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问 : “ ‘惟精 ’ 、 ‘惟一 ’是如何用功 ? ”先生曰 : “ ‘惟一 ’是 ‘惟精 ’主意 , ‘惟精 ’是 ‘惟一 ’功夫 ,非 ‘惟精 ’之外复有 ‘惟一 ’也 。 ‘精 ’字从 ‘米 ’ ,姑以米譬之 。要得此米纯然洁白 ,便是 ‘惟一 ’意 ,然非加舂簸筛拣 ‘惟精 ’之功 ,则不能纯然洁白也 。舂簸筛拣是 ‘惟精 ’之功 ,然亦不过要此米到纯然洁白而已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者 ,皆所以为 ‘惟精 ’而求 ‘惟一 ’也 。他如 ‘博文 ’者即 ‘约礼 ’之功 , ‘格物致知 ’者即 ‘诚意 ’之功 , ‘道问学 ’即 ‘尊德性 ’之功 , ‘明善 ’即 ‘诚身 ’之功 ,无二说也 。 ”

【讲谈】陆澄问 : “如何做 ‘惟精 ’ 、 ‘惟一 ’的功夫 ? ”

读至此,我们对“惟精”、“惟一”已不陌生。《徐爱到言》中首提阳明先生“精一之功”已到了超入圣域的境界。第2条阳明先生答徐爱问时,谈到对至善的认识,至善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的境界。第4条阳明先生在答郑朝朔寻求至善之法提冋时,强调即使是圣人也要注意“精一之训”。第10条,以“精一之训”推及道心、人心只是一心,是一不是二。到了《陆澄录》,第15条问“主一之功”,从专注于天理,而非书美色钱财的角色谈“惟精惟一”。现在,陆澄又提问,如何练成“惟精惟一”的功夫。

那么,怎样“惟精”呢?王阳明又打了一个舂米的比方,对大米不加以舂捣、筛选,就不能令米纯净洁白,舂米、筛选就是‘惟精’的功夫,但是也不过是要让此米纯净洁白而已。这样,就好理解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都是通过做‘惟精’的功夫而求得‘惟一’。另外,‘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格物致知’是‘诚意’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也都是这个意思。”

道德经学习分享感悟(讲谈传习录25:舂簸筛拣是使大米纯洁的功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