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樱 (辽宁)

模范老师姜淑珍

我读小学时,曾在旅大师范附属小学上小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一位女教师,她的名字,后来是我才知道的著名模范老师姜淑珍。

与我心中最美的老师一起同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1)

记得那时,小学教室比较紧缺,开始时在靠近长春路一家民宅,面对马路,教室比较简陋。每天早上我上学时,一到这里,经常看到姜老师,一是打扫教室前马路,二是擦桌子凳子,清扫教室,三是在门前迎接学生。

姜老师给我留下深深印象的是教书教人,品德高尚。记得,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学校流行老师家访,以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一次家访给我留下深深印象。有—天下午放学后,姜老师到我家家访。姜老师是模范教师,深受学生爱载。我母亲是老党员,还到水仙水学讲过家史,因此与姜老师熟悉,所以她们交谈起来亲切随意。那天听说姜老师家访,我躲在家里的墙角,看到姜老师与母亲亲切地交谈了起来,她谈到了我的优缺点,先是肯定了我学习努力,守纪律,也谈到了我偏科,爱好语文,习作文,算数课需要努力。另外谈到我爱踢足球⋯⋯从姜老师和母亲的交谈之中,我感受到当时老师的家访亲切温暖,是老师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教育学生的好方法。

语文老师周茂隆

我上初中时,是在大连十二中,学校离家只有一道之隔,可谓出门见校。

十二中于一九五四年创办,位于南山下,红砖的教学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环形跑道的体育场,一直给我留下温馨的印象。我在这里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学校图书馆是我常去的看书学习的地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和鲁迅作品,以及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我当时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

当时的语文老师徐茂隆,是一个面容慈祥、知识渊博的人,他在课堂上常常引经据典,介绍了好多国内外名著,激发着我读书的兴趣。

有一次上作文课, 他出了一道题,让同学写一篇课间休息时的文章。我写了一篇名为《下课的十分钟》的作文,写的是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平时喜爱踢足球,经常组织同学课间踢足球。当学校下课铃响之时,他和同学早已约定好进行小足球比赛,并表示要在十分钟内进球,果然课间休息的十分钟里,他在场上十分活跃,在第十分钟时,他左带右带,晃过几个同学,临门一脚,球进网窝。此时,正好上课铃响了。徐老师批改时给我了满分100 分,并加了鼓励性的评语,这极大地激励了我。后来,我报考大学时便选择了文科专业。

俄文老师苏德洪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十二中上学时,那时中学里设俄文课,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叫苏德洪。苏老师给我的印象是面容和打扮,好似当时的苏联人,宽宽的下额,长长的大背头,讲起课来,声音宏亮。

苏老师给我留下深深印象的是,苏老师上课对学生很严格,但他热爱学生,有一次,带着我和另外几位同学,到他家里作客。他家在当时高尔基路靠近一家供销社旁的二层日本旧式房。到老师家作客,这在当时是难得的事。来到二楼,他的房间里摆着苏联文豪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的小铜像,几本俄文书刊。苏老师一一向我们作了介绍和讲解,然后带我们到凉台上,向我们讲他是如何学习俄文和阅读俄文书刊的。此次,苏老师待我们到他家作客,给我留下了老师爱学生,言传身教的美好印象。后来,我到外贸公司工作时,接待俄罗斯客商和到俄罗斯洽谈业经贸业务时,当年苏老师给我上的俄文课得到了实际应用。

时光荏苒,老师的教诲如春风,在我心灵的河床里,永远流淌。

作者简介:本名:田俊明, 笔名:田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曾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大连作家协会顾问、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

投稿邮箱:haijiao424242@qq.com

壹点号 书卷文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