。

▼康熙版卢氏县志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

▲图片来自牛爱民

卢氏古称莘川。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莘川一带隶属虢国。有一年虢王带着太子来莘川避暑度夏,住在县城东北的虢台行宫。有一天,忽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情景再现】

虢国太子暴病而亡,诸多名医抢救无效。虢王心急如焚。

门人急入:“禀大王,神医扁鹊求见。”

虢王激动地:“真的是他吗?快快请入!”

扁鹊入宫,直奔虢太子病床。在弟子子阳的配合下,厉针砥石,医术娴熟。众目睽睽之下,太子慢慢苏醒过来。

“醒啦,太子醒啦,太子活过来啦!”

欢呼声中,虢王热泪盈眶地抱了抱太子,然后拉住扁鹊的手说:“先生起死回生,真乃神医啊!”扁鹊说:“我哪能起死回生呢?太子的病也就是假死。我只是给太子调整阴阳,使他恢复常态罢了。”

▼扁鹊给虢国太子治病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

▲图片来自网络

【解说】后来,莘川百姓在虢台行宫旁边,修建了“虢太庙”,在东街修建了“卢医庙”,以纪念起死回生的神医扁鹊。

与扁鹊齐名、共享百姓香火的,还有一个人物,他就是卢敖。

卢敖,燕国人,因学问渊博被秦朝聘为博士。为避秦焚书坑儒之祸,他离开秦国,东进函谷关,南下卢氏城。在这里,他结茅修真,采药炼丹,当瘟疫肆虐卢氏大地时,他行医施药,奔走四方,快速扑灭瘟疫,拯救了无数百姓。

▼卢敖洞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

卢敖洞碑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8)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9)

卢敖洞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卢氏名人手指城隍庙石碑介绍:这是大明正德四年的一块石碑,原先竖立在沙河乡三角城大明寺。碑文记载:“今中州莘川,居万山之中,始卢敖得道之乡,乃扁鹊降升之地,因名卢氏焉”。以卢敖、卢医扁鹊命名,这是明朝碑文和清代县志的传统说法。此外,1980年《河南青年》杂志在各县名称由来一文中写到:“卢氏县是因县城西北有一卢氏山得名”。而卢氏民间则流传着因卢寡妇修城得名的传说。十多年来,卢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县人大原主任彭修身的领导下,组织县内外学者,深入研究,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彭修身接受《对话中原》采访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0)

F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1)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彭修身(卢氏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卢氏县人大原主任)站在祁村湾村口碑文前讲述:“卢氏”之名由来甚早,最新研究资料表明,卢氏最早当为一氏族部落或一诸侯国。与“轩辕氏”、“神农氏”同一时代的“尊卢氏”,或为卢氏远古祖先。所以说,卢氏得名最早源于卢氏部落和卢氏古国。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2)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3)

▲图片来自牛爱民

卢氏境内有重要化石点20多处,重要古文化遗址60多处,仅县城附近、洛河两岸就有仰韶文化遗址30余处。比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祁村湾,在原始社会就是炎帝部落中心。附近的火炎城、石龙头古寨等等,地表和地下都涵盖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一切充分说明,卢氏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卢氏币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4)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5)

▲祁寸湾遗址

图片来自牛爱民

▼卢氏城隍庙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6)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7)

▲北关清真寺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卢氏在夏商时即有建制,属莘川地;周属虢地;晋灭虢后归晋,韩、赵、魏分晋后属韩国;秦属三川郡。至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迄今已两千一百余载。建县时属新设的弘农郡,东汉因之,三国属魏,西晋归上洛郡,北魏时属恒农郡,隋属弘农郡,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曾设虢郡于卢氏,属虢州;唐属弘农郡,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南阳府嵩州。明归陕州,属河南府。清属陕州。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民国17年(1928年)废河洛道直属河南省,民国20年(1931年)属陕州十一区专员公署。1949年5月属陕州行政督察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4月区划调整后,三门峡市升级为地级市,卢氏县属该市所辖。

▼卢氏县地图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8)

▲图片来自网络

【解说】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西南部,居北纬33度33分至34度23分、东经110度35分至111度22分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脉。境内千山起伏,万壑纵横,形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

卢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百万年沧桑巨变,数千年文明发展,使得莘原大地带着古色古香的容颜,迎着一个个喷薄的日出,坚韧跋涉走到今天。

▼卢园广场夜景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19)

▲图片来自小薇

取景:

1、清代《卢氏县志》关于扁鹊、卢敖记述特写

2、城隍庙及大明寺石碑

3、祁村湾石碑、文物保护碑

4、扫描一组文物照片衬托沿革文字

5、卢氏新貌、卢园广场、景观柱特写镜头。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0)

大事记

【解说】《尚书‧禹贡》记载:“神禹导洛自熊耳。”这是卢氏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桩大事件。

▼尚书图图片来自网络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1)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2)

