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没科普、没主张、没正能量、没新鲜玩意、没广告植入,结构乱,讲完张三讲李四,文字密恐患者慎入……)

被人放鸽子是很不爽的事儿,偏偏又被我碰上了,PS3游戏机不但没卖出去,又阴差阳错的买了一台带TV功能的显示器,回血不成反而又放了把血,这还不算,在更换了这台1080P显示器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很多设备已经都不美丽了,尤其是那台HTPC。

再讲我这台HTPC之前,我觉得应该先普及一下什么是HTPC,所说的HTPC实际上是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用电脑来作为家庭影院的主要信号源,十多年前吧,用电脑来看电影还是很奢侈的事情,386时代的电脑主频很低根本无法流畅播放VCD碟片,所以这时VCD解压卡出现了,它可以不需要对CPU参与解码运算,就能播放在电脑上看VCD,这让电脑全面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同时VCD解压卡也是HTPC的发端。

htpc系统选择(硬件烧友帮不了你)(1)

让我们一起聊聊HTPC

当时是2000年左右,录像厅纷纷关门,老板转行做武侠小说和VCD的租赁,而电影院的真正复兴是从2009年以后才开始的,这中间的几年是属于VCD、DVD和互联网的,而这些载体都离不开个人电脑,而看电影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相对于90年代要60块钱一盘的TDK录像带,5块钱一张的盗版VCD要便宜得多,而互联网时代,我们直接将下载连接到本地硬盘,连光盘都省下了……当年在录像厅里闻着烟味儿仍饶有兴趣的集体观看那因为翻录太多次而造成满屏马赛克的“少儿不宜”电影,而面对现在这些根本消费不完的海量存储内容,我却不知道该点开哪一个。

录像厅时代的终结,意味着电影这个在国内以盗版流通形式为主的艺术载体,从集体消费到个人消费的一次改变,人们开始在电脑上欣赏电影,虽然现在院线越开越多,票房连年刷新,但下载、云播等方式,仍然是互联网民主要的观影方式之一。正因如此,在个人电脑逐渐走下坡路的时间里,HTPC仍然有存在的理由。

这里说回我的HTPC吧,我有两台HTPC,同一个型号,都是戴尔Hybrid 140G,第一台购买自2008年初,这是部在国际上拿过若干个设计大奖的产品,同时是工业设计电影《Objectified》露过一脸的两个电脑类产品之一(另一个是苹果的MacBook),而我甚至认为,现在Vista、Win7的“我的电脑”矢量图标,也参考了Hybrid 140G的设计……另外一台也是Hybrid,2013年500块购买的准系统。

这两台电脑在度过自己的第六个年头之后,都出现了为问题,之前在家里的1024 × 768分辨率的电视上播放在线Flash视频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在开头提到那台1080P的显示器上就彻底阵亡了,虽然第一代45nm处理器T4200还能勉强播放本地1080P视频,但在线的视频网站在播放时无法全屏欣赏,否则会非常的卡顿。

htpc系统选择(硬件烧友帮不了你)(2)

htpc系统选择(硬件烧友帮不了你)(3)

笔者的两台Hybrid 140G(竹子和皮革外壳)

两台Hybrid 140G都是GMA965平台,用的是X3100显卡,当时大家对于1080P格式就像现在对于4K一样的热情,甭管有没有片源,先要在硬件上支持一把,英特尔当年的策略也是一样,在X3100上加入了“清晰视频技术”,但硬解效果远没有N/A两家好,当时的IntelIGP产品是个笑话(NVIDIACEO黄仁勋说的),而且最关键的是X3100不支持DXVA,自然就不能支持Flash的加速功能,去网上一搜,和我有同样问题的网友还有不少,云播的视频格式大多为Flash,所以这也宣布在云时代,我的HTPC可以退休了。

用这样一篇文章纪念我的HTPC,只因为我太喜欢,我曾经不遗余力的跟其他同事推销这个小的HTPC,但同事给我的反馈是:性能太差!这个我不反对,毕竟当时的品牌电脑里没有HTPC的概念,戴尔Hybrid 140g也是作为一个迷你台式电脑的形式出现的,使用笔记本的硬件,相同价格下,跟台式机比较起来性能差,跟笔记本比起来少屏幕。所以这个小东西在销量并不好。

这里引出了一个问题,HTPC真的需要很高的性能吗?当然不是!

