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脑鸣能自愈吗(脑鸣影响睡眠怎么办)(1)

睡眠不足脑鸣能自愈吗(脑鸣影响睡眠怎么办)(2)

解惑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谢惠芳教授

睡眠不足脑鸣能自愈吗(脑鸣影响睡眠怎么办)(3)

图/视觉中国

名医解惑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感觉脑子里仿佛有小溪流过、有电流的“滋滋”声,疲惫时脑子里像“进了水一样”滴答滴答响。有人调侃自己是“脑子进水”了,有人则怀疑自己是出现了幻听。但这种情况严重起来影响睡眠,也让人不胜其扰。

医学上,这种现象称为“脑鸣”。到底脑鸣是什么?和耳鸣有什么区别?脑鸣需要治吗?有没有什么伤害?医生有没有好方法帮助大家预防或缓解脑鸣?记者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谢惠芳教授来解惑。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见习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伍晓丹、韩羽柔

栏目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腾、温俊华

耳鸣脑鸣傻傻分不清?

谢惠芳教授介绍,脑鸣是患者主观感受到脑子里出现的异常声响。严格来说,脑鸣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主观症状。常见的异常声音有鸟鸣声、流水声、呼呼风声、机器声、汽笛声以及嗡嗡声等,可能会存在多种声响、高低音夹杂,间歇性或连续性发作。值得注意的是,脑鸣有可能是脑部神经疾病产生的危险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听到的杂声像脑鸣又似耳鸣?很多患者往往分不清楚。谢惠芳介绍,耳鸣和脑鸣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虽然在两种情况下患者都能听到鸣响,但发声的部位其实存在很大的不同,在仔细感受和聆听时,可以区分出差异。耳鸣是从耳朵内部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单侧或双侧,比如有刺激耳蜗的高音调蝉鸣以及低音调的嗡嗡声、呼呼声等。而脑鸣的发生部位在脑内,可能感受到头顶、脑后等范围较大的异响。

脑鸣杂声到底从何而来?

想要改善症状,找到症状产生的原因很重要。那么,脑子里这种只有自己才能听得到的杂声到底从何而来?谢惠芳表示,脑鸣作为一种症状,在临床上往往有不同的病因。

一是功能性的疾病,也称为心因性,即是精神或者心理因素引起的。譬如个人不良情绪、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除了脑鸣外,往往还伴有焦虑、抑郁、心烦、紧张等情况,在睡眠方面也会存在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睡眠时梦多等问题,甚至还会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头痛等很多主观及其他躯体化症状。

二是器质性的疾病。首先最重要的是血管性因素,比如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畸形等等。谢惠芳提醒,若发现脑鸣的频率与脉搏的搏动一致,便要及时到医院排查是否存在动静脉瘘的可能。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疾病、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等,均有可能导致脑鸣。

脑鸣严重竟要手术治疗?

长期的脑鸣可能会使人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尤其在夜深人静时症状会更加明显,造成睡眠质量的低下,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在脑鸣的临床治疗中,医生往往会结合病史,通过问病查体来进行检验检查,查找病因及诱发的因素,进行早期的治疗和干预。脑鸣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神经科就医,必要时检测头部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或CTA(CT血管造影术),以排除脑动静脉相关的器质性疾病。如存在血管畸形、动静脉瘘等情况,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若是心因性的因素造成脑鸣,在临床治疗时会给予一些抗焦虑抑郁以及改善睡眠的药物。同时还会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以改善焦躁不安情绪和抑郁情绪。

谢惠芳提醒,产生脑鸣的症状存在部分先天性因素,但最主要还是后天因素导致,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预防十分重要。一是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需要按时吃,并且注重营养搭配。二是要坚持锻炼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来减压、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三是睡眠要得到保障。睡眠是“补药”,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四是中老年人群注重血管疾病筛查。日常中需要戒烟、少饮酒,更要注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常规体检,如有异常,要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