卢氏三河口拱桥图片来自牛爱民

据说,在洪荒泛滥的上古时代,整个卢氏盆地都是一片汪洋。大禹治水来到卢氏后,眼见洛水滔滔,洪流恣肆,正不知如何下手,忽有一只硕大的神龟来到脚下,大禹一看,龟背上的河图洛书,不正是疏导洛河的奇方宝典吗?于是,大禹根据河图指点,挥起神斧,力劈山河口崖壁,只听轰然一声,岩壁裂出一条巨大的峡谷,洪流一泻而下,百姓欢呼雀跃,自此安居乐业。

【采访画面】文物专家介绍:大禹在卢氏疏导洛水,不仅《尚书》和清代《卢氏县志》均有记载,而且在卢氏县大禹沟洛河岩壁上,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拓片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3)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4)

神禹导洛处

图片来自牛爱民

(手指古洛照片)这就是大禹留下的摩崖石刻。据河南省文物专家认定,石刻中心是一个大大的古“洛”字,周围点缀着瑞兽嘉禾。右下方是清代卢氏知县刘应元书写的五个大字“神禹导洛处”。专家们说,如此珍贵的摩崖石刻在洛河上游还是绝无仅有的,加上清代《卢氏县志》关于“大禹沟”“神禹庙”“禹盆石”这些地名的记载,充分说明大禹文化是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神龟负书,只是民间传说。可是文物部门在三河口发现的乌龟壳化石(特写镜头)还真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大禹治水图片来自网络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5)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6)

乌龟壳化石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也许是为了探究大禹治水的秘方,也许是为了寻求河洛文化的精髓,出生于莘川大地、躬耕于有莘之野的商相伊尹,退居官场后毅然回到卢氏老家,隐居到大禹劈山开河的山河口一带,整理炎黄文化,收集大禹遗存,从而使卢氏这方禹迹所经、圣泽浸润的神奇大地,再度披上了五彩霞光。

大禹刻字留念的地方,隶属卢氏县范里镇,“范里”是“范蠡”的简写。清光绪版《卢氏县志》记载:“范蠡湖,在范蠡镇西,镇即以是得名。”

▼光绪版卢氏县志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7)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民俗专家讲述:那个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功成身退的范蠡,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还专门来到了卢氏县。范蠡本意是寻古访胜,做文化旅游的。谁知无意间发现卢氏山大药材多,林深野兽多,就顺便做起了药材和皮毛生意。短短两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把赚来的钱散发给体弱多病的穷人后,这对才子佳人又访古问胜去了。卢氏老百姓感念他们的大恩大德,把山河口这个湖叫做“范蠡湖”,有莘镇改名“范蠡”镇,大峪沟下边那个西施浣纱的小村叫做“西施村”。

【解说】卢氏历史悠久,红色文化非常宝贵。1934年12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北上抗日,抵达卢氏县叫河一带,准备取道五里川,进军陕南。不料蒋介石运筹在先,从开封调度六十师陈沛部占据卢氏,在朱阳关、五里川一带伏兵设卡,加之上官云相的追剿大军,游弋在陇海线的合围部队,红军顿时陷入重围,面临灭顶之灾。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8)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陈晶(陈廷贤外孙)介绍:当时仿佛泰山压顶,军领导的压力相当大,军部已经动员女战士离开部队,自谋生路。可女战士个个态度坚决:宁死不离部队,坚决不当逃兵!

正当山穷水尽之时,忽然柳暗花明。原来军领导派出的手枪团,在横涧千佛窑一带,找到了小货郎陈廷贤,也就是我爷爷。他眼见红军恪守纪律,军长和蔼可亲,当即挺身而出,愿意另辟蹊径,带领红军突出重围。

▼货郎带路塑像图片来自牛爱民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29)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0)

程子华回忆录

▲图片来自网文《陈廷贤》

【解说】12月5日,以陈廷贤为向导,红军三千将士直奔姬家岭,6日拿下龙驹寨,8日击败铁锁关守敌,顺利进入陕南。嗣后,红二十五军转战豫陕边,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稳定陕北,力挺中央红军,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称赞。而陈廷贤带领红军突出卢氏重围,为挽救红二十五军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载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被誉为“军史布衣第一人”。

▼红二十五军西进图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1)

图片来自网络

【采访画面】陈晶指着虢台庙陈廷贤墓碑讲述:豫陕交界,高山之巅,红军三千将士即将西去,爷爷孤身一人返回卢氏,谁都知道,他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匪军的审问与拷打。分手时,军长程子华叫人拿来现大洋,表达谢意。爷爷坚决不要。军政委吴焕先就写了个条子,还盖上大印,对我爷爷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条子你藏好,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找你的。”后来,军领导们找了数十年,终于在卢氏找到了我爷,只是老人家已经病逝。因为给红军带过路,所以我爷爷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党员,生前交待,他要长眠在党校这山上,看着卢氏人民过上好光景。

▼陈廷贤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2)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3)

