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每日人物曾诗雅 编辑王辉

过去一个月,人们关心每年一度的高考热点、社会新闻的残酷现实、娱乐圈里的爱恨情仇……上海市民却只关心“你是什么垃圾?”。

经过数月的“练习”,上海垃圾分类于7月1日终于进入了强制时代。

7月1日,上海迎来了“史上最严”垃圾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的首日“大考”。

静安区内的星巴克在首日检查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未将咖啡渣作为干垃圾处理。而同一区的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却在上午10点,收到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的首张“责令整改通知书”,原因是在可回收物桶中发现混有纸巾。

据澎湃新闻报道,截至7月1日下午四点,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共教育劝阻相对人881起,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623起,依法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20起。

浦东新区:社区内垃圾桶旁设洗手池,酒店内机器人上门服务

7月1日早上七点,在浦东新区栖山小区的严阿姨正把切下发芽的土豆片放入灶前的小垃圾桶里。严阿姨与老伴居住在这栋80年代的公房。

酒店机器人,图源自网络

下午2点40分,在上海紫金山大酒店有酒店服务机器人将住客所需的“六小件”送往指定客房。据悉,“上海市内酒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替代消耗品”也是《条例》的一部分。

居住的房客,若需要牙刷、牙膏等生活用品可扫码房间书桌上的二维码,只要输入需要的种类和数量,酒店机器人就会统一送至房间。

静安区:五星酒店获首张责令整改通知书 星巴克首日答卷合格

在十多公里外的静安区,毗邻南京西路的五星级酒店——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却在上午10点,收到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的首张“责令整改通知书”。

上海垃圾分类整改时间(上海垃圾强制分类首日)(1)

首张责令整改通知书,图源自网络

据媒体报道,酒店垃圾厢房内,执法人员发现可回收物桶中混有纸巾。“纸巾是纸张,不是属于可回收物吗?”对于分拣人员的误解,执法人员立即普法:“不管干的纸巾还是湿的纸巾,都属于干垃圾。”

此外,执法人员还发现,虽然酒店设有分类垃圾桶,但标识不符合规定,桶上也没有加盖,于是责令整改。

据悉,该酒店顾客生产的垃圾会由酒店方进行二次分类。由于二次分类的场地有限、所需分类时间也较长,酒店未能及时按规定处理。收到通知后,熊经理说“我们会按照条例规定整改,期限我们还不知道,但会尽快”。

同一区内的星巴克在首日检查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下午5点39分,兴业太古汇的星巴克门庭若市。

店内的垃圾台前,一旁已经站着负责指引分类的店员,各垃圾桶上也标有“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三种标识。其中,湿垃圾桶内是顾客吃剩的蛋糕、茶叶;干垃圾桶内是一些纸巾和包装纸;可回收垃圾桶内则是一些喝剩的水瓶。

执法人员称:“在之前的检查中,有些咖啡店将咖啡渣作为干垃圾处理,在我们教育后,没有再出现垃圾混装的情况。其实,咖啡渣、过期的咖啡粉同所有过期的食物一样是湿垃圾。”

闵行区:会说上海话的24小时垃圾桶解决“误点投放”难题

上午10点30分左右,闵行区联合执法组来到嘉庭宾馆。现场虽设有四色分类垃圾桶,但旧有的绿色垃圾桶依然保留。对此,执法人员表示,绿色垃圾桶已不属于上海标准,单位应作为可回收垃圾及时清理。

据澎湃新闻报道,闵行区吴泾镇城管中队于3月-6月持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力度。截至目前,执法人员已开展整治14次,开单约谈5家单位,立案查处3起相关违法案件,罚款金额共计3100元整。

上海垃圾分类整改时间(上海垃圾强制分类首日)(2)

智能语音垃圾桶,图源自网络

社区定时投放成为了一大难题。面对这一困境,闵行区内的古美四村则针对““误点投放”问题寻找出了新的解决方法。据新民晚报报道,古美新村增设了24小时可投放垃圾的误时投放点,并配有一款能听懂上海话的智能语音垃圾桶。

“14号401”,对着垃圾桶语音报上门牌号,垃圾桶盖就自动打开,等扔好垃圾,垃圾桶还会说声“再见”,将桶盖自动关上。因24小时自动运转,此款垃圾桶还为上班时间不固定的通勤族带来了便利。

垃圾分类试点十九年 为何上海引发全民关注?

在《条例》实现前,一杯没喝完的奶茶、一只吃了一半的小龙虾……都能引起了人们对垃圾如何分类的一系列探讨,还有网友以“猪能不能吃”来高度总结垃圾分类标准。“代倒垃圾服务”、“网红垃圾桶”更是因为与日俱增的销售额,似乎成为了下一个“风口”

经过数月的“练习”,上海垃圾分类于7月1日终于进入了强制时代。

上海作为首个因“垃圾分类”而引发全民关注的城市,主要因其严格的分类条例。而此条例的落地也并非一夕之间。

早在2000年6月,住建部就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回看各地试点十九年,环保宣传“雷声大、雨点小”,相关举措“无处罚、无奖励”,垃圾分类的探索并未带来实际改变。

直至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包括上海在内的在全国46个城市在2020年前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加快垃圾分类时间表的重大事件出现在2018年11月。新华社报道,当月,来到上海了解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他说“垃圾分类工作是新时尚。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

此后,据相关媒体报道,生活垃圾管理成为了2019年第五十届上海市人大会议的第一个立法项目。

截至7月1日下午四点,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共教育劝阻相对人881起,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623起,依法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20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