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古人和今天的观念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古代,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这一时节,生机勃勃、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今年的清明节又到了,这里选取十一首关于清明最优秀的古诗,来展现大诗人们的清明情怀。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1)

一、程颢:稚趣美好的情怀

《郊行即事》

【北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在长满花草的原野上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兴追逐随风飘落的红花,穿过柳绿的小巷;感到疲倦时,坐在流水旁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不要推辞这杯酒而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红色。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晴朗的清明,春暖花开,花红柳绿,流水潺潺,春天原野上的景色真是清新美丽,诗人一个人追逐着飞舞的落花,累了就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息,晒着太阳,回忆过去和朋友相聚喝着小酒的美好时光,真是快意人生,这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稚趣和对美好的向往。同时也劝世人要珍惜友情珍惜时光,世间繁华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珍惜今天的美好就是珍惜自己的一生。

作者简介

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 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被封为“先贤”。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2)

二、杜牧:惆怅失意的情怀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落,路上的行人落魄断魂。借问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时期,常常赶上“闹天气”。在古代,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是一家人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的团聚日子。有些头脑的人,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杜牧就是这样的人。在这一天,他远离家乡,旅居在外孤身行路时,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触景伤怀,使他又增添了许多愁绪,于是他赶快找到酒店,避雨、消愁。这充分展现了诗人“断魂”的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的心绪。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3)

三、白居易:闲适愉悦的情怀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节夜晚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里走走停停,远远地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着花。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清明节这一天所写的,但妙就妙在没有写清明节的凄凉清冷。通过描写月色朦胧、碧砌红轩、环境宜人,以及自己一个人来回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此时又听到远方的管弦之声,全是一些美丽的色彩和美好的声音,于是诗人喜上心头,笑逐颜开。这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闲适愉悦的心情和对美好景致的爱惜之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4)

四、黄庭坚:愤激社会不平的情怀

《清明》

【北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佳节时分,桃李竞相绽放,田野上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惊醒了冬眠的龙蛇百虫,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祀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他们是愚蠢还是贤能,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是荒丘野草而已。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清明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也是上坟祭祖的日子,诗人走到坟场,只见荒冢累累,心中自然会生出许多凄凉。诗人用桃花与荒冢、齐人与介子推,大自然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进行对比,得出了人生的最终结论,无论是贤者还是愚人,最后都是黄土盖身。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这样一个世道不公平的愤激,以及对人生无常又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的无奈慨叹。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5)

五、韩翃:春意浓郁的情怀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天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天。《寒食》是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太平的歌咏。“春城无处不飞花”,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诗中最耀眼的,就是一个“飞”字,一个“飞”字蕴意深远,表现了春天的勃然生机笼罩全城,无限美好。这充分展现了诗人心中春意浓郁的情怀。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此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天宝13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著有《韩君平诗集》。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6)

六、张继:凄凉伤感的情怀

《闾门即事》

【唐代】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耕作的农民都被召去打仗了,无数田地无人耕种一片荒芜。

清明时节,试着登上城楼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

这首诗是描写因战乱,成年男子都被召去打仗了,农村人员稀少,大片土地都荒芜了。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然而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使人无限伤感。这充分展现了诗人凄凉伤感的情怀。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7)

七、温庭筠:悠闲喜悦的情怀

《清明日》

【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 ,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 ,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蛾飞舞,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人们结伴踏青,看到露水在花瓣上欲滴,归来时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马在帐帏旁嘶鸣,鸡群从打开的笼子里出来,不知是谁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

这首诗的画面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清明节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温庭筠这首诗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情景,他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绘了春游的景色,清新可爱,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引人入胜,美不胜收。这充分展现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节日气氛中的喜悦心情。

作者简介

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为隋县尉等。存诗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8)

八、孟浩然:孤寂愁楚的情怀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京城很重视清明节,人们的心里自然有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落了草长出来了,鸟儿在飞蝴蝶成双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所写的,通过描写外部美丽热闹的春景,把自己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此时漂泊在外的他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后,又呆呆坐着,心情却是一片漠然。他在追忆什么,他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这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孤寂愁楚的情怀。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著诗二百余首。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9)

九、韦庄:悲郁失望的情怀

《长安清明》

【唐代】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早早就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像少女一样纤纤婷立的芳草青非常美。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闲来无事以蹴鞠为乐。

郊野的道路旁草木繁茂,一匹匹骏马奔驰而过,绿杨掩映的庭院中秋千正上下飞舞。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暗自欣喜这风光与往年并无不同。

这首诗是韦庄在长安应进士试时所作,其背景是公元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长安;公元885年,李克用又进逼京师。经过多年的战争洗劫,长安城早已满目疮痍。诗人通过描写长安城清明节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抒发自己的伤春愁绪。游人们只沉浸在今日的美好春光里,却忘记了动乱时的痛苦,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这样的“太平盛世”,其实只是表象,他们感受不到国家岌岌可危,然而韦庄却感受到了。这充分展现了他怀念昔日盛世,而对现实朝野的状况感到非常悲郁失望。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10)

十、高启:感时伤乱、同情民生疾苦的胸怀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衣服上面沾满了血泪和尘埃,乱后回家去扫墓实在够悲哀。

梨花飘摇风雨中寒食已过去,几家的坟上又有子孙扫墓来?

这首诗通过诗人送劫后余生的陈秀才“还乡”上坟,描写清明节多数荒坟无人祭扫的悲哀场景,描写了经过元末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元代末期,从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开始,进入长年战乱,广大平民百姓遭受剥削与迫害。清明时节,诗人送其友人陈秀才回乡后,感时伤乱而作此诗,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这深沉地展现了诗人感时伤乱、同情民生疾苦的胸怀。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年),明代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清明古诗词33首(十一首最优秀的诗)(11)

十一、高翥:无限悲凉的情怀

《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们纷纷去扫祭。纸灰到处飞扬就像白色的蝴蝶,痛哭而流出的血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

太阳落山一切归于静寂,独有狐狸在坟冢里的窝中休息。晚上回家孩子们在灯前嬉戏,人生本来如此。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这首诗是高翥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目睹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心中感到的无限悲凉。看到众多祭扫人们生离死别的痛苦,非常心酸。特别是尾联“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充分展现诗人的无限悲凉的情怀。而他又提醒人们要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人生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时习诗,晚年贫困潦倒。其诗作朴素自然,具有民歌风味。著有《菊磵小集》(收入《南宋群贤小集》、《信天巢遗稿》),收入《四库全书》,其《清明》一诗被收入《千家诗》,并善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