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义 撰文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

京剧表演艺术家黄云鹏先生。

一个好的戏曲院团,需有行当齐全、强手如林的演员阵容,才能具有吸引观众的艺术感染力。当年的沈阳京剧院就是这样的戏曲表演团体。仅以剧院的生行为例,须生有著称全国“关外唐”的唐韵笙先生,武生有享誉关东泰斗级的黄云鹏先生。“好角儿”不仅能吸引广大观众,还能带动一个团队的艺术建设和发展。黄云鹏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军者。在他的引领下,沈阳京剧院以强势的武戏阵容,震撼于全国的剧坛。

我于1958年曾与黄云鹏先生的长子黄少鹏和次子黄幼鹏在辽宁戏曲学校同班学习京剧,又于1966年与黄幼鹏在锦州市京剧团共事过。通过耳闻目睹,对这一武生世家有所认识和了解。今天,我怀着崇敬之情,将黄氏父子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重大贡献介绍给广大读者及戏迷朋友。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

我与黄云鹏先生夫妇相聚。(夫人:黄玲玉也是京剧旦角演员)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

少鹏、幼鹏与刘守义合影。

一、武生名家,薪火相传。

黄云鹏先生(1922年6月15日—2009年10月27日),浙江省嘉兴人,六岁跟著名武生胡月山学戏,专攻武生。黄云鹏先生自幼练功刻苦,为练就一排桌上的“小翻儿”,他先在一块比桌子面积还要小的地毯上翻,每天最少要翻上百个“小翻儿”。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他掌握了京剧武生的表演技巧,并在苏胜杰、徐剑豪等严师的传授下,学会了《鸳鸯楼》《林冲夜奔》《八大锤》等几十出戏。八岁的云鹏登台演出京剧《金钱豹》,九岁演出京剧《伐子都》《武松打虎》《挑滑车》等戏,十岁演出《界牌关》,11岁演出《八大锤》。20多岁已成为武生骄子,“小龄童”的艺名红遍大江南北。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

京剧《十二真人斗太子》,黄云鹏饰演殷郊。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7)

京剧《雁荡山》,黄云鹏饰演孟海公。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8)

京剧《金钱豹》,黄云鹏饰演金钱豹。

杭州西湖的保俶塔下,曾是黄云鹏和伙伴儿们练功的场地,当年盖叫天先生经常散步到此观看他们练功,并给予少年的黄云鹏及其伙伴儿们艺术指导。黄云鹏仰慕盖先生的舞台艺术,经常观看他演出的《武松》《八大拿》《七擒孟获》等剧目,耳濡目染,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经过不断地艺术实践,人到中年的黄云鹏已能演许多武生戏,其中《伐子都》《武松打虎》《挑滑车》等剧目,都成为他的拿手好戏,赢得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9)

京剧《八蜡庙》剧照。黄云鹏饰演黄天霸;李万春饰演褚彪。

1953年6月黄云鹏携带一班人来到沈阳,加入以唐韵笙先生领衔的沈阳京剧团。他以大武生的非凡气度和独特的长靠功夫驰名于省内外,堪称关东第一大武生。1959年,黄云鹏转入沈阳京剧院,主演了《金钱豹》《杀四门》《平贵别窑》《伐子都》《挑滑车》《长坂坡》《安天会》等传统剧目。晚年,他还主演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和《插旗》等。

黄云鹏先生的功底深厚,技艺精湛。他在许多戏里都有精彩的技巧表演,例如在《伐子都》中,他扮演的子都,翻“踺子倒插虎”、“十个小翻儿、一个磕子”接“叠筋”中“吊毛”及五张桌上的“台蛮”等绝活儿,令人拍手叫好。在《盘肠大战》中,他扮演罗通,在一张桌上翻20个“小翻儿”和一个“磕子”。在《挑滑车》中,他饰演高宠,手持大枪和马鞭儿,连续翻20个“砍身”。在《一箭仇》中,他扮演史文恭,在最后一场水战中,他身系“大带”,脚穿“厚底”靴,头戴“甩发”,口挂“三绺儿”胡须,虽然他披挂重重,却能旋转如飞地走三、四十个“扫堂旋子”。在《雁荡山》中,他饰演孟海公,身披大靠,脚穿厚底靴,走一排“砍身儿”如鱼翻浪,他的“踹丫儿”的动作平稳自如。在演出《金钱豹》时,他翻大跟斗上场,身轻如燕的“飞脚”下桌,还有他叮当作响的钢叉,时而凌空飞舞,时而绕脖回旋,观众无不为之拍手称快!

黄云鹏先生示范《铁公鸡》珍贵录像。

昵称雷子的先生写道:看到黄云鹏先生的这段视频,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黄先生不但技艺超群,且品格高尚。当年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演员都非常的关心,记得那时候黄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坚持每天骑自行车来院里练功,只要他在排练场的时候,看到我们练功或者是拉戏的时候,都会时不时的过来指点,音容笑貌就在眼前浮现……

黄云鹏先生在舞台上,是威武凛然的表演艺术家;在生活中,他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黄先生退休以后,仍然返聘在沈阳京剧院“少艺班”任教,他严格要求,无私地向学员们传授表演技能。他经常一大早来到剧院与青年演员一起练功。为了京剧艺术后继有人,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培养了许多京剧艺术人才。名门出高徒,他的弟子中,有国家京剧院的知名武生赵勇伟、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静文,还有朱强、常东等京剧名家,他们均受过黄先生的精心指教。著名京剧演员朱强在微博中写道:“沈阳京剧院的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黄云鹏先生是我和于魁智师兄的开蒙师,从小就怕怹,不苟言笑,要求严格,我们俩是先生看功主要‘关怀照顾’的对象。今天身上的‘顺溜’,是先生‘严苛’的结果,一生受益。”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0)