陈廷贤墓碑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红25军北上抗日的步伐,没能阻止日寇践踏中华的铁蹄。1945年5月中旬,日军调集重兵疯狂进攻石大山,妄图取道卢氏,进兵西安。中国军民团结抗战,在中美飞机的支援下,血战7昼夜,取得了歼灭日军两千余人的重大胜利。

【采访画面】军史专家介绍:石大山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江槽村,是灵宝市和卢氏县交界处的最高峰。为占领制高点,这一仗打得相当残酷。仅20日这一天,敌我相互争夺20余次,我方牺牲连长达26人。机枪打红了,用尿来降温,后来连尿都尿不出来。好在中美机群占了优势。日机3架,中美飞机12架,上去6架,击伤日机2架,击落1架,完全取得了整个战役的制空权。

【解说】石大山战役,是中美联合、国共联合、军民联合的经典之作,日军六千余人,弃下两千多具尸体乘夜逃窜。鲜血染红的石大山,堪称矗立在卢氏大地的英雄纪念碑,令侵略者望而生畏,永远胆寒。

▼石大山抗日战役纪念碑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4)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党史专家站在卢氏革命纪念馆讲述:1947年9月10日,陈谢大军四纵12旅首次解放卢氏。此后,历经六出七进的“拉锯”斗争,卢氏于1948年11月彻底解放。扬眉吐气的老区人民,剿匪反霸,土改建政,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从改革开放到扶贫开发,艰苦奋斗,砥砺前进,实现了城乡一体、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取景:

1、神禹导洛处石碑及拓片

2、伊尹、范蠡有关记载

3、陈廷贤墓碑、革命纪念馆等

▼解放卢氏功劳炮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5)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6)

解放卢氏烈士纪念塔

图片来自牛爱民

考古记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受县政府召唤,一位24岁的年轻人告别讲坛,开始筹建卢氏县文化馆。他,就是这个深山区县第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也是第一位考古工作者牛树森。

在洛阳地区文物考古学习班,牛树森如饥似渴地听取专家报告,阅读文献资料。一回到卢氏,他放下行李,背上挎包就下了乡。此后,他用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付出,给卢氏建起了文物博物馆。

▼考古专家牛树森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7)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8)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孟建波(卢氏县文管会办公室主任)指着馆藏文物介绍:土改时期,牛老师从地主的浮财堆里拣选出古字画、铜镜、青花瓷等各种文物2400多件,有周朝的青铜大鼎、皇帝圣旨、仇英、于右任的字画等等,其中不少国家一、二级文物。为了收集、保护文物,他不分节假日地工作,就连退休后,也不忘本职工作。省文物局领导说,牛老师用半个肩膀,给卢氏背回来一个博物馆。这文物仓库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文物,都是牛老师收集回来的。

▼1981年牛树森为曹靖华介绍卢氏文物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39)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1956年冬,牛树森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物知识,他从龙骨堆里拣选出一批动物化石标本寄往中科院,引起了专家的重视。

刚过春节,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明镇教授带领专家学者来到卢氏,在洛河盆地第三纪化石点王家坡(原名孟家坡)发掘三个月,出土了大象、犀牛、肿骨鹿、剑齿虎、三趾马、卢氏兔、洛河中兽等3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最重要的是距今4000多万年的“跗猴”牙齿化石,因在卢氏出土,即命名为“卢氏跗猴”(实物藏于北京研究所,复制的标本,展出在北京猿人洞内)。周明镇教授在总结建国以来的考古成果时写道:“建国三十年来,晚始新世哺乳动物方面,最大的收获与研究应属卢氏动物群的发现。”

▼卢氏跗猴牙齿和遗址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0)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1)

图片来自牛爱民

1976年9月,在文化馆长李金玉的陪同下,牛树森在外贸收购站的龙骨堆里苦干三天,发现4块古人类头盖骨和2枚牙齿化石,收到文化馆珍藏。1979年天津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季楠来到卢氏,看了头盖骨化石后极感兴趣,牛树森让他带往北京,经中科院专家贾兰坡先生鉴定,定名为“卢氏智人”头骨化石,距今十万余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一发现,证明卢氏在十万年前就有智人活动,卢氏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卢氏智人”头骨化石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2)

图片来自牛爱民

1987年,在五里川和朱阳关盆地,相继出土距今一亿七千万年的恐龙蛋化石数十枚。

上述考古成果说明,卢氏在一亿七千万年以前,是繁盛的恐龙时代;在四千多万年前,是卢氏跗猴的活跃时期;在十万年以前,演变为卢氏智人的乐园。卢氏历经了龙猿乃至人猿相揖别的漫长岁月,步入了极度繁盛的仰韶文化时期。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3)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4)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罗书学(木桐乡文化中心主任)指着古人的洞穴讲述:1976年,县文化馆牛树森老师到我们木桐乡拐峪村普查文物,看见有个老汉正在捣碓窝,他问:你捣碓窝这石头从哪来的?老汉说:是从山上捡的,山上还有好多。牛老师说:你能不能带我上山看看?他们上到竹园沟的山上,牛老师不仅捡到石器,还发现了原始人类居住的山洞。牛老师说,这个遗址离卢氏城60多公里,原始社会山深林密,交通不便,这石器名叫老君钻,它没有流传到县城附近的原始部落,也很难流向全国。所以说,这石器的造型非常罕见,山洞的造型非常罕见,山洞之多也非常罕见。