接下来是对于硬件发烧友们来说,处处是充满恶意的负能量,如果您有颗玻璃心,可能会不太容易接受。对于HTPC,我的观点一如既往,性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第一,对于1080P和4K来说,随便某个笔记本的处理器都可以软解了,之前用Baytrail凌动播放4K已经毫无压力,第二对于HTPC来说,要全面衡量高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兼做下载机的HTPC要考虑功耗问题,而高性能的处理器还会带来散热风扇的噪音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过多的纠结在HTPC的性能上,往往会失去对内容的专注度,我身边的朋友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年哪些费尽心思搭建起来的八核高性能独显影音平台,在刚开始的几个月新鲜劲儿过了之后,马上就进入到休眠期,可能一年也开不了几次机。

先别着急反驳,这是每个DIY心态下攒出来的HTPC的最终归宿,所以每个Diyer都是处女座,他们能够维持热情的动力,就在于此。在更高更快更强的方针指引下,HTPC也必须要做到最强,至少是预算之内的最强,而当该硬件发展周期过了之后,会很快心猿意马的想换新的了,对于PC发烧来说,这种心态没有问题,但HTPC是PC的一个分支形态,他涉及到稳定性,涉及到平台迁移的成本,更关注你能用HTPC消费了多少内容,选择一款HTPC不应该是玩机的心态。

求助一个硬件发烧友来帮你解决你看电影的问题其实最不靠谱,不仅仅是硬件这一块,他们会把本来容易的事情变得复杂化,技术宅们会为了不辜负你的期待,给你按上一堆软件,像XBMC的多媒体用户界面、KMPlayer播放器和一堆解码器、All My Movies电影管理软件,如果想远程控制,还会装上ULtraVNC,配置个DDNS花生壳等等……其实你只想下载个电影看看而已,不是吗?

所以你找来硬件发烧友帮你攒出一台HTPC,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这样,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去学习使用,最后还是用自己的笔记本接在电视上充当HTPC用了。

之所以硬件发烧友帮不了你,是因为他根本不懂你的需求,进一步说,他们根本不懂电影、也不看电影,人的精力有限,不能要求他面面俱到,而且隔行如隔山,在专业领域走得太深,往往忽略用户真实需求,有的时候的默契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的,不是黑硬件发烧友,而是在HTPC这方面,你们的角色不该是专家,而是参谋。

看电影也好,看剧集也罢,都是很个人化的视觉体验,人的修养和受教育程度,以至于后天个性发展的区别,决定了对电影剧集的审美也存在差别,就HTPC这类看电影的工具来讲,也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比如说,追美剧狂人,光有个大容量硬盘是不够的,电脑上是不是要安装一个如快手美剧之类的追剧软件,是不是考虑到绝大多数美剧都是720P,而稍有1080P,去建议他不要去升级显示设备呢?另外诸如一些美剧下载和云播放网站,一个迅雷VIP账号更是必需品。

如果是偶尔看电影、玩游戏的话,是不是有必要去给他安装一个蓝光光驱呢,根据他玩游戏的类型区定制一块显卡,这类用户通常希望外接投影,你可以告诉他:“投影在家庭用户中的使用频率是极地的,而且预热、放幕布很麻烦。”,这时候,你的经验就起作用了。

如果是那种不看电影会死,对美剧英剧明星如数家珍,关注视听语言、场面调度的骨灰级电影发烧友,你最好不要在他的电脑上安装任何软件,这类人有个特点,所消费的电影剧集一般非常小众,有固定的下载站点,通常是私人的网盘、云空间。

还有一类人,人傻钱多要的就是排场,这时候你可以肆无忌惮的给他推荐最好的硬件配置,他们喜欢金属机箱,这样可以和他们的次时代功放相匹配,不要用ITX主板,而能上投影就一定给装上,这类人的客厅长度根本不是考虑的因素……

说了这么多,其实HTPC是有一根准绳的,就是要量体裁衣,不是每个人的品味都相同,很多情况下,硬件发烧友解决不了你看电影的问题,反而会把事情搞复杂,找一个你信任的人,把需求讲清楚,不就是用电脑看个电影吗?真的没必要搞那么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