黄云鹏先生的全家福照片。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1)

黄云鹏先生的子女们。(右起:黄英、少鹏、幼鹏)

将门虎子,子承父业。黄云鹏先生子女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沿着父亲的艺术道路,似长江流水奔腾不息、勇往直前。长女黄英、长子少鹏、次子幼鹏自幼随父学戏,1958年,他们姐弟三人考入辽宁戏曲学校,我与他们姐弟同班学习京剧。姐姐黄英文武兼备,工刀马花旦。她主演《杨排风》的“三打”风格各异。“打孟良”时,她载歌载舞、活泼俏丽;“打焦赞”时,她枪花飞舞,表演风趣;“打韩昌”时,一代巾帼、英勇无敌。我与黄英当年还在一个课堂学习“女斩子”《芦花河》,黄英在剧中学演樊梨花,记得是吕惠君老师授课。我们老生组学演薛丁山。黄英聪慧且刻苦,以A组进入了彩排。后来,她与部分同学被抽调到辽宁省青年京剧团工作。黄英爱人高成林系沈阳京剧院武生演员。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2)

青年时代的少鹏与幼鹏。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3)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少鹏的武生天赋极好,悟性很强,基本功扎实,早在戏校初期已经崭露头脚。因为他“毯子功”好,跟头翻的非常“冲”,曾一度被辽宁体操队选去培训。回校后,与兄弟幼鹏合演京剧《白水滩》,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幼鹏饰演“十一郎”,他扮相英俊,动作矫健,一个“飞脚下桌” 干净利落;“棍花下场”的“飞脚旋子”身轻如燕,接着一个英武亮相,博得了阵阵掌声。哥哥少鹏客串“青面虎”,兄弟对打,配合默契。少鹏快速的一排 “小翻”,令人目不暇接,拍手称赞!幼鹏在京剧《摇钱树》中饰演的孙悟空也很精彩、形象。他的表演机智而风趣,边武打、边戏弄对方。尤其是他那手中的棍花,绕身飞舞,时而腾空而起,时而平稳落下,他的跟头矫健轻盈,令人羡慕。幼鹏少年时的悟空形象,让我至今难忘。

二、长子少鹏,武生才俊。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4)

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少鹏。

1962年,少鹏与幼鹏离开了辽宁戏校,兄弟俩同去天津继续深造。少鹏去了天津京剧团,工武生。得到了京剧大师厉慧良先生的艺术指导,使他武生的表演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1963年他回到父亲的身边,进入沈阳京剧院,1969年被抽调到辽宁省样板戏学习班一连《红灯记》剧组,后来转入辽宁省京剧团。他在辽宁省样板戏学习班期间,演出了许多现代京剧。在《红灯记》《奇袭白虎团》《京江怒涛》《八一风暴》《蝶恋花》等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另外,在《八一风暴》《京江怒涛》等剧目中,担任决策与武戏编导。《京江怒涛》是该团创作剧目,剧中的许多精彩的武打“荡子”,都是由少鹏设计的。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5)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6)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7)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黄少鹏扮相英俊、举止潇洒,唱做念打,功夫全面。1985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为师。由于受家父的多年指教和京剧名家的艺术熏陶,他的功力扎实、底蕴深厚。他擅演的剧目有《三岔口》《战冀州》《金钱豹》《挑滑车》《艾虎招亲》《八大锤》《一箭仇》《狮子楼》《连环套》等。他的表演干净利落、技艺高超;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风流倜傥、英气逼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他重返沈阳京剧院 。剧院特意为他举办京剧《战宛城》的演出专场,少鹏在剧中饰演典韦,并特邀其弟幼鹏助演,幼鹏在剧中饰演张绣。兄弟二人再次合作,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8)

京剧《血战金沙滩》中,周仲博饰演杨继业,黄少鹏饰演杨延昭。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19)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0)

京剧《七侠五义》,少鹏饰演白玉堂。(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1)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2)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3)

京剧《战冀州》,黄少鹏饰演马超。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4)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5)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6)

(家属提供照片,与友分享。)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7)

京剧《三岔口》中,黄少鹏饰演任堂惠,史殿相饰演刘利华。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8)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29)

少鹏与殿相演出的京剧《三岔口》,上了美国纽约广场的大屏幕。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0)

这是少鹏绘制的扇面脸谱。

由于长年练功演出,翻跌摔打,少鹏的身体多处受伤,但他对京剧艺术依然的执着与追求。晚年,他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弘扬,悉心培育中青年演员和艺苑新苗的成长。沈阳师范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聘请他与幼朋来大学任教。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沈阳师大戏剧学院李刚院长深有感触地说:“我在任时,邀请了一些京剧表演艺术家来校任教,其中得到了少鹏和幼鹏的大力支持。学生们在他们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表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黄少鹏先生是沈阳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他为人真诚坦荡,清正磊落,尊师重道,口碑极佳。2020年6月17日在北京病故,享年73岁。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火丁、张火千,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李师友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京剧名家前往送行。黄少鹏的夫人付元艺也是我们辽宁戏校的校友,是一名颇有造诣的花旦演员。他们的爱女黄桦,