【切换到收藏石器的老百姓家,现代铁锹、铁锤、斧子与对应的石器摆放一起,特写镜头】罗书学画外音:在距今数千年的原始社会,劳动工具如此齐全,真真叫人佩服得不得了。近年来,山上发现原始人类洞穴十多个,在当时,这是一个庞大的原始部落,在现在,仍然是难得一见的神秘洞穴群。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5)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6)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文化学者讲述:清康熙版《卢氏县志》记载:“卢氏山,宜五谷,可避水灾。”卢氏位于洛阳大平原和秦岭山脉衔接地段,有山有水,资源丰富。所以,从亿万年前的原始动物群,到庞大的恐龙、灵巧的跗猴、直立的卢氏智人,无不选择卢氏安居乐业,在繁衍种群的同时,也留下了生物进化的科考标本。尤其像木桐,把古人类洞穴及其劳作工具,完整地呈现给我们,把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向全世界做了 一个明确的交代。

▼卢氏古城平面图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7)

图片来自牛爱民

取景:

1、牛树森青年照、工作照

2、卢氏文物仓库文物扫描镜头

3、恐龙蛋、卢氏跗猴、卢氏智人头盖骨化石特写镜头

4、木桐猿人洞及老君钻一组镜头

人物记

一、李庶琨

【解说】1956年一个冬日的黄昏,一位乡间老人溘然长逝,新鲜的坟头上,一方青砖镌刻着六个大字:李庶琨藏骨处。

如此简单的葬礼,如此简陋的墓碑,又有谁,能把他和那个叱咤风云、上了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农民领袖联系在一起呢。

▼农军议事厅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8)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党史专家讲述:李庶琨(字仲美)是卢氏县东明镇东明村人,他出身于望族世家,却有着难能可贵的为民情怀。1923年,卢氏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庄家颗粒无收,农民仰天长叹。就在这种情况下,驻扎在卢氏城乡的陕军郭金榜旅和赵树勋团依然勒索百姓,敲诈人民。卢氏城的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共同推举李庶琨担任农民军总指挥。起初议定,所有开支均由全县各里分摊,但是,李庶琨考虑灾荒年,大家饭都吃不饱,哪能拿出钱呢?他吩咐管家卖房卖地卖商铺,全力支持农民暴动。结果,在李庶琨的领导下,连续两年,卢氏农民三次围城,终于取得了驱逐陕军的伟大胜利。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49)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0)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中共中央一大代表刘仁静始终关注这场农民运动,他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发表文章,盛赞卢氏农民暴动,说深山区的农民竟然拿起刀枪,撵走胡作非为的陕西兵痞,这比通一纸电文不知强过多少倍。他呼吁,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号召大家拿起刀枪,起来革命吧!

【采访画面】文化学者讲述:农民暴动胜利了,李仲美把自己的万贯家产也耗尽了。他独自一人,隐居到文峪深山沟,凭借医术度过了老年生涯。有一天,他觉得自己油灯快要耗尽了,就找来一方青砖,给自己刻了一方墓碑。

人生永不再来,光阴不会回放。但是,李仲美领导的波澜壮阔、声震全国的卢氏农民暴动,永远在史册熠熠生辉。

二、曹培元

【解说】古县悠悠,地灵人杰。自古卢氏英才辈出,雄才大略者不胜枚举。然而,能够引起毛泽东主席关注的,他又是谁呢?

【采访画面】文化学者讲述:曹培元,字植甫,祖籍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路沟口。以其晚晴秀才之功底,本可以步入仕途的,但他憎恶时政腐败,拒绝官场而致力于乡村教育。1934年,一帮学子提出给他立个教泽碑,以感念老师开拓家乡文化之“恩泽”。谁来撰写碑文呢?大家共推学生中的佼佼者曹靖华。

▼曹靖华故居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1)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身在北京的曹靖华接到家乡来信,觉得儿子给父亲写碑文,似有不妥,于是向鲁迅求助。还是在五四运动期间,曹靖华熟读《狂人日记》之后,决意拜鲁迅为师。后来二人在翻译俄国革命文学,为中国起义的奴隶盗运天火的过程中,结成了真挚的革命友谊。

对于曹植甫老先生,鲁迅是敬佩有加。曹靖华走出卢氏大山之前,是娶了一房媳妇的。儿子一去不回,不能让儿媳老守空房。老先生另择佳婿,把儿媳当做闺女嫁了出去。曹老先生处理问题如此豁达,就连周家也觉得自愧不如。所以鲁迅接信后,抱病写下了《卢氏曹植甫先生教泽碑文》。

