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何戴茱萸 重阳节里话茱萸(1)

十分荣幸首次以老人的身份过重阳节,这个中国法定的“老人节”。提起重阳节,自然而然让人记起小时候就背得很熟的唐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在历朝历代的变迁中,各种民俗糅合其间,流传至今。主要的有: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今天和大家主要分享有关茱萸的话题。

重阳节为何戴茱萸 重阳节里话茱萸(2)

首先聊聊“插茱萸”的“插”是什么意思。揣测相当多的人会和著名海派作家施蜇存一样,认为是“仿清明植树之例,每人栽种一株”。其实不然,这“插”是把茱萸插在发髻上,或是将茱萸的茎、叶或果实放在布囊里戴在手臂上。那为什么要“插茱萸”呢?综合几个带神话传说的寓意,共同的作用是:消灾避难,驱瘟疫降妖魔。

各地在“插茱萸”的民俗活动中或是没有认真区分,或是各行其是。认真探究,山茱萸实属“正宗”,而吴茱萸则是“庶出”。何以见得?试想当年王维是在河南登山、插茱萸,山东兄弟则是在山东登山、插茱萸,这两个地方都属北方,只有山茱萸,不可能用吴茱萸。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是吴茱萸呢?我分析其原因是这样的:用吴茱萸的地区为南方,这些地方的居民有许多是由于种种原因从中原地区迁移而来的,在带来先进的思想文化、生产方式,同时也将风俗习惯带了过去,传承下来。即便是精神文化方面的东西,也必须依据环境条件来传承。在江浙、岭南没有山茱萸,到是有许多吴茱萸,于是吴茱萸代替山茱萸顺理成章。相对而言,在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吴茱萸更有优势。吴茱萸全株有特殊的香气,果实味辛辣,叶味辛苦,性温无毒,有“燥烈之香”,“能避邪气,御初寒”。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能消积食,治寒热,有“辟邪翁”之美誉,成为重阳节的标志。山茱萸又称萸肉、枣皮,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山茱萸虽是传统中药,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中主药之一,有滋补肝肾的功效,但它没有香味,显然起不到驱虫的作用。北方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与南方不同,只用山茱萸不用吴茱萸也在情理之中。向来全国的民俗节日没有统一的习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必在应用何种茱萸上过于较真,当地喜欢、习惯用啥就用啥,谁也不可能统一得了。

我们现在经常强调要“与时俱进”,事实上,民俗节日、风俗习惯也在“与时俱进”,成为历史的必然。重阳节定型于晋代,固定有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酒等民俗活动。很久以来,重阳节是所有人参加的节日,主旨是解厄避难,自汉代起,增加了敬老求寿的内容。宋元以后,人们对重阳的关注重点,渐渐由避邪驱灾转向敬老和延年益寿。1989年我国政府将其定为“老人节”后,这个节日成为老年人特有的节日。这一举措旨在全社会树立起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