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玉帝供桌,凤仙郡3年不雨;三清像被放茅坑,为何不了了之?

玉皇大帝巡下界巡游四方,看到有供品,正当享用之际,却被吵架还口出秽言的凤仙郡太守夫妇打翻:供品被打翻,斋供喂了狗。

凤仙郡夫妇哪知无意间,就冒犯了天颜。玉帝一气之下,禁止凤仙郡辖区内不再下雨。

天竺外郡——凤仙郡地,从此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饥渴难耐,生活苦不堪言。

《西游记》原著描写的旱象是: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三清观斗法求雨(推倒玉帝供桌凤仙郡3年不雨)(1)

孙悟空神通广大,上天庭查明原因后,被告知玉帝不是不下雨,而是需要完成这3件事:

第一、在天庭披香殿立一座10多丈高的米山,一只小鸡需吃完;

第二、立一座20丈高的面山,一只哈巴狗需要吃完;

第三、挂一把黄金大锁,用灯焰儿火烤,灯焰烧断为止……

孙悟空的帮助下,凤仙郡候愿意皈依佛门的基础上,又是建道场,又是写文书,申奏答谢天帝,引罪自责……这才普降了一场甘雨,解救了凤仙郡干旱之灾。

凤仙郡候夫妇无心犯下的一个错,尚遭如此报应,殃及百姓。

在“源易缘”看来,神威不可侵犯,玉帝和“三清”等大罗天仙的天威,更不敢冒犯。

但在西游神话中,有一次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兄弟3人,在车迟国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斗法时,对待“三清”态度,比凤仙郡候要严重的多,事情却不了了之。

孙悟空等3人对“三清”做了什么事?“三清”后来为何无人追究此事呢?

《西游记》原著第45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中,悟空、八戒、沙僧,不仅吃了三清殿上的供品,还变成“三清”的模样。

三清观斗法求雨(推倒玉帝供桌凤仙郡3年不雨)(2)

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是,他们3人嫌“三清”神像碍事,搬到“五谷轮回之所”。

“五谷轮回之所”是一种文雅的说法,其实就是秽气熏天的厕所。

此等对“三清”不尊不敬的事情发生后,在后来的《西游记》,从未见有神仙追查责任,也没见有神仙秋后算账。

“三清”是道教的3位至高神,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在神话传说中有着根其重要尊贵地位和影响力,为何就没有事呢?

“源易缘”认为,有几方面原因:

一、西天取经是正义之事

唐僧和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是经过玉皇大帝下旨批准的,并保证他们,取经路上: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三清观斗法求雨(推倒玉帝供桌凤仙郡3年不雨)(3)

可以说,孙悟空等人将“三清”神像,搬至茅厕有不妥之处,但因为是和“三仙”斗法。

悟空等一方,行的是三界大事,又是正义的一方。“三清”大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二、事前做了沟通工作

看西游原著会发现,孙悟空在搬“三清”神像时,是做了些准备工作的。比如祷告……

孙悟空心里和嘴里,曾嘀嘀咕咕的默念:“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

三清观斗法求雨(推倒玉帝供桌凤仙郡3年不雨)(4)

你看齐天大圣虽然平时大大咧咧,却粗中有细。

他在做事前,能提前“三清”沟通,事后果然没被追责,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三、供养“三清”神像的地方多

鸿钧老祖的3位弟子,“三清”的地位,在三界中属于重量级的神仙。在各地道观中,供养“三神位”的地方应该很多很多。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三清”心中就能容下尘世间的一些琐碎事。

既然是悟空师兄弟来到车迟国“三清观”斗法,考虑到取经团队背后如来佛祖等佛教的影响,以及悟空的性格,看在已提前沟通过,“三清”尊神也就不和悟空计较了。

三清观斗法求雨(推倒玉帝供桌凤仙郡3年不雨)(5)

那么对比下凤仙郡玉帝不让下雨一事,有人或会觉得玉帝小家子气。

其实也不是,因为凤仙郡打播供品时,正好是玉帝亲自巡游下界日,大不敬的事又让玉帝亲自遇见了。

玉帝的尊位是何等的神圣,又何时遇到过如此相待?怪只怪,凤仙郡候和百姓们时运不济,有些倒霉了!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