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又是一年立冬时(二十四节气系列小知识)(1)

【文字整理和朗诵:牛丽君】

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到达225度,一般在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的变化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据天文学专家介绍,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古籍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由此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立冬节气,水已经能结冰;土地开始上冻;三候中的雉指野鸡,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看到与野鸡颜色、条纹相似的大蛤。古人误认为雉到立冬后变为大蛤。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民间习惯上也常把立冬这一天当做冬季的开始。其实,我国幅员辽阔,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的冬季也并不都在立冬日同时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以下半年气候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为冬季,“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进入冬季,北京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二十四节气又是一年立冬时(二十四节气系列小知识)(2)

我国大部分地区立冬前后,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按中国人的习俗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俗称“补冬”。在立冬时补一下,吃各种营养品进补,是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调节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在我国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在山东地区,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我国北方地区,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立冬时节,冷空气频频南袭,伴有雨雪的寒潮容易引起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此时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加强保暖,开窗通风,勤晒太阳。睡前泡脚,锻炼时不宜太过激烈,要及时擦汗换衣服,防止感冒。

二十四节气又是一年立冬时(二十四节气系列小知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