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1)

从留传下来的很多记载中看,不管是哪个朝代都会有几个特别出名的人或者事被留传下来,被人们熟知。比如说,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就有很多,有开创了盛世的康熙帝,有留下了很多诗作的乾隆帝,有启发新运动的林则徐,有让清朝延续了几十年的慈禧太后。

提到慈禧,可能对她的评价负面的要多过正面的,有人诟病她在进宫之后对权力过于贪婪,在当上太后生活上很是奢侈,可以说对当时王朝的覆灭是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2)

也有人赞扬她在当时管理上有很多干练的措施,可以说清朝因为她的管理才能续命几十年,是一个好坏参半而且良性作用可能更大的人。

少年入宫

慈禧的姓氏是叶赫那拉,她家虽然不是特别大的家族,但是也不是普通的平民,所以她是有入宫资格的。在慈禧17岁的时候,赶上了当时的选秀,她是符合选秀条件的,所以就应选入宫了。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3)

刚开始,慈禧的位份没有太高,被赐号为兰贵人,在两年后就晋升成懿嫔,又过了两年,生下了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因为慈禧生的儿子是宫里唯一的皇子,所以晋封懿妃,在咸丰七年的时候,从懿妃晋封成懿贵妃。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位份一直在晋升,我们可以看出,慈禧是很有计谋的。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很多出身并不高的人可能一辈子只停留在一个位置就很不错了,最起码能让自己安然过完一生。但是在慈禧看来这是不够的,她有野心,也有手段,只用了5年的时候就让自己在宫里有了很高的地位,仅低于当时的皇后。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4)

慈禧的书法是很不错的,再加上当时的皇帝是很信任她,经常让慈禧帮忙批阅官员的奏章,有时候还允许慈禧发表意见,就这样,慈禧开始接触朝廷上的事情。

青年开始执政

后来,载淳登基,因为的年龄太小,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慈禧和当时的议政王决定,就这样慈禧成了太后,手中有了更大的权利。在同治皇帝还没接管政事的时候,慈禧太后是做出很多干练的决策,不得不说,清朝因为慈禧太后也是平稳了挺长时间的。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5)

慈禧太后在政事上强硬的管理,导致她对自己的儿子都不是很温柔。对同治皇帝来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直在自己母亲的阴影下。

慈禧太后在那个时候大部分精力都是在管理政事上边,她教导儿子同治皇帝只注重管理政事的能力,忽略了儿子对于母爱的需求,在慈禧看来,她管理政事,为儿子铺路,就是对儿子最大的关爱。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6)

对于同治皇帝来说,慈禧太后不是温柔的母亲,可以敬,不可以爱,这也是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她是爱儿子的,只不过方式过于强硬了。

同治皇帝在长大之后更是对慈禧太后多有违逆,比如说在选皇后时跟慈禧作对,没有选慈禧选好的人。但是在管理政事上边,做的很多决定还是绕不过慈禧太后。

中年掌权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7)

在同治皇帝20岁的时候因为身体的疾病离世了,就这样,慈禧太后有了更大的机会展示自己。把光绪立成皇帝后,所有大事的决定权都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可以说她是当时的实际掌权者。

或许是慈禧本身性格导致的,慈禧太后的手段是很强硬的,比如说用武力平定了当时的反抗,让清朝的危机得到了缓解,又听用当时官员的建议,以求富和自强的理念发展了工业,可以说是为后来的近代化是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的。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8)

虽然说慈禧太后在管理上边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她的方法和手段是比较强硬的,这也导致当时很多人是害怕她的,比如说光绪皇帝就是惧怕慈禧的。

慈禧在她中年的这个时期,有着很高的位置,朝廷里在很多大事上的决定不允许别人违背她,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感情,很少与人温和的沟通,很多人对于慈禧当时的做法是很愤怒的。生活上也是沉迷于享受,在吃喝上边很奢华,有时候不考虑当时人民疾苦,这也是引起了很多人对她的不满。

晚年写诗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9)

在慈禧成了太后以后,她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管理朝廷事情上边,同自己的母亲相处是比较少的。在慈禧母亲70岁的时候,她本来准备好好为母亲庆祝,专门用了很长的时间准备,结果就在大寿开始前,朝廷有事要处理,慈禧没有办法去。

慈禧考虑了一会儿,她让太监李莲英,把准备了很久的礼物给母亲送去,在这么多礼物中有一件寿礼最为瞩目,那是慈禧自己亲手写的书法,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家书对亲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抵万金。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10)

上面是一首小诗,只有28个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就是我们知道的《祝母寿诗》,尤其是最后一句,可以说是人们经常会挂在嘴边的。

其实这首诗从文学上面来看,写下来是没有讲究格律,和诗坛大家们那些作品比起来,是比不上的。却赢在了“真”上面,诗里边每个字都是很寻常,每句话读起来是动人的,这里边的真切的感情让人感动,可以说是写出了天下间为人父母的殷殷苦心。

结尾

慈禧还特意为她母亲写了首诗(慈禧一生只写了1首诗)(11)

人性本来就很复杂,我们不能简单的去评价,不能非黑即白的去评论。比如说慈禧太后,我们没办法简单地用好或者是坏来形容她,她在管理朝廷上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她对父母亲发自内心的感恩是真挚的。

想一想,慈禧的这首诗可以被流传下来,除了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慈禧,更多的是这首诗的描述,让人感觉太过于真实,让人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父母为子女的考虑,是发自内心的,是子女们不能否认的。

这或许是慈禧对自己内心情感真切的一个表达吧,作为子女对父母应该是感恩的,作为父母,对子女是不保留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