曹植甫先生与教泽碑文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2)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3)

图片来自牛爱民

【诵读画面】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卢氏曹植甫名培元,幼承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躬居山区,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或有未谛,循循诱之,历久不渝,惠流遐迩。又不泥古,为学日新,作时世之前驱,与童冠而俱迈……”

【采访画面】文化学者讲述:文章寄回卢氏,曹老先生连看几遍,激动地说:我一个山野之人,怎敢收受鲁迅先生的赞誉之词,他是把对老师的赞美,都融进了字里行间。文章我收藏了,碑断然不能立,哪有给活人立碑的道理。由于老先生坚持己见,从远处运来的石碑暂且不用,曹家就把它铺在井台边,成了邻里乡亲摇橹汲水的“垫脚石”。

而鲁迅先生则把这篇碑文收在了《且介亭杂文集》中,这,也就是毛泽东主席知道曹植甫、知道卢氏的缘由。

▼曹植甫先生教泽碑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4)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5)

图片来自牛爱民

取景:

1、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特写镜头

2、农民围城场景

3、曹家大院 尊师亭 曹植甫墓碑

4、鲁迅与曹靖华相关镜头

5、教泽碑碑文

民俗记

一、汤河裸浴

近年来,在黄河岸边的三门峡市出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有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和天山南北翩翩飞来,它们在河边水上随心所欲,各领风骚。时而卿卿我我,暗送秋波;时而振翮高飞,追波逐浪。每当此时,总有那消息灵通人士发出号召:走,到卢氏看白天鹅去!

▼汤河浴池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6)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卢氏汤河裸浴温泉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伟介绍:卢氏这“白天鹅”,是指那些常年在汤池裸浴的村姑们。汤池的水温常年保持在51.5度,来汤池洗浴后,不仅皮肤光滑,神清气爽,而且还能治愈许多皮肤病和妇科病症。所以就出现了男争女抢的局面。以前是女的先来,女人就占住了池子;男的先来,男士就有了洗浴的权利。可是,有的年轻人脸皮厚,经常把先来的女人吓跑;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曹老先生为汤池立下了规矩。

【采访画面】民俗专家介绍:曹植甫老先生当时在马耳岩教书,看到汤池洗澡无章可循,便贴出了一张告示:“中华为文明古国,注重礼仪廉耻,这也是实行新生活运动所当珍守的。”他说来汤河浣洗,看到一个问题,往往是男子还没洗罢,妇女只好等待;妇女正在裸浴,男人隔河徘徊,既耽误时间,又容易争抢。这不符合我国的文明之道。所以曹老先生要公布男女洗浴日期,“仰乞男界女界,一体遵守。”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7)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民俗专家介绍:曹老先生确定三、六、九,为女人们洗浴时间。所以每逢三、六、九日,他便带着学生娃娃,守在汤池前方,向人们宣讲:谁家没个老娘姐妹,尊重妇女就要给她们创造一个安静的洗浴环境。遇到不听话的,老先生就颤抖着胡须,怒声喝斥:不听话你就从老汉身上踩过去!就这样,经过曹老先生的不懈努力,这个规矩一直坚持下来。1975年汤河建乡时,又将每月逢十增添为女性洗浴日。

【解说】(播动女性洗浴画面)熊耳山峰峦叠翠,云蒸霞蔚。在青山脚下的汤池里,一帮村姑裸露着胴体,正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远远望去,有的亭亭玉立,正在梳理瀑布般的乌发,给人以动态美;有的肥臀细腰,倚栏歇息,给人以静态美;还有的轻揉娇儿,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看到这天人合一的鲜活画面,真使人疑似到了瑶池仙境!

二、社火抬垛

社火,是民间舞蹈的传统形式,它集歌舞、鼓乐、百戏、杂耍于一体,借以抒发粗犷、张扬、欢快、喜悦的思想感情,多是一村一乡广大群众参加的团队,以其声势强大、形式多样、群众参与性强等特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8)

图片来自网络

卢氏自古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先人们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精神文化。像山歌、劳号、靠山吼、北路戏(蒲剧)、西路戏(陕西秦腔)、眉户戏、洛阳曲子、南阳大调、河南梆子、大鼓书、三弦书、坠子书、锣鼓书、鼓儿词、皮影戏等各种戏曲艺术形式大繁荣,有了这些基础,都纳入社火内容代代演唱。

如城关镇西北街有一台蒲剧团的基础,每年办社火耍背台时总以戏剧为内容,扮《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张飞、诸葛亮等,外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翻跟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北街有一台曲子戏,他们踩高跷时,扮《白蛇传》、《沙家滨》中的人物,圆场时就用洛阳曲子的四十八板伴奏,演员演唱就唱曲子戏。北关街的旱船跑圆场时用眉户戏乐器演奏,唱眉户戏内容。西南街的龙灯舞就用大鼓乐器伴奏。东大街、高村、西关的狮子舞用大鼓乐器伴奏以壮气氛,黑马渠的小花鼓舞,是用小打击乐器伴奏。

