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句诗,意思其实非常简单第一、二句是说从古至今,大家都说秋天萧条悲凉,但我觉得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为什么呢?三、四句解释说,因为只有秋天,天高云淡,天清气朗,看那白鹤破云直上,将我的诗情与豪情带到了青天之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

这四句诗,意思其实非常简单。第一、二句是说从古至今,大家都说秋天萧条悲凉,但我觉得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为什么呢?三、四句解释说,因为只有秋天,天高云淡,天清气朗,看那白鹤破云直上,将我的诗情与豪情带到了青天之上。

刘禹锡说的还真是事实。悲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比如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一到,秋风一起,天就凉了,草木纷纷摇落,早晚的露水、霜气非常浓厚,整个一片肃杀的景象。杜甫《登高》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远在巴蜀之地,独自登台,遥望故乡,千里清秋,增添悲凉之气。还有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这深院之中,锁住的不仅仅是清秋,还有月光、寂寞、郁闷、烦乱,以及一团乱麻般的无限离愁。

可见,悲秋几乎已经成为古诗秋天题材的基本情感基调,然而,刘禹锡偏说“秋日胜春朝”--我眼中的秋天天高气爽、万里晴空,比春光更明媚、更光明、更浩荡。

其实,春夏秋冬各有各的好,秋天悲凉是因为你心里悲凉,春天明媚是因为你心里明媚。而刘禹锡说他眼中的秋天比春天还好,就说明他心中的秋天跟一般人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后边两句要说的。

看这万里晴空,秋高气爽,有一只白鹤,拨云而上。想象许,当时真的有一只鹤扶摇直上九霄青天;也许,这只是作者心中国的一只白鹤,代表着他的心情。为什么非得拨云而上呢?因为云在里象征着阻力与困难,白鹤想要冲天而飞,就得穿云而出,拨开云穿直上晴空。看到此情此景,刘禹锡说“便引诗情到碧霄”--我诗情物发,飞上了万里晴空!刘禹锡果然不愧“诗豪”的雅号。

《秋词》一共两首,第二首依然豪情不减:“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山明水净”,这是秋天的山水,明净清爽。“夜来霜”,秋天的夜晚下霜了,所谓“霜重色愈浓”(陈《题西山红叶》,经历秋霜后的树叶由绿转黄,由黄转为橘黄,橘黄又转为红色,所以“数树深红出浅黄”一派姹紫嫣红,缤纷多彩,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都突出“红”?这点红,就是作者在秋天的一点豪情啊!

“试上高楼清入骨”-- 我登上高楼,四望清秋,感觉到秋高气爽,为什么说“清入骨”呢?“清”,指的是清寒,秋天肃杀的寒冷,同时也意味着清白的风骨,跟红色就对应起来了。没错,秋天是有点冷,秋天是有霜,登上高楼还有那么点清寒。但正是因为有这么点清寒,让我感觉到这秋色比春色更好。春色太温暖,容易让人沉迷、让人迷醉,秋色则让我们更加清朗、沉静、闲淡、高雅,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如果仅仅从这首诗的字面来看,诗人的心情似乎很不错。其实,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被朝廷贬谪到朗州(今属湖南)任司马时期。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因为参与顺宗时代的“永贞革新”,遭到新朝皇帝唐宪宗的--贬谪。刘禹锡被贬朗州达十年之久,之后又是十余年的连连被贬:“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秋词》的时候,正是他被朝廷抛弃的开始。

一个年轻官员,本来前途远大,却忽然遭贬,远离长安,在偏远之地将要孤独地度过漫漫岁月。怎么办?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只有振作自己,自己给自己打气,才能够顽强地生活下去。《秋词》的好,就在于诗人虽遭穷厄之运,却并没有消沉,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理想、对美好的向往。在他看来,虽然朗州不如长安富有、舒适,但却拥有健朗、灿烂的秋天,正是这美好的秋天激发起诗人全部的激情、豪情与诗情。而《秋词》也因此成为秋天里最有魅力的好诗、豪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