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

所谓成语,是指世相沿袭的固定词组成短语,一般为四字格,能独立表意,内涵深刻,富有哲理。

成语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成语来自于古代寓言故事,有些来自历史故事和历史著作,还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故事等等。

寓言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杯弓蛇影、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2)

曙光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在家坚持阅读,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并积累成语故事。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3)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4)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传统经典文化,曙光第二小学在学校推出【成语典故,薪火相传】系列活动,并制定了跟着成语游邯郸系列校本课程,将教育理念与地方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向学生们讲授和宣传古典文化知识,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推崇。

本周我们要学习和分享的成语是——一叶障目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5)

【成语典故】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了。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结果在伸手摘时不小心与其他树叶混在了一起。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6)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妻子疲倦不堪了,便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跑到街上去,举着树叶,旁若无人的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7)

后来,人们用成语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8)

听完了这个故事,曙光第二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尚梓铄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解故事意思。

02:57

而同班的任笑嫣同学则是拿起了画笔,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画成美丽的手抄报,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个成语的含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9)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0)

【小成语大道理】

一叶障目: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故事警示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博古通今】

成语出处

《鹖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三国魏邯郸淳撰《笑林》:

原文

(1)楚人居贫的日子(2),读《淮南子》(3),得“螳螂伺(4)蝉自障叶(5)可以隐形(6)”,遂(7)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8)。扫取数斗归,—一以叶自障(9),问其妻曰:“汝见我不(10)?”妻始时恒(11)答言“见”,经日(12),乃厌倦不堪,绐(13)云“不见”。嘿然(14)大喜,赍(15)叶入市,对面取人物(16)。吏(17)遂缚诣(18)县(19)。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趣学活用】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人初出茅庐自以为是,仅观眼前方圆,可谓一叶障目,不知世态。

◎在处理重要的人或事时,我们千万不能一叶障目,必须要多方面考虑!

【跟着成语游邯郸】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瑞,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是一座具有近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也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其“邯郸”之名延用3000多年而不变,这在中国城市中是很少见的。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邯郸灿烂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人称“没有邯郸典故,天下文章难画全”,据不完全统计,同赵国及邯郸历史相联系的成语典故多达千余条。如“围魏救赵”,“黄粱美梦”,“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等,因此,邯郸有“成语之乡”的美称。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1)

邯郸城兴起于殷商后期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邯郸成为商王朝的一处政治活动场所。春秋时是卫、晋的主要城邑。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在当时城池西南角修筑王城,邯郸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国都,历经8代国君共158个春秋,是当时黄河北岸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公元23年十二月,邯郸人算命先生王郎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在邯郸称帝,史称赵汉,两年后被光武帝刘秀所灭。

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在此修城扩地,更加巩固了其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的地位。以后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也相继在此建都。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畿辅八府之首宋代晋升为陪都。

赵国从韩、赵、魏三家分晋而来,此事件也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赵国的都城有过三次迁移,先在晋阳(太原),后迁中牟,最后是在邯郸。南迁,预示着赵国开始逐鹿中原。

在赵武灵王继位后,他实施【胡服骑射】改革,保卫南部的同时,积极采取北进策略,将楼烦、东胡等族及中山国的区域归入了自己的范围,扩大土地2000里,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了战国晚期唯一可与秦兵单独对抗的国家。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2)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3)

作为古城邯郸象征的武灵从台,位于市区丛台公园内。相传丛台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故称灵王丛台。丛台之名始见于《汉书》记载“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诸景,为旧中国时邯郸城内的著名建筑,后逐渐颓废。现存古丛台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为一个方圆1100多米、高28米的三层青砖高台,台中心周围有武灵馆、回澜亭、据胜亭等建筑和明代所植古槐等,是赵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建筑。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4)

一代英雄赵武灵王,战功卓著,对继承人的安排上却是败笔,结局也非常悲惨,被自己的二儿子(赵惠文王)围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

赵惠文王对自己的老爹够狠,但还算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他曾任用乐毅和平原君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将,对外以理折服强秦,对内整顿税收,使得"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刎颈之交】、【鹬蚌相争】等。

赵武灵王的另一个儿子也非常出名,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

与平原君有联系的成语有【毛遂自荐】、【犹豫不决】、【利令智昏】、【奉公守法】、【一言九鼎】等。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5)

丛台公园里有七贤祠,由明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合并而成,是为了纪念赵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而建。

韩厥、程婴、公孙杵臼都是【赵氏孤儿】故事中的主角;廉颇、蔺相如、赵奢将相和,使强秦不敢侵赵;李牧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末期,廉颇、赵奢已死,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赵奢生了不争气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导致长平之战的惨败。

纵观历史,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赵国祖先,赢姓,赵氏(古人姓氏是不一样的),从赵衰被封为大夫,到赵籍封赵烈侯,历219年,至赵雍称赵武灵王,又历80年,至赵幽谬王被灭,历95年。

战国时期,诸侯并起,争霸天下,赵据邯郸、魏据开封、韩据新郑,逐鹿中原,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好戏,而我们只能从故地、古迹、典故中体会当年的豪情了。

邯郸城还有学步桥、蔺相如给廉颇让路的回车巷、【黄粱美梦】典故的黄梁梦吕仙祠、赵王城遗址等古迹,如果有机会,希望大家亲身参观,感受邯郸古迹!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6)

关于老带新的成语故事(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