▼抬垛图片来自网络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59)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0)

旱船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民俗专家介绍:朱阳关的社火最精彩的就是抬垛。抬垛又叫采垛,是用一特制厚面大方木桌,中间贯一特制铁芯,上面站一组孩子,分别扮演“孙悟空取经”、“三顾茅庐”中的故事人物。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1)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演出时,在锣鼓声中,众人抬垛前进,垛上的孩子,做着各种不同的动作。行进间,由一人突压一下铁芯,就会突出一个孩子,让围观者体验到奇特壮观,精巧动人的感觉。这种形式以朱阳关杜店村为代表,保留了古代表演形式。

那些在村中较有面子或刚搬了新家、刚娶了新媳妇的人家,就特想让社火进屋热闹一把。遇到熟络的,也毫不客气,耍狮子时故意带瓶水倒在床上,还大呼“狮子尿了!”这时,大家就可劲地笑,把人生的劳累、生活的不易抛到了九霄云外。狮子进院人们图的是吉祥如意,狮子上床是公公婆婆希望麒麟送子的意思。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2)

图片来自牛爱民

最开心的还是小孩子,他们跟着社火队,一家家地转,一家家地看,熬到深夜,不知疲倦。以至数十年后自觉可笑:为啥不守在一个地方多看几家,而要撵在一家后面反复地看,傻呀!

【采访画面】朱阳关镇领导讲述:朱阳关在抗战时期驻扎过河南省政府,在清代设过分州,还设立过朱阳县,如今是朱阳关镇。悠久而复杂的历史,造就了丰富而多彩的民间文化,我们一边挖掘文化遗产,积极推进民国风情小镇、大鲵湾景区、杜店古村落建设;一边不断完善毛公山红色文化,链接红色旅游专线,争取让老区人民,笑在脸上,乐在心头。

三、广场舞

【采访画面】县文联田红心主席讲述:从节奏明快的打夯歌,到雄浑悠扬的洛河号子;从肃穆庄严的祭祀礼乐,到欢快洒脱的广场舞,千年古县的民间文化活动,可以说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喊出了劳动人民的爱恨情仇,舞出了老区群众的快乐和渴望。

【演出场景】卢园广场,千人集体舞《哗啦啦的洛河水》

哗啦啦的洛河水,日夜向东流,

洛河边的儿女呦,跟着那太阳走——

(转为大秧歌舞步)

取景:

1、裸浴镜头

2、曹植甫照片与布告

3、抬垛场景

4、广场舞大场面

传承记

一、剪纸

卢氏剪纸诞生在民间,发展在民间,剪纸的主要创作者是农家妇女。她们用纸张剪出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剪出她们对人生的美好祝福。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民俗节日,也是民间剪纸最大的展示舞台。这时也是剪纸艺人最忙碌、最风光、最受人尊重的时候。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端。这时卢氏民间就有“家家贴窗花”的习俗。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3)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剪纸是卢氏民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卢氏历史久远,所以剪纸艺术发育得门类齐全,有逢年过节张贴的祝福剪纸,还有娶妻生子张贴的喜庆剪纸。又因为卢氏山大沟深,文化封闭,所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间剪纸艺术。

比如结婚剪纸,既要渲染气氛,又要表达祝福,所以一进入洞房,窗户上有贴花,顶棚有团花,中间有双喜,四角有角花,被子上有喜花,礼馍上有敷花。总之,男女成婚,龙凤大喜,在这个美好时刻,以大红喜字喜花为主题,祝福夫妻双方早生贵子、幸福百年,是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4)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卢氏剪纸与民俗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民俗依托剪纸更有韵味,剪纸形成民俗方能传承。而剪纸也只有依托民俗的丰厚土壤,才能发展壮大,从而构成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河洛文化的精彩亮点。

二、面塑

民以食为天,礼以孝为先。中国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研究文字的起源,就会发现表示祭祀意义的字都与饮食有关。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5)

图片来自牛爱民

古代用作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主要是牛、马、羊、鸡、犬、猪等牲畜,俗称“六畜”。除“牺牲”外,还常有五谷杂粮,水果、干果以及菜蔬等,这些都是祭祀中的常用祭品。

【采访画面】李文增(三门峡市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古人敬畏天地,敬畏大自然,所以祭祀活动形成较早,面塑艺术堪称门类齐全。有鱼、虾、螃蟹等生猛海鲜类,有桃、梨、核桃等四季仙果类,有茄子、白菜等四季蔬菜类,有牡丹、荷花等四季花草类,有蝎子、蛤蟆等五毒珍品类。以上5个品类,每种8样,用统一尺寸、统一色调的盘子装盘祭献。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6)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如果说以上是祭祀面塑的创新,下面的八大献食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有发展。八大献食全部用面塑取代以肉食为主的祭品,它们是:丹凤朝阳(凤凰戏牡丹)、蝈蝈白菜、莲年有余(鱼和莲藕)、灵猪祝福、金牛望月、羔羊跪乳、福寿双全(仙桃造型)、丰碑永存(寿龟驮碑)。

