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一)》教后的几点认知与思考

安康高新六小刘恒

《位置与方向(一)》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单元编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知识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以及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认知基础上编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二是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位,结合东、南、西、北整体认知八个方向;三是结合方向坐标和观测点与八个方向认知简单的路线图。四是结合以上三方面知识点设计了两个练习。本单元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位置与方向”这类实践观测知识的学习。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由"位置与方向″为基础而产生的"平面、立体、空间″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本学期该单元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单元教学知识点与单元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后认知与思考,以利于今后的学教活动。

一、单元教学知识点与单元教学目标达成

(一)单元教学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 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 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2.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二)单元教学目标达成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5.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使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用东、西、南、北描述行走的路线。在给定的条件下,会确定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7.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走的方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与思考

1.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2.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是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3.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是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有联系的。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因此,教学时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4.三年级学生(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三、“家校共育”单元知识运用练习

(—)选择题。

1.太阳( )是东升西落。

A.一定B.不一定C.不会

2.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 )方向。

A.东南B.西北C.东北

3.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面。

A.东B.南C.西D.北

4.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 ),右面是( )。

A.东B.西C.北

5、小华站在操场上,面向东南方,他的背面是( )方。 A、东北B、西北C、西南

6、小刚放学回家时往西南方向走,那么他上学时该往( )方向走。 A、东北B、西北C、东南

7、商店和学校都在广场的正南方,商店离广场500米,学校离广场200米,那么学校离商店( )米。

A、300米B、500米C、700米

(二)填空题

1、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你的左面是( )。你的右面是( )面。

2、我们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 ),( ),( ),( ),( ),( ),( )。

3、与东南角相对的是(),与北相对的是()。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 )下( ),左( )右( )绘制。

5、标出下图中一些地方所在的方位。(以小兔家为中心)北

小熊家小鸡家小猪家 ( )( ) ( ) 小狗家小兔家小猴家 ( ) ( ) 小牛家小马家小鹿家 ( )( )( )

6、东北风是从( )面吹向( )面的风。

7、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

8、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

(家校共育,新春吉祥!成长进步,喜悦分享!)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知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