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五大内流河塔里木河起源于此,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这里形成“死亡之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在与沙共“舞”中,矢志宜居、宜业、宜文、宜游“四宜”建设,擦亮“塔河明珠 军垦名城”品牌。

目前,阿拉尔市在飞沙走石的洗礼中,已成为南疆兵团基础条件较好的师市之一。

阿拉尔2035 规划(从荒凉戈壁到宜居新城)(1)

阿拉尔市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为城市铸魂

7月22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陈开林,踱步在三五九旅纪念馆内,体验红色精神,感悟阿拉尔市城市发展新魅力。

值此暑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国内其他五六所职业大学,组成约100人的教师队伍,到新疆重走红色路线,接受红色教育。来到阿拉尔市,一行人深受震撼。

阿拉尔2035 规划(从荒凉戈壁到宜居新城)(2)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陈开林说:“自从到了阿拉尔市,我们对于军垦人的精神气质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我们这次旅程,不仅是学习教育之旅,也是采风之旅。我们将把此次红色之旅的收获,以及在博物馆拍摄的文物等,制作成课件,将三五九旅精神原汁原味传达给学生。”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是对三五九旅成长、发展历史的形象概括。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占地3.5万平方米。自2009年9月开馆以来,接待游客380余万次。去年和“沙漠之门”景点组成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获批国家级5A景区。

纪念馆以“一条时空隧道”“一道主席命令”“一套元帅服”“一群电波猎人”等“10个一”铺开篇章,展现三五九旅部队发展历程、三五九旅革命前辈就地转业,在西北边陲戈壁荒滩屯垦戍边的光辉历史,同时展示阿拉尔市现代化建设成就。

“三五九旅的脚印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基因和血脉洒遍祖国大地,最后扎根边疆,在这里屹立至今。”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馆长甯伟说,“纪念馆和阿拉尔市基本同岁,而且坐落于城市中轴线十字交叉点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相较于其他纪念馆,该馆相对于城市的意义更为重大。获评5A级景区以后,它又成为阿拉尔市最响亮的‘旅游名片’,带动着旅游业、商业、工业等多种业态发展。”

边疆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就要招商引才。引才聚人,除了要靠城市硬实力,还需要精神力量的牵引。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正在输出这样的力量。

“三五九旅纪念馆是阿拉尔市的精神地标和精神家园。近年来,不少举棋不定的投资商,来到阿拉尔市,走进纪念馆,听完讲解后,往往被彻底震撼,并产生了扎根边疆、为边疆发展献力的决心。”甯伟说,“一个城市的未来要靠下一代。在新时期,纪念馆对于引导年轻一代树立爱国情怀、立志扎根边疆,有着新的重大意义。”

工业高质量发展 为城市塑形

7月的似火骄阳,炙烤着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脉。阿拉尔市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步伐,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位于高新区的新疆道格拉斯纺织公司织布车间,喷气式织布机开足马力,在轰隆隆中,布匹飞快涌出。在配套车间内,码布机、验布机也在飞快运转。据了解,该项目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400 台喷气织布机已全部到场,并开机生产。

阿拉尔2035 规划(从荒凉戈壁到宜居新城)(3)

新疆道格拉斯纺织公司生产车间

“我们企业已在国内外建立4个工厂,年产值20亿,阿拉尔市高新区工厂是其中之一。目前,这里的工厂年产值达4亿元。生产的布品,主要销往德国。”公司副总监鲍明说,“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年产1.7亿米布,产生10亿销售额,创税2000万。”

同在高新区的阿拉尔市南疆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也是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的景象。

阿拉尔市南疆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天山铝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21年1月1日开始试生产。两期全面达产后,将解决当地1800人就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尹文利说,“我们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石油胶,这是炼油企业的副产品,对于成品中的残极,我们会将其回收后再加进原材料,进行废物循环利用。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石油胶的挥发余热进行发电,用于生产、办公,达到循环节能目的。”

高新区是阿拉尔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阿拉尔市经开区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愈加明显。该区按照一区四片规划,区域内分为化工片区、纺织服装片区、绿色食品加工片区和围绕铁路专用线的仓储物流片区。

目前,该区在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建材3大主导产业的同时,逐步向装备制造、消费电子产品、新材料3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现有企业162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9家。在全疆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三,在兵团3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一。同时,该区毛巾产量居西部之首,织袜生产规模及混纺产量在全疆名列前茅。

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为未来筑梦

近年来,阿拉尔市十一团紧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机遇,围绕“数字乡村指挥中心 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电商、智慧治理”的“1 4”总体格局,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乡村经济、乡村数字治理等7个应用领域、26项应用场景建设。

2020年,十一团成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单位之一,标志着阿拉尔市开启了乡村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目前,十一团以12亩玻璃大棚、150亩冷棚大枣为试点突破,探索智慧农业。种植大棚的物联网感知设备和实时监控系统,将农业综合数据进行实时汇总,方便团镇对各项情况进行掌握。农户则可以通过手机APP掌握病虫害等情况,并在手机上进行直观操作、可视化管理,达到节约种养殖成本、农产品提前上市、亩产收入提高等目的。

阿拉尔2035 规划(从荒凉戈壁到宜居新城)(4)

电商直播间

电商是十一团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十一团富民惠民重要渠道。去年,十一团6家快递平台发件达25万余件,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在指挥中心,‘智慧电商’板块联合了淘宝、天猫、抖音等主流电商销售平台。通过该板块,团镇可以直观地看到电商数量、农产品销售额以及销售趋势等信息。”阿拉尔市十一团数字乡村工作人员杜昊介绍,“农户在用户端可以实现一键式上下货。这对于农户来说,不需要过多技术手段和知识,就能便捷地把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带来更大收益。”

沙漠之门景区地处十一团南端。2021年以来,阿拉尔市投入792万元,完善景区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部署前端信息化设备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了集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景区大数据平台”和“景区指挥中心”。

阿拉尔2035 规划(从荒凉戈壁到宜居新城)(5)

沙漠之门景区越野车

同时,阿拉尔市还投资701万打造智慧社区,为住户建立安全、高效、舒适、方便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阿拉尔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称号,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建成了兵团最大的特色林果种植基地,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个国家级园区,打造了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加工、精细石油化工等现代产业体系。

大漠成诗,胡杨造梦。从曾经的荒凉戈壁,到如今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阿拉尔市正以蓬勃朝气,迈向全新明天。(吴军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