面塑祭祀作品,从体积上看,可分大小两类,前40种体积小,后八大祭品体积较大。从颜色上分,可分为生面着色和无色熟蒸两类,前5类可以着色,不可食用,后八大祭品不着色,可食用。而着色的面塑祭品,加入特殊的成分和一定的工艺,自然风干,可以保存半年以上,是一种极好的民间工艺品,直观性强,便于观赏和携带。

三、民歌

卢氏民歌内涵丰富,有拉纤时吆喝的船工号子,有打夯时喊叫的劳号,有耍社火时演唱的花鼓词,还有对阵比赛的山歌,更有或含蓄、或泼辣的情歌。以情歌为例,仅表达女性情感的,就足以穿起一个有趣的系列。

1、想郎

想郎想的门前站,

泪珠掉了千千万, 掉在地上拾不起,

一滴一滴用线穿。 情郎来了给他看。

2、问郎

日头下山一枝梅,

姐问情郎你想谁。

你想东家奴给说,

你想西家奴做媒。

你想小奴现成哩。

3、骂郎

摸姐一把姐一扭,

骂声小郎贱骨头!

心里有你总有你,

捏捏揣揣姐害羞,

风流不在那高头。

4、劳郎

半夜三更把郎亲,

宽衣解带脱衣裙。

姐变绣球床前睡,

郎变狮子滚上身。

真真乐坏奴家心。

5、送郎

送郎送到二道桥,

呼雷火闪雨来了。

叫声小郎你快跑,

热人经不得雨水浇,

郎得阴来姐得痨。

6、占郎

天上乌云罩四方,

地上黄龙占九江。

皇帝占的九龙殿,

和尚占的古庙堂,

奴家占的是少年郎。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7)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8)

图片来自牛爱民

【采访画面】李淑霞(卢氏县音乐舞蹈协会主席)讲述:卢氏民歌诞生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说,是和着人类文明的步伐发展、成熟的。还是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年复一年的共同劳动中,就产生了劳动号子,当然,喊出来的也只是“嗨呦”“嗨呦”之类简单的语音组合。到了唐代,政府实行军屯,部队在卢氏西南山一边劳动,一边喊起山歌,这个时期民歌中言情的内容就得到长足的发展。像想朗的,迎郎的,劳郎的,送郎的,不仅自成系列,而且把民间情事一唱无遗。

▼吹唢呐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69)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0)

皮影演出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卢氏地处洛河上游,古代交通以水运为主,放伐工和洛河纤夫更是在艰苦的劳动中,创造了雄浑高远的洛河号子,使之成为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纤画面中响起雄浑的歌声)

洛河的河神在哪里耶,在放伐汉子的心坎上,

洛河的河神在哪里耶,在洛河纤夫的睡梦里----

取景:1、祭祀场面

2、唱山歌镜头

4、拉纤镜头

扶贫记

卢氏是国家级扶贫县,所以,精准扶贫是卢氏县委、县政府的头号大事情,是回荡在卢氏山川的主旋律。

一、交通扶贫

卢氏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导致信息闭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比如文峪乡大桑沟村,全村坐落在山上的一条沟里,出村进村都得从山上爬上爬下。农民下山卖猪,需要四个人抬着一头猪下山去卖,卖完再吃点喝点,一头猪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说,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是卢氏广大干群的共识。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1)

▲图片来自网络

【采访画面】夏明云(狮子坪乡毛河村支书)讲述:在战争年代,我们毛河村由于地处河南省和陕西省交界,山深林密,交通不便,所以红军在这儿建立根据地,新四军在这里打游击,解放军来这里剿匪,毛河的山水、毛河的群众为革命做出了无私奉献。可是进入经济时代,这重峦叠嶂的山峰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所以多少年来,修路成为老区百姓最大的梦想。为了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河南省副省长张大为亲自包扶我们毛河村,投资一千多万元为我们修通了山区旅游公路。以前,进一趟县城要步行两天,现在,只需要两个小时。可以说,公路快速发展,为经济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2)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以前,卢氏交通以水运为主。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为了抗日,才修了两条公路。近年来,中共卢氏县委、县人民政府强力推进公路建设,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宏伟目标。目前,三淅高速畅通无阻,蒙华铁路正在兴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卢氏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卢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产业扶贫

解放后,如何摘掉贫困帽子,让卢氏老区人民尽快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一直是困扰各届县委班子的重大难题。进入新时期以来,人们把致富的目光盯在了产业扶贫上面,并且首先抓住了烟叶扶贫。

