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走入社会,都是从职场开始的,不管这个职场是在写字楼里、工地里还是车间里,除非你出生就是富二代,家里已经给了你一份需要你去继承的事业,否则都要从职场起步。

可是,我们上了十几年学,学校只教给了我们专业知识,却从来没有教过混迹职场的规则,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所以,大多数人一入职场,就走上了一种平庸的工作模式,最终沿着绝大多数人走过的职场路线,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成为普通人的路。

现实中的职场晋升之路(什么决定你的晋升)(1)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员工,2005年毕业,一直在一家公司做IT技术,上来自我介绍先讲了一下个人的经历,接着说我的优点是做事比较踏实,缺点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从上家公司离职了,他说是被裁员裁掉了,裁员的原因是业务整合同时公司亏损,我问他裁员了多少人,他说 100多人,公司有多少人呢,1000多人。我说在一家公司这么多年了,你有没有积累一些比较突出的拿得出手的技术,他讲了半天各方面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技术原理问深了就不理解了。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实诚的兄弟,一上来就先把自己的软肋晾出来,然后自己被裁员了大大方方讲出来也不觉得有什么。这兄弟赋闲在家一年多,估计是疫情期间工作也确实不好找。但这样的兄弟,做个朋友,多半是没问题的。

本来很想给他一些建议,下次面试之前最好查一下“怎么应对面试”吧,再退一步也该查一下“怎么做自我介绍”吧。如果面试这件事不能好好地去做好,又怎么敢说自己做事情“踏实”呢?踏实是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并且不炫耀不心浮气躁,但首先你得把事情做好。

其实,在工作中,这样的员工不在少数。

现实中的职场晋升之路(什么决定你的晋升)(2)

我2008年刚入职华为时,也有一个社招的同期入职的兄弟,我们一起在TAC呼叫中心接客户的电话,处理客户的技术问题,我有不懂的问题经常问他,他人也很好,是个好伙伴。但除了踏实干活接电话处理问题,部门就没有他什么声音了,后来在华为大概经历了三四个部门以后,他被淘汰了。

这样的兄弟,经常被称为“老黄牛”。如果有一天你也被这样称呼,要小心一点,这也许是真的在夸你,但也许真的要革命的时候,你是个很好的选项。

看重“老黄牛”优点的人,重点看的是牛的勤恳,甘愿付出,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看起来好像性价比很高。但是老黄牛的问题也在于牛不会抬头看路,老黄牛往往能把交给他的地耕完,但也仅限于此。老黄牛是怎么被优化掉的?就是因为在耕地的过程中,一直在老老实实的耕地,时间长了后解决事情的能力范围没有变大,十年前会耕地,十年后还是只会耕地,可是,十年后公司可以在市场上买一头新黄牛来耕地了,新黄牛钱要的少,年轻力壮,这个时候老黄牛和新黄牛相比,就缺乏性价比上的竞争力了。

老黄牛不想涨工资涨奖金吗?当然也想。但是问题在于,老黄牛的行动背后隐藏着一个价值观:勤劳致富。只要我足够勤劳的干活,我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多。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勤奋只是一方面,那么工资奖金涨不涨,职位晋升是否属于你,背后起到决定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般人对工资、奖金的逻辑是先干活,干满半年或是一年,主管评价你干活的好坏,然后给你打绩效,根据绩效来决定未来涨不涨工资、奖金发多少。这里面,绩效好坏占了很大的权重。

所有的员工,都非常在意这个绩效,因为它决定了太多东西。尤其在华为公司,绩效A和绩效C一年拿到的钱能差出好几倍,如果两个员工持续几年都一直是A和C,那么收入将是天壤之别。所以,老黄牛就会用勤奋工作、加大输出来让自己的绩效好起来。

但是,大多数人对绩效的理解都错了,或者说对工资、奖金的逻辑理解错了。

你有没有想过,大学还没毕业的天才少年,华为为什么愿意花201万的年薪去请他来工作?他可没为公司做任何贡献,绩效是0,凭什么一进来工资就是你的好几倍?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单纯是看你的勤奋程度、看你的输出情况,那么绩效好的人岂不都是24小时不停工作的人?

其实,每一次打绩效,都是一次新的面试,只不过这个面试周期长达半年一年,你在过去的半年一年中,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有没有表现出你高于他人的能力?你在面向未来的岗位上,还能不能发挥出更牛逼的价值?你这一年的表现,比面试可看得清楚多了,日久见人心啊,一目了然。

所以,能力才是决定绩效的根本!

能力才是决定工资的根本!

能力才是决定晋升的根本!

看清楚本质了吗?

现实中的职场晋升之路(什么决定你的晋升)(3)

想混好职场,就一年一年积累好你的能力吧,并且,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你能行。2009年,也就是我入职公司的第二年,部门要在一堆新人里提拔几个团队leader,主管把最大的一个团队交给了我。其实在公布之前,我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年除了完成我的本职工作外,我半年内写了36篇技术案例、3篇管理改进案例,对我们所交付的产品提了10多个改进需求,已经在团队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今天我已经不记得我写过的那些案例了,但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如何发现产品的问题就成了沉淀在我身上的能力。

所以,不要做老黄牛了,把交给你的地耕好了,再深入思考一下,你现在的能力怎么样了?别人有没有看到你的能力?你有没有表现出超出周边人的能力?你有没有组织内部稀缺的能力?你和你上一级的岗位要求的能力相比,还差什么能力?

再回过头复盘一下面试的过程,当你跳槽的时候,对方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你有什么能力,你能为新的公司带来什么价值?

在职场,时时刻刻要关注的,是你的能力提升。

感谢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