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氧气炮制作(喷泉鱼缸模拟拆弹专家)(1)

电子“炸弹”按口令顺序剪线

鱼缸氧气炮制作(喷泉鱼缸模拟拆弹专家)(2)

鱼缸遇见音乐变成音乐喷泉

鱼缸氧气炮制作(喷泉鱼缸模拟拆弹专家)(3)

机器小车遇阻碍后变成人形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张英楠 摄

智能小车在跑道上“刷刷”跑,3D打印机一番运转后出品一朵层层叠叠的花,机器人在地上听话地溜达……7月1日的早上,新文化记者来到吉林工商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协会举办的科技作品汇演现场,面对着这些颇具“技术含量”的科技作品,顿感自己弱爆了……

通过向同学们反复请教,小记才掌握了这些科技作品的主要制作原理,亲们,如果你也热爱热衷科技、喜欢DIY,你不妨也来尝试制作一下,欢迎你登录新文化报的新浪微博,分享你的作品,非常期待你能制作出“升级版”。

作为一名正宗文科女,小记始终认为科技不明觉厉,以下所透露的仅为科技作品的主要制作原理,具体的制作细节及过程,需要机智的小伙伴们自行脑补。

DIY1:“喷泉鱼缸”

在现场,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由音响和鱼缸组合而成的“音乐喷泉”。打开音响,鱼缸里的水和彩灯,伴随着歌曲《蓝莲花》的节奏,此起彼伏地喷射、闪烁,漂亮的金鱼在喷泉之中游来游去。

吉林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主任胡奇介绍,这个“音乐喷泉”是本次科技作品汇演的“主打”,刚从日前举办的“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中拿到二等奖。

大二的高宇田是“音乐喷泉”设计小组的负责人,他透露,基于DSP控制芯片,通过蓝牙模块接收音频信号,传到DSP之中,经过数字处理后的音频信息,会通过频谱的形式输出,然后通过点击驱动模块,实现喷泉的效果。

高宇田说,“音乐喷泉”所使用的音箱也是他们自己做的,两边是全频输出,中间是低音输出,还能使鱼缸里的四处喷水口各有分工与节奏。

DIY2:“拆弹专家”

放在角落桌面上的一个插着各种电线的“炸弹”,尽管造型比较简单,看起来也相当有“冲击力”———用卫生纸筒当“炸药”、撞针作为爆破“武器”。制作人刘思佳笑着说,这个作品主要可以用于目前风靡的“密室逃脱”游戏,成功“拆弹”即可获得打开密室之门的钥匙。

刘思佳现场为大家演示了“拆弹”,她拿出了一张印有各色圆形的卡片,“这是破解‘炸弹’秘密的口令卡。”打开“炸弹”开关后,彩灯依次亮起,“依照彩灯亮起的顺序,在口令卡上找到对应的密码,拔掉制定颜色的线。”拆对了线,“炸弹”显示屏上出现了“Well done”的字样;如果拆错了,撞针就会弹出,扎向一侧的气球。

“‘炸弹’的芯片是单片机,我们烧写一段程序,通过串口线将程序输入单片机,直接掌控‘炸弹’。”刘思佳透露了制作原理。

DIY3:“变形金刚”

很多技术男心目中都有一个机器人,大二的程敬轩也不例外。不过,他已经付诸了现实,这次的汇演活动,他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3个机器人来参加———遇到障碍会自行躲避的“六足”,会模仿小狗的姿势抬腿、趴下的“电子狗”,以及可以从车变成人、会点头握手的“变形金刚”。

程敬轩介绍,这些机器人,都运用了传感器和控制器,他以“变形金刚”为例,透露其中的秘诀:“它的核心是M128控制器,两只手上安装的是光感传感器和温感传感器,所以当前方阻碍挡住了光感以及控制温度的时候,它就会转弯,如果同时挡住两只手,它就会后退变形。”程敬轩说,另外,还在“变形金刚”内部安装了声感传感器,输入编程,当你对它说“你好”时,它就会伸出手,示意与你握手,同时还会点头表示问候。

新文化记者 赵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