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斤两称重量

秤杆子的习俗(怀庆民俗之以斤两称重量)(1)

在古怀庆府农村,多少年来人们称物品的重量,所用的传统衡器就是秤,也叫杆秤。秤又分钩秤和盘秤两种。

秤杆子的习俗(怀庆民俗之以斤两称重量)(2)

秤杆子的习俗(怀庆民俗之以斤两称重量)(3)

钩秤多用于称分量较重的物体,盘秤多用于称分量较轻的物体,还有一种多见于中药店或金银、珠宝店里特殊的盘秤——戥,用来称分量更轻的物体。

钩秤和盘秤的衡量单位是斤和两。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的是十六两秤,即采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计量方法。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相传其秤星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组成的。崇神论者认为,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人一生福、禄、寿。其发明者的本意是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守信,不欺不瞒,否则,少给人一两就减福,少给二两就减禄,少给三两就减寿。

以十六两为一斤,其传承历史真可谓久远,使用时间可真够长的了。因十六两为一斤,故民间有“半斤八两”“人心换人心,八两是半斤”之俗语广泛流传。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称制改革,将十六两秤改为十两秤。十六两秤被称为老秤,十两秤被称为新秤,此后新秤和老秤并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磅秤的出现,为与世界衡量单位接轨,我国又逐步推广了公斤制,即10公两为1公斤(千克)。原来采用的斤和两,改为公斤和克。现今的各大超市和商店都是以公斤(千克)和克作为计量单位的。

秤杆子的习俗(怀庆民俗之以斤两称重量)(4)

现在,在古怀庆府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十六两秤已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十两秤也逐步被各种台式电子磅秤所取代,虽然还有人在用,那也是极个别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