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位置图在公元前135年的西汉时期,资阳置县,后设州、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这里依山傍水,四周诸山环抱颇多景观,自宋代以来,即逐渐有咏城周景致记载,至明朝时期“雁城八景”便已形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资阳雁江区旅游景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资阳雁江区旅游景区(传承历史文脉资阳将再现)

资阳雁江区旅游景区

八景位置图

在公元前135年的西汉时期,资阳置县,后设州、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这里依山傍水,四周诸山环抱颇多景观,自宋代以来,即逐渐有咏城周景致记载,至明朝时期“雁城八景”便已形成。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将“传承历史文脉,重塑“雁城八景”,留住城市记忆,彰显城市气质。”这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雁城八景”将重新与资阳人见面。什么是“雁城八景”?如何重塑它?近日,记者开始寻找“雁城八景”的“前世今生”。

话历史:文人墨客齐聚之地

在市委党史研究室,记者翻阅了咸丰年间所著的《资阳县志》,县志中对“雁城八景”有详细的手绘图和诗词记录。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康海燕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多年前,“雁城八景”便是文人墨客齐聚的观景胜地,清朝时期,资阳县令朱廷源,教谕鲁沫之等纷纷在此箸诗词咏景。

民国十四年时,罗绍文在编修《资阳县志·食货志》中写道:“资阳平原广野,城池环通,四山围拱,沃壤周围,是天然一小都会……相地者称为名胜,谓此中必大有人焉!”时人江万泉慕名郊游,徘徊八景旧址,顿兴怀古幽情,于是口赞雁城八景杂咏,以抒情怀云:“灵毓秀江水,环抱古雁城。曙色映飞郭,宝台晨钟鸣。莲台明月夜,柳梢挂玉轮。花蕊依亭榭,凤岭看晴云。书台春晓时,万卷通犀灵。天台临夕照,胭脂染层林。春潮泛舟涨,雁江古渡横。资溪环缭绕,蜿蜒九曲回。”

“雁城八景”便是江万泉提到的,雁江古渡、宝刹晨钟、凤岭晴云、莲池夜月、书台春晓、天台夕照、沃野双峰、资溪九曲。

看如今:多处旧址被现代建筑取代

市档案馆馆长李卫东对“雁城八景”的历史十分感兴趣,他认为,“雁城八景”是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的结合,分布在1949年以前资阳中心“中城街”的东南西北:雁江古渡和宝刹神钟在东,凤岭晴云和莲池夜月在北,书台春晓、天台夕照在南,沃野双峰、资溪九曲在西。

“雁江古渡在今沱江一桥下,资阳是由重庆上成都的必经之地,被称为‘东大路’的成渝古驿道在此摆渡,而后经南津驿东下,车来马往,十分繁忙,便有了雁江古渡的美景。雁江古渡的左岸有宝台山,清嘉庆年间,这里便建起佛寺,清晨破晓时,宝刹钟声大作,悠扬悦耳,发人深省,此即宝刹晨钟……”李卫东为记者还原了“雁城八景”的样貌,他遗憾地说,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现在八景的许多景色已经完全被现代建筑取代。

“希望雁城八景重建后可以与我们的城市建设相融合,体现我们独有的文化特色。可以恢复的就恢复,不能恢复的,在旧址周围重塑,并在八景重塑之地,各立一块碑,将《资阳县志》上所记录的八景手绘图和诗词都拓下来。”这是李卫东对“雁城八景”重塑的愿景。他说,希望我市还能将“雁城八景”的美丽景色打造成现代光影技术,集中在九曲河景观带旁展示,让大家感受资阳浓厚的历史文化。

展未来:承载历史文化 打造旅游名片

随后,记者来到市住建局,据房改办(城建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理介绍,在接到重塑八景的号召后,市住建局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准备工作。

“党代会后,我们马上对雁城八景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并组织了对雁城八景有研究、有了解的文学爱好者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重塑八景的看法。”张理说,目前,市住建局已委托专业团队,对“雁城八景”的现状、重塑目标和愿景、总体格局、重塑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策划。

位于凤岭公园的莲池夜月

据悉,策划方案将于近期出炉,到时,市住建局会根据策划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征求社会意见。“雁城八景”的重塑将分为提升类与重塑类,雁江古渡保存较为完整,凤岭晴云、莲池夜月已在凤岭公园完成重塑,这三景可以在目前的情况下进行提升。

“我们希望,全新打造的雁城八景不仅能承载资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还能成为一张资阳的旅游名片,吸引外地游客,争取做到‘好看、好耍、好吃’。”张理表示,“雁城八景”打造完成后,将融入适当消费项目、定期举办文艺活动,以此带动资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媒体记者 苏秋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