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用一周时间看完,意犹未尽,感慨颇多,不吐不快,所以说说感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农民观后感850个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老农民观后感850个字(老农民观后感)

老农民观后感850个字

60集电视连续剧《老农民》用一周时间看完,意犹未尽,感慨颇多,不吐不快,所以说说感受:

一、 有感于干部的作风。作为队长、大队长的牛大胆、马仁礼,虽只是农村最基层的村干部,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追求最质朴的目标——“让乡亲们吃得饱”“让大家过好日子”。其中的辛酸、曲折展现的是他们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干部是群众的代表,他们当之无愧。这种责任感是我们当代村官们应该学习的楷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社书记王万春。虽出身基层农村,了解百姓疾苦,可身在官场,只是一味完成上级任务、领导指示,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忘却了实事求是,漠视了乡亲们的温饱,在良知与功利的夹缝中挣扎,有时把握不住原则底线,劳动人民的本色在逐渐褪却,在退休后只落得内心哀叹“当了一辈子干部,为乡亲们又做过什么事。”他是现在很多干部形象的折射,庸碌中无所成就的原因就是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日常工作在迎来送往、上传下达、应对检查中度过,没有自己的工作目标、精神标杆,因而一生碌碌无为,自我价值缺失。实在令人感叹。像张书记那样的失德官员固然很少,却是干部们的反面教材,应是一种警示,不可在不知不觉中为个人利益牺牲群众利益,打压报复、推卸责任。像周义虎书记一样的官员,虽然不多,但其个人品德、工作作风却是我们每个干部应该学习的标杆。三十年前回答群众的一句“每个人都能吃饱饭”,成为他工作的压力和动力。知道老百姓吃不饱时,这句话就像一根刺一样扎进他的骨头里让他难以入眠。他调研时的眼泪、被查时的磊落、病危时的嘱托都在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应该怎样走群众路线。他爱民忧民的情怀、视农民为兄弟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干部学习的标杆。剧中戏剧性的情节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却发人深省。当牛大胆要求省领导站在群众后面照相时,众人瞠目,观众咋舌。可其言及“领导是百姓的靠山”时,无论是剧中的领导还是剧外的观众都意识到“群众才是核心,才是合照的要义。”我们的干部作风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时才能真的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能实现。

二、 有感于思想的束缚。剧中牛大胆因为“孝”的思想束缚,一生经历两次失败婚姻,备受感情煎熬,到老才悟出违背个人感情的可悲,了却了平生夙愿。其第二任妻子韩美丽因为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束缚,时时事事不离阶级斗争,激进冒进,失却了个人判断,为祸乡里,最终自食其果,婚姻失败、人缘尽失、家破人走。人,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要忠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一旦让思想受制于他人,那必然是悲剧的开端。在此不得不佩服杨灯的执著和有思想。“是灯,就该亮着。”“活着,就要折腾。”她在感情、在创业上的执著和有自我的思考,令人感佩。现代人创业就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

三、 有感于人的坚韧。历经六十年的艰苦岁月,其中艰难地摸索是主要情节。底层农民在忍饥挨饿中表现出的坚韧让我们想到个人的潜能,其实在你没想到的环境中你定然能爆发出你想不到的潜能,那是人天生就具有的坚韧。马仁礼是坚韧的典型。家境殷实,大学毕业,带漂亮姑娘回家完婚,那是怎样富足、恬然的生活和心态。可一夜之间,家产被分、父亲病逝、情人倒戈。那是怎样的打击呀!是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吧。可他活下来了,活得还不错,以他的狡黠和谨慎,以他的厚道和想法。他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他曾经无限大的理想。他多年坚持观察天气,为家乡的小麦丰收提供了难得的一手材料的结论;他梦想在家乡建水库,那封似乎不起眼的信起了关键作用;他想保住那幅有价值的画,又是一封不为人知的信起了作用;他在六一二年那样的灾年将找出的那根家里的金条换成粮食救济乡亲,却说是上级特别批示的粮。后来无论是“一粒麦子做文章”“还是”一朵花儿做文章”,都有他“琢磨”的功劳。“琢磨”,是知识的酝酿,是思维的再造,更是他坚韧的人的思考。其家乡的变化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屡次运动的打击、家庭的变故、所谓有情人的“无情”,他都撑过来了,他没倒,虽然有时猥琐、卑微,虽然有时犹豫不决甚至临阵退缩,他经历了几十年的无助,只言片语也斟酌,装孙子令他备受屈辱。他痛哭过、自尽过、喝醉笑骂过、面对阴雨扬天长叹过,可最终还是在那一垄垄的玫瑰花间安享晚年。人,是坚韧的,我们都能做到,对吧,只要你愿做,你的潜能能不断挖掘。 其实还有不少感言,如乔月的自私铸就她晚年的孤独、老驴子的重男轻女在女儿的能干与孝顺中显得微不足道、吃不饱身上所体现的农民的某些劣根性等等,就不赘述了。史诗式电视剧不好拍,能这样蜻蜓点水又具体饱满已很难得,简要记下这点感受,舒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