【采访画面】县党政领导讲述: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发现卢氏黄河流域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烟叶。于是,政府工作队直接入村到户,帮助群众筹集资金、发展烟叶生产。一年下来,烟农尝到了甜头,取得了经验。政府迅速推广,卢氏由无烟县变成了烟叶种植大县,连续13年获得国家金奖,烟叶富了农民,烟叶富了财政,金灿灿的黄金叶变成了山旮旯里的新楼房。

▼烟农图片来自网络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3)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4)

菇农图片来自网络

【解说】与此同时,以长江流域7乡镇为主,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代料木耳、代料香菇,黑网遮阳、科学接菌,一系列先进的食用菌生产技术,迅速被广大农民掌握。几年下来,凭着食用菌,农民盖起了楼房,娶上了媳妇,过上了舒心快乐的好光景。

【采访画面】武金钟(卢氏县食用菌专家)讲述: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动员老百姓发展食用菌生产,也是困难重重。不少群众认识上不去,甚至认为越是政府号召的,就越是不能做。加上缺资金、缺技术,缺原料,生产规模一直上不去。鉴于此种情况,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从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扶持群众发展。几年下来,群众收获了产品,换来了票子,过上了令人眼馋的好日子。近两年,不让做都不行,个别群众甚至偷着砍伐树木,获取原料。这时,政府又不断教育群众,保护天然林,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三、旅游扶贫

清清山水,自由卢氏。一直是中共卢氏县委、县政府的明智抉择。他们把打造风正气清的政治坏境、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作为终极工作目标。通过改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为山区群众创造致富平台,从根本上缩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采访画面】田伟(豫西大峡谷景区董事长)介绍:豫西大峡谷刚刚建设的时候,动员老百姓改造自家房屋,建设农家饭店,可群众就是不行动,说没有资金,你说帮他贷款,他又说没有人手,推三阻四就是不想干。于是,景区和政府联手,先重点指导,切实帮助几家建成,帮助他们获取经济效益。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农家饭店,一年下来净赚6万,上哪找这样的好事。紧接着,各家农家饭店纷纷建成,旅游纪念品市场、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应运而生。一个从古到今,一直闲置的深山大峡谷,忽然变成人人想玩、人人爱玩的水上漂流项目,实实在在给老区群众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富裕和满足。

▼大淙潭瀑布图片来自网络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5)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6)

大淙潭漂流

图片来自牛爱民

【解说】豫西大峡谷一个水上漂流、一个百草园,两个项目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投资方获取丰厚回报的同时,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采访画面】}李清东(双龙湾镇党委书记)介绍:双龙湾景区刚开始投资只有3万元,现在整体投资超过两个亿。原先当地群众年收入2800余元,现在景区内的群众月收入三千多元。事实证明,只有真抓实干,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才能早见成效,早日让老百姓过上有粮吃、有钱花的小康生活。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7)

▲图片来自网络

【解说】旅游立县,旅游扶贫。如今的卢氏,可谓生机勃勃,前景灿烂。2009年8月,中共卢氏县委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成为全国唯一受表彰的县委。就是这个干事创业的县委班子,如今正带领37万老区人民,艰苦奋斗,意气风发,在集体奔小康的通天大道上,高唱着一曲响遏行云的扶贫之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背景:

1、毛河山水

2、豫西大峡谷漂流场景

3、双龙湾风光

4、团队合唱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8)

▲图片来自网络

后 记

纵然一遍遍挑灯研读厚重的《卢氏县志》,仍然难以排解扑朔迷离的历史烟云;纵然一次次下乡采风,仍然难以诠释古灵精怪的民间文化。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79)

图片来自牛爱民

也难怪,洪水滔滔之时,大禹要亲赴卢氏;烽火连天之际,孔子要追溯洛源,惟其如此,才能破译河图洛书真相,解读中华文明密码!古老又神奇的卢氏,厚积而薄发的卢氏,你有多少历史的真相,等待着我们去揭秘;又有多少开拓的丰功,等待着我们去记述?

让我们轻轻地合上这册厚重的影像县志,与范蠡、西施这对才子佳人一起,去玉皇山的原始森林里,感受一下柔软的松针地毯,做一次深深的呼吸----

啊,美在河洛,美在卢氏!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80)

图片来自网络

编者推语:

卢氏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回想昨天,展望今天,我们“厚今”的同时,也不能“薄古”!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者以珍贵的影像、畅达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记录卢氏的沧桑历史,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风俗、文化、人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作为资料性文献,具有资政、史存、教化的功能,不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小编接触卢氏县志(影像版)编辑,有感于牛老师的细致严谨,深为感佩。今天,小编怀着对故乡一腔赤诚的热爱和对作者的许诺,以完整版影像志再飨读者,让《走进卢氏》带着您从原始石器时代到现代化发展,全面了解卢氏一路走过的“印记”,在故事和史载里更详尽地认识这一方“自由山水、清清卢氏”!

卢氏大事记完整版(走进卢氏卢氏影像志)(81)

【作者简介】

牛爱民,卢氏县城关镇人,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党史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