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的皇帝,只有永乐大帝一人,事实上,朱棣还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用一地之兵造反成功的藩王。

造反之前,朱棣时常需要预防蒙古人带来的危机,实际可用的兵力少得可怜,于是他一方面暗中招兵买马,一方面,为了躲过建文皇帝的刺探,就在自己的燕王府邸地下秘密打造了炼兵工厂。

白天为了掩人耳目,他在院子里养了一群鸡鸭,利用禽兽的叫声掩盖打铁的叮叮当当的响声,为了进一步降低建文皇帝的戒心,他甚至靠装疯卖傻削弱皇帝的敌意。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1)

然而,随着叛徒的告密一切白费,装疯卖傻的燕王不得不提前起兵,以八百人对抗朝廷的一百八十万大军。

燕王造反

在造反之初,燕王就深知自己的弱点,于是屡屡扬长避短,很快给自己塑造了心狠手辣的形象,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相比较之下,建文皇帝则怀着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向明军下达不可残杀朱棣的命令。

于是,中央军在作战中束手束脚,反窝兵力。初期的对抗之中,朱棣的兵力要远远少于明朝的兵力,在战争里开始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然而随着战役的逐步举行,自己后劲不足的缺点逐渐被显露出来,逐渐双方战略局势转变成为僵持状态,燕军与明军,在河北,山东一带展开垃圾场,一共战役数十场。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2)

事实上,燕军即便取得胜利,他的战略圈也始终没有突破出河北一带,依旧处于中央军的压制范围之内。

东昌之战中,燕军对明军的战斗已经转变为失利状态,甚至朱棣一度险些落入明军之手,正是因为建文皇帝下达的不可伤害燕王的命令,使得明军束手束脚,导致其接连丢城失地。

但是两军之间总体差距毕竟太大,转眼间,燕军的战线逐步成崩盘之势,此时黑衣僧人姚广孝的出现了,他盘活了这盘局。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3)

在他的指导之下,朱棣率领军队绕过盛庸等盘踞众多明军的城市,转而掉头迅速南下,直扑大明的首都南京,如此一来,打的大明猝不及防。最终建文皇帝为自己的妇人之仁付出了惨重代价。

朱棣率兵抵达南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入城,至此靖难之役结束,永乐皇帝建朝立国。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建国之后,大肆屠杀建文时期的旧臣,众多忠于大明的忠臣被屠杀,文官集团被惨遭洗礼,在大棒加萝卜的手段之下,终于,大明王朝成了永乐的王朝。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4)

燕王扫北

朱棣登基之后,为了能够在归西之后在地下有脸面见列祖列宗,集中全国的力量修建永乐大典,率领部队五征蒙古,就想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大明打出一个文治武功的天下,一份拿的出手的基业,同时也能够堵天下文人的嘴巴。

但是光靠这些还不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千秋万世,在大明灭亡之后的千百年,又有谁知道今天的文治武功,他们只会知道朱棣造反起家,于是他开始大肆修改史书。

这样的效果很显著,今天的人对当年的事实已经不可考证,但是这也得来一个缺点,朱棣真实的贡献无法得到证实。就比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燕王扫北。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5)

由于缺乏正式的记载,史学家对于燕王扫北的含义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是指其五征蒙古的含义,但是蒙古远在漠北,距离流传此话的山东一带相隔千里。

另一种说法是,靖难之役时展开的一系列大屠杀,对于当年抵抗的部队见人就杀,但是对于一心想要塑造起文治武功好皇帝形象的朱棣,这样做又和他目的不相符,当历史研究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份家谱的出土解开了谜题。

根据当年朱棣亲兵家谱的记载,曾经有一些人,追随燕王扫北,举家搬迁到河北地区落户,而这些人都是古代皇帝的亲兵,皇帝把自己亲率的士兵派出来,自然不会是执行军事任务,否则这个人数不能做到什么。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6)

于是乎有可能就是,实行类似于古代的府兵制的屯田军户制度。军户是明朝制度下兵农合一的产物,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斗的时候拿起武器。

一方面,减轻朝廷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尽量多的士兵来源,昔日,朱元璋首创这个制度,并为其所骄傲,因认为自己解决了千秋万世的难题。

时间来到永乐皇帝时期,靖难之役主要在河北地区展开,由此,这个地区的军户制度遭到破坏,人口流失严重,而这个地方恰好又是明朝的北方边界,需要时刻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7)

为了防守北方的鞑靼,朱棣决定让自己的亲兵,举家搬迁至此,用一种政策的方式恢复北方的人口经济,至此,这一桩流传了600多年的悬案,终于有个准确的答案。

经过对于史料的发掘,这当年利国利民的政策,终于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他没有被史书所记载,但其历史意义,却丝毫不低于史书中的记载,也成为了当代史学家研究历史,分析永乐皇帝,最好的旁证。

有人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实的历史早已埋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当年的胜利者所希望后人看到的东西,而这种不在史料中,但是很具有真实性历史事件,更应该被后人所知。

明朝朱棣最终下场(河北发现朱棣亲兵家谱)(8)

就像北师大专家王海燕说的那样:“历史变动的轨迹,可以从社会的下层发掘,这些没有被记录下来的活动真相,是真实的历史,不应该被就此淹没。”

一方面讲,朱棣的确是一个乱臣贼子,他靠着造反抢了天下,但是作为皇帝他无疑比建文更出色,大明在他的治理下,才焕发出新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