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赞诗句(名人唱夕阳的诗句不计其数)(1)

夕阳红

如果说青年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那么壮年就是中午的太阳,而老年就是黄昏西下的“夕阳”了。

岁月不能倒流,人总是要老的。自古以来,名人写黄昏、唱夕阳的诗句不计其数,仅以唐代诗人为例,如李白的“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杜甫的“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杜牧的“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白居易的“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孟浩然的“竹间残照入,池上夕阳浮”;钱起的“丹凤城头噪晚鸦,行人马首夕阳斜”;刘长卿的“青草连天随被望,夕阳浮水共东流”等等。另外,明代杨慎《临江仙》词里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也是人人皆知的名句。

人老,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悲观失望,产生黄昏思想。这个“黄昏思想”源于李商隐《登乐游原》一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写古原黄昏、夕阳辉映的景色,同时抒发了自己感伤叹息的情绪。而对诗中后两句,许多诗人有看法,比如,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中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之句,显然是针对李商隐的伤感而发的;在另一首诗中,刘禹锡还写有“在人虽晚达,于树比冬青”之句,也大长了老年人的志气。就是李商隐,后来也翻了自己的旧案,写了《晚晴》一诗:“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描绘了晚晴明朗的境界和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对自己前途抱有的希望。

还有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词,更是脍炙人口,上中学时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开头三句九景,尽现苍凉意境,将黄昏的萧条孤寂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景及人,更添无限凄凉。

清朝康熙年间,诗人叶燮也写过两句名诗:“桑榆留晚照,尚及渡前汀。”这两句诗明为纪事,实际是说人已经老了,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奔前程,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所载,清代诗人任绣情,写了一首《红叶诗》:“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深秋红更多。”是说人老了,但硕果累累,难怪袁枚评价说:“结尾两句,为老年人吐气。”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叶剑英元帅1977年写的七律《八十抒怀》:“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是叶帅在八十寿辰的喜庆日子里,回顾一生写成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是画龙点睛之笔,浩然之气,跃然纸上,反复吟哦,韵味无穷,矫健有力,可以杠鼎。诗人以无限激情和乐观的调子,唱出内心的喜悦,似把读者带到辽阔田野,天青青、山苍苍和一片夕阳红的壮丽景色之中,以景抒情,由情见景,情景交融,给人昂扬向往光明壮美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