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粗浅地分析了“情”在权谋之术中的影响今天咱们接着聊,从权谋角度看,自身应该如何对待“情”在权力的游戏中,对待自身感情、情绪一般有三种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权谋的秘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权谋的秘术(权谋之术人设)

权谋的秘术

上一篇粗浅地分析了“情”在权谋之术中的影响。今天咱们接着聊,从权谋角度看,自身应该如何对待“情”。在权力的游戏中,对待自身感情、情绪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毫不遮掩自己的情绪和感情。使用这种方式的一般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自身能力不足,没有意识到这样放任自身情绪和感情外露的危害。这种人的权力往往来自于继承,比如前文提到的卫国国君卫颓;另一种人是自身能力很强,虽然也能意识到这样做的坏处,但并不在意。他们深谙权力游戏的核心是利益,只要他们有用,他们就相信自己能保有权力。比如吴起、伍子胥。

二是完全阻止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外露。使用这种方式的人一般都是经历过情绪和感情外露带来的危害,想用这种办法来保护自己。这种人一般都谨言慎行,喜怒不形于色。这种方式虽然保护了自己,但也往往会错失很多机会。采用这种方式的人,在领导眼中是能用,但不能重用,因为摸不准,不可信;在同事眼中,总是端着,不可亲;在下属眼中没有人情味,不可敬。一般这种人也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因为都是四平八稳,没什么值得谈论的。

三是利用“情”建立人设。这种方式隐藏了自身真正的情绪和感情,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情”来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势”,也就是建立有利于自己的人设。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魏国宰相公叔痤临死前举荐商鞅的事情。

商鞅本名是卫鞅,因是卫国国君庶出的孙子因此又被称为公孙鞅,如果他是卫国国君庶出的儿子就会被称为公子鞅。后秦孝公将商地赐给他,作为他的封地,因此又被称为商鞅。

商鞅一开始是魏相公叔痤的门客,任中庶子。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有大才,可以接任自己的相位。魏惠王不以为然,公叔痤看出魏惠王没有重用商鞅的意思,就建议魏惠王“不用之则杀之”,认为如果不重要商鞅,其必然去其他国家。商鞅的才能一定会使其他国家强盛,到时候就是魏国灭国的危机了。魏惠王懒得理他,认为是他临死前糊涂了,一会让重用,一会让杀掉。魏惠王敷衍几句就离开了。

魏惠王离开后,公叔痤又立即召见商鞅,将自己和魏惠王谈话的内容告诉商鞅,并建议商鞅赶紧跑路去。并解释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先君而后臣,先公而后私”。商鞅并没有听公叔痤的建议,商鞅认为魏惠王既然没有听从建议重用自己,自然也就不会听从建议杀自己。

果然,魏惠王并没有对商鞅有什么特别举动,既没有重用,也没有要杀掉他。

这件事一般人在评论的时候都会赞扬公叔痤恪守臣节,先公后私的行为。但咱们结合公叔痤坑害吴起的事情来看一下,就会发现如果认为公叔痤真是一心为公,就不会利用吴起的性格弱点用计将其逼走了。如果公叔痤不是出于公心,如何理解他一会建议重用商鞅,一会建议杀掉商鞅,最后又建议商鞅逃走呢?

其实不难理解,公叔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公叔痤看出商鞅是有大才的,日后必能封侯拜相。由于公叔痤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才没有如同对待吴起那样对待商鞅。并且公叔痤并没有一开始就推荐商鞅给魏惠王,而是在临死前推荐也说明公叔痤恋权到什么程度。

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如果商鞅得到重用,那么商鞅必定感激他,他死后他的家族也必定被照顾;魏惠王不接受重用商鞅的建议,公叔痤就建议魏惠王杀掉商鞅,人为地为商鞅制造一场危机,并立即告诉商鞅,让商鞅躲开,这也是向商鞅示好。这种示好等同于救商鞅一命,商鞅自然也会感激他。商鞅不被魏惠王重用自然在魏国就没什么用处,还不如逼着商鞅去别国发展。以商鞅的本事在别国必将得到重用,这样对公叔痤的家族以后也是一个强大的外援。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公叔痤貌似对魏惠王、商鞅都有情有义的举动,实际上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就如同为了保证自己的相位,逼走吴起一样。但为什么这次事情不像逼走吴起那样一眼就看出公叔痤做的不地道呢?就是在于公叔痤立了一个好人设。公叔痤无论是对魏惠王,还是对商鞅实际上都没有什么真感情。但在这件事情上,却处处都显着对魏惠王的忠,对商鞅的诚。即使过了千年,仍有很多人被公叔痤的人设所迷惑。

在设立人设的时候有三个注意点:一是根据形势来设立人设;二是人设形象不能太完美;三是从小处着手。具体事例咱们后面再讲。下一篇咱们就通过商鞅变法看看一场完整的权力游戏有几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