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聊一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值得学习吗)(1)

1、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

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9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微醉的情况下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抒发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这些友人的文章没有流传下来,但王羲之写的这篇集序因书法而得名,因书法而流传千古。

兰亭集序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值得学习吗)(2)

王羲之书写完这篇序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他尝试着把这篇文章再书写一遍,想书写地更好,结果写了好几遍,怎么也写不出首次写那种感觉了,遂作罢,就那样吧!

2、千古遗憾

我们常说,学习书法要临摹古人法帖,这一点都不假,但是咱们发现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上面说过,他照着写,却也写不好,也就是说他自己也临摹不好他这个帖子,那种随意而作,率意而为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可想而知,原作真迹兰亭集序达到的艺术水准和艺术高度。

到了唐朝,大唐皇帝李世民对书法情有独钟,不仅自己学书法,还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书法,学谁的?学王羲之的。

李世民太爱这件作品了,以至于他死了,当作随葬品带走了,从此真迹不再现,后世人只在摹本中窥探兰亭集序的风采,李世民太自私了,若这件作品他没有带有,凭借其影响力,流传下来也是有可能的。

兰亭集序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值得学习吗)(3)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更是增加了兰亭集序真迹的神秘感,让后人魂牵梦绕。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是自己写的,后四十回是别人写的,这种似全非全的残缺和遗憾更能成就她的江湖地位,更能让人牵挂着,惦记着,探索着。

3、兰亭序的摹本

唐太宗酷爱羲之书法,获得兰亭集序真迹后,爱不释手,当然不会把这瑰宝级的真迹作品轻易示人,遂命当朝善书者临摹,分赐给亲贵近臣。

传世的著名摹本有褚遂良的摹本,虞世南的摹本,欧阳询的刻本,还有一位是被后世称为最接近真迹神韵的摹本,便是冯承素摹的,是通过双勾填墨来完成的。

双钩填墨的方法是将原作向光放置,如贴在窗户上,然后用很薄的油纸(不透墨,防止污损原作)覆盖在原作上将其摹下来,然后再以油纸作为中介,转到普通的纸上。这种方法更能接近原作面貌,被称为“下真迹一等”。

兰亭集序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值得学习吗)(4)

大家知道羲之流传下来的作品没有真迹的,我们看到的帖子也大都是双钩填墨出来的,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平安三帖”,即《平安》、《姨母》、《奉橘》帖,真迹无留下,人们所见的也是唐人的双钩填墨本。奈良时代流入日本的《丧乱》、《二谢》、《邵儿》、《左边》、《得示》五帖,与《哀祸》、《孔侍中》、《忧悬》三帖也是唐人之摹本。

4、冯承素摹的《兰亭集序》

初唐时期,书法明星璀璨,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皆是当朝顶尖的书法高手,虽然冯承素也非常厉害,但跟他们这些宗师级的人物比起来,前面三位的书法各成一体,自成一家,诸多经典作品在永远的流传着,反观冯,几乎没有流传下来自己的作品,还是得名于摹写兰亭集序,所以我个人认为冯是一位顶尖的临摹高手而非一流的书法家。

兰亭集序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值得学习吗)(5)

后世人没有从学习他的作品中走出书法家来,乾隆皇帝是学冯摹兰亭的,后世人对他的书法评价不高,写得太俗气,这也是学冯摹兰亭很重要的一个弊端,容易把字写俗。但冯摹兰亭是符合大众审美的,以此用来欣赏,临习陶冶情操是很好的。以冯摹兰亭作为学习目标,想在书法领域有所建树很难,古人学兰亭,出了一个把字写得俗气的乾隆,后人就不用说了。

问题出在哪呢?得从冯摹兰亭的笔迹中寻找答案,下篇将给大家分享冯摹兰亭的字法特点。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