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吃货,先从读对每一种食物的名字开始。”

中国有5000年历史文化,地大物博,广博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有很多美食非常出名,而且每个不同的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美食,因此一些不太常见的食材叫错名字或者不认识也情有可原。然而有些食材即便我们常吃,也有人会把名字念错。汉字博大精深,看似很像的字读音却完全不同,同样的半边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读音也完全不同。下面一起看看这些常被叫错名字的六种食物,有几个很常见,八成人都读错,闹笑话了。

1:蛋挞

写错食物名字(常被叫错名字的六种食物)(1)

蛋挞是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西式馅饼,“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口感松软香酥、内陷丰富、奶味浓郁,很多人,尤其是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吃蛋挞,然而你平时会怎么读蛋挞呢。

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蛋挞(dàn tà【第四声】),是不是感觉很奇怪呢,平时大家,即便是西餐厅的工作人员,也会读dàn tǎ(第三声),虫妈试了试,读起来确实怪怪的,但也无法反驳,没想到读了这么多年的音居然是错误。

2:饹馇

写错食物名字(常被叫错名字的六种食物)(2)

饹馇是一种河北唐山的面食小吃,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在唐山的民间对“饹馇”一词的来源却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慈禧太后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咯扎’。后来慢慢演变成了饹馇(gē zha),虽然读起来奇怪,但是确实有很趣呢。

3:饸饹面

写错食物名字(常被叫错名字的六种食物)(3)

饸饹面是一种中国北方晋冀鲁豫陕五省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在我们洛阳,也有很多饸饹面的面馆,用饸饹床子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面条状)放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西、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记得第一次遇见饸饹面的时候,虫妈还说,这里开了一家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店,后来才知道,原来读饸饹(hé le)

4:苋菜

写错食物名字(常被叫错名字的六种食物)(4)

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特别是含有较多的铁、钙等矿物质,同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有“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的说法,由此可见其营养价值之高。常吃苋菜还可以减肥强身, 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快骨折愈合、减肥排毒、防止便秘等功效。可是苋菜也经常有人会读错,它的正确读音是(xiàn cài)。

5:芫荽

写错食物名字(常被叫错名字的六种食物)(5)

芫荽是人们熟悉的提味蔬菜,状似芹,叶小且嫩,茎纤细,味郁香,是汤、饮中的佐料,多用于做凉拌菜佐料,或烫料、面类菜中提味用,小时候以前一直认为芫荽是我们这里的地方方言,是写不出来的,最近才知道芫荽是香菜的学名。它的正确读音是(yán sui)。

6:盬子鸡

写错食物名字(常被叫错名字的六种食物)(6)

盬子鸡发源于重庆市奉节县。其选料甚严,做工考究,是世代相传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其特点为:“冷凝蒸馏,化气为汤,肉质鲜嫩,汤醇味美,入味七分,回味三分”。其实这个字,我不是读错了,而是压根就不认识,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它的正确读法是盬(gǔ)子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还知道哪些容易被读错的菜名呢,一起在评论区留言吧。

家有孩童名曰小虫,取名虫妈的美食日记。以上就是虫妈今天的分享,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如果你喜欢请记得点赞哦,您的分享、留言、转发、收藏,是对虫妈最大的帮助与鼓励,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