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活下去全文字(贾平凹古稀之年推出全新散文集人生从容)(1)

贾平凹散文活下去全文字(贾平凹古稀之年推出全新散文集人生从容)(2)

贾平凹在自己70岁之际推出了全新散文集《人生从容》,该书由贾平凹亲绘封面,三次甄选亲定49篇篇目。他在书里分享自己从容乐观的人生观,告诫年轻人在任何年龄段都要奋斗,不要躺平,积极面对各种困境。该书一经出版,其中的语录就在各大社交媒体中广泛流传,其传达的理念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也为处在焦虑之中的人们注入了一股平静的力量。近日,贾平凹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邮件采访,谈谈他的新作,他的心境——

记者:怎么理解《人生从容》这个书名,想传达怎样的人生观?

贾平凹: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讲,他各个生命段完成各个生命段的事情,比如说小时候就好好玩,当学生就好好读书,工作以后就把工作做好,到老年以后就过好老年生活,每个时段都是从容的。但是从整个人生来看,有句话是这么讲的:不管坏事、挫折或者是好事情,尤其不好的事情到来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你面对它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以后对于突然而来的灾难,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对付。这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从容”。

记者:您觉得人生从容是不是和年龄有关?

贾平凹:是的,这个从容从局部来讲,年龄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他越来越从容了。但我讲的从容是从另一个角度,就是漫长的人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这是不可抗拒的,也没法改变的,所以只有在接受它的过程中形成这种心态,比较从容的一种心态,有了这种态度以后,会有另一种积极的解决方法。

记者:您说挺喜欢写散文,感觉散文更自在一些,为什么?

贾平凹:散文一方面它篇幅短,不像长篇需要熬几年的时间。从具体情况来讲,这十几年都是在集中精力写长篇,散文相对来说写得少了。散文写得最多是我30多岁的时候,明显的,年轻时候的创作和后边的创作还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有激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见什么就想写什么,追求那种很清新的东西、很优美的东西成分多一些。到年纪大了之后,零星地写些散文,那都是自己在生活中,人生几十年里面体悟到的东西,真正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把它写出来。这个时候写的东西它就没有章法,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开头结尾这种讲究技巧的东西更少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会。它和年轻的时候比起来,激情可能少了,感觉恐怕也不灵敏了,句子也不是很优美了,但它更多的是自己体会出来的人生智慧。

记者:现在流行的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有些作家用这种方式和年轻人交流,您关注过吗?

贾平凹:我知道这个情况,但我要补充一点,文学创作毕竟是个长远的东西,比如说出版方面为了销售你可以这样那样,但总的来讲文学还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有时也不能太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作为一个作家来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把自己作品做好,如果只是迎合一些时尚的东西,我估计都是不可能长久的。

记者:网上有人说,过了35岁找工作就特别难,而且特别容易被社会淘汰,站在您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是在贩卖焦虑?如果是,您对过了35岁的人有什么建议?

贾平凹:我自己是年龄大了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像我这种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大学毕业以后自然有很好的工作干,但那个时候的工作没有挑剔,把你分到哪就是哪。但现在的年轻人,我接触的周围的年轻人特别焦虑,遇到的问题也特别多,面临房子的问题、车子的问题、婚姻的问题,这生存的压力比我当年要多得多。至于说35岁寻不着工作这方面情况我了解得不是很多,我觉得作为人来讲,一生都在奋斗,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保持着这个信念、这个态度,任何事情就不显得那么焦虑了,焦虑对应的词就是从容嘛。

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