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1)

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我却狠心永不再养它!‖百味中原

【原题:养蚕记】

文‖张生丽

季节到了初夏,我就特别馋一样美味,那就是桑园里紫红欲滴的桑葚。

前年初夏,去豫西洛宁神灵寨游玩,走着走着,发现前面山道上,落满了一层酱黑色的东西,招引得一群蚂蚁在那里忙忙碌碌地搬运。

抬头看,山崖上立着一株野生老桑树,熟透了的桑葚儿,从树上落下,铺了满地。

游人纷纷驻足望树兴叹,惋惜着无法攀上树去采摘。

既然人没有猿猴的本领,我就低头捡拾那些落在草丛中的桑葚,放进嘴里解馋。

小时候外婆常说一句话:“不干不净,吃了不害病。”想这原始山野之间,吃土也比那种种污染的城里干净。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2)

路遇老桑树的惊喜,让我回味了一路,在回忆里,还想起了我曾侍养过的那些蚕宝宝们。

我的老家在汝州和禹州搭界的大熊山(大红寨)下,那里至今有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栽种下的千亩柞木林,有嫘祖养蚕坡,是中国种桑养蚕的起源地。

当地称蚕为“天虫”,称桑树为“神木”。

所养的蚕分两种,一种是家蚕,一种是山蚕,家蚕吃村边桑园里种植的桑树叶,山蚕则吃山林中野生的柞木和栎树的叶子。

读中学时,我从农村来到县城,跟着父亲住在县委大院里。

那时父亲常下乡驻村,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除了上学、吃饭,我就逍遥自在地在大院里闲逛,找寻那些花草树木为伴。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3)

有一天,我顺着一个月亮门,进到一个长满荒草的小园子里,看到地上倒伏着两块古旧的青石碑刻,上面写满了我认不得几个的繁体字。

在园子中,还生长着两棵矮壮的老桑树,一树树叶子在春日阳光下,正泛着油油新绿。

我决定充分利用这些桑树资源,养一些蚕宝宝,当我的宠物玩伴。

星期天回老家时,我从外婆那里,要了两张绵纸,上面星星点点的黑色,不是写的字,而是蚕蛾产下的卵。

到了城里,我开始暖蚕。

初春天气尚寒,需要将蚕卵加热孵化。

我的办法是,将绵纸叠起掖在裤腰处,上课时坐在教室里,静等蚕卵孵化成蚁蚕。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4)

那些芝麻粒儿似的,却比芝麻粒儿小许多的蚕卵,就这样,贴着我的体温,无声无息起着变化,颜色渐渐从灰黄变成漆黑。

终于有一天,一只只黑色的蚁蚕,钻破卵壳,在我和同学们惊讶的目光注视下,蠕动着出世了,它们身上还长着一层茸茸的纤细毫毛,不睁大了眼睛看,很难发现。

用手轻轻掂起一支未曾沾墨的新毛笔,将娇弱的蚁蚕们,扫到采摘来的新鲜桑叶上。再把它们,安家在一个干净的大纸盒里。

从此,我的课余时间,变得无比充实幸福,每天忙活着从小园子里摘桑叶,回家喂蚕宝宝们吃。

清早摘回来的桑叶,要晾晒在阴凉处,待露水消去后,才可以吃,或者拿干净的棉布擦拭干露水后,喂给蚕宝宝。

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四种不同形态的奇妙变化。

起初,她们像勤劳用功的学生一样,努力蚕食桑叶,昼夜不停。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5)

晚上我一个人,在屋子里写作业的时候,听到蚕宝宝们在桌上的盒子里,沙沙沙地吃桑叶,那声音听起来,像窗户外面夜风吹拂着树叶,又像春夜落下的雨声。

蚕宝宝们吃得多,长得也快,体色渐渐淡化,由漆黑变成半透明的白亮,纤细瘦小的体型也变得圆滚滚地。

蚕宝宝们能吃能拉,盒子里放进一层桑叶后,只听一阵沙沙沙之后,如风卷残云,如千军万马横扫而过,桑叶只剩下叶柄和脉络,像一张绿色的蛛网,空空荡荡,取出叶柄,下面是一层墨绿色的粪便。蚕宝宝的粪便称为“蚕沙”,不但是一味中药,还可以收集起来装枕头里使用,对身体十分有益。

蚕宝宝们吓人的食欲,会渐渐减退,终于有一天,她们不再吃桑叶的时候,会先吐出很少的丝,再头部昂起,一动不动,看起来就像是睡着了一般。这就是“一眠”。

休眠中的蚕宝宝,体内却在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她们进入一个新的龄期,苏醒后继续大吃特吃桑叶,然后再休眠。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6)

吃了睡,睡了吃,如此四次,蚕宝宝就老熟了。

这时就要给她们准备结茧的工具和地方了。

我因陋就简,拿了屋门后面的一把大扫帚,大头朝上靠在屋子里的一面墙壁上,将不吃不动、身体僵硬饱胀的蚕宝宝放在上面。静候她们在扫帚的竹子上,做茧自缚。

我的蚕宝宝们很争气,很快竹子上就挂上了一个个白亮的茧子,像一个个椭圆形的银色小纺锤,偶尔有几只浅黄色的彩色蚕茧点缀其中。

望着收获,我的心里满是成就感和收获的幸福。

我美美地想象着:再过几天,茧子里的蚕宝宝们就变成了蛹,然后蛹又变化成白色的蚕蛾,破茧而出,在棉纸下产下蚕卵,然后……哈哈,我如此富有,来年可以把蚕卵分享给同学们,大家一起养更多的蚕宝宝。

然而,父亲从驻队的山村回来开会了。

晚上吃过饭,素爱干净整洁的父亲说,马上就要到夏天了,院子里草木丛生,滋生的蚊虫会飞到屋里叮咬、传播疾病,窗纱要换新的,还要在屋里喷洒些灭蚊虫的药物,这样好安全过夏。

这是每年春末都要进行的清洁工作。父亲说。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7)

父亲在屋子里喷洒了灭蚊虫的药物,关闭上门窗后,领着我出了大院的门,到城东边那条通往纸坊乡的槐荫道上,乘凉散步去了。

因为从小和父亲聚少离多,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就特别开心,开心到忘了一切。

当我们散步回来的时候,父亲用钥匙打开屋门,还没摸到屋门旁的电灯开关绳,我就听见父亲脚下发出“砰啪”一声爆裂,站在门口的我,望着眼前的一片漆黑,浑身一激灵,猛然想起了被我们留在屋子里,那些正在从蛹变化成蛾子的蚕茧们。

我“哇”地放声大哭,口里叫着:“我的蚕,我的蚕。”

顿时,父亲也明白过来,他拉开电灯,屋门口是一片狼藉惨象:地上散落着蚕蛾们的尸体,被踩死的那几只,破碎的身体里迸出一堆湿湿的蚕卵,有的蚕蛾还挂在门后扫帚上的竹子缝隙间,没来得及完全从蚕茧中钻出来。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8)

我好一阵痛哭,为那些被我们的粗心大意给涂炭了的小生灵。后来,我再没养过蚕。

年复一年春好处,最美人间四月天。

每当此季,总是想起绿色的麦浪起伏,想起桑园里,粗糙的叶子下,那一点又一点青桑葚的生涩,红桑葚的诱惑,黑桑葚的甜蜜。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当我此刻念起这寥寥28个字,美丽的村居记忆,便如同一幅不老的清新画卷,再一次浮现眼前……

小时候我们也养过蚕(绚烂了我少年时光的蚕宝宝)(9)

(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 】张生丽,生活在郑州,专业法律,职业金融,业余写作。

“百味中原”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个千姿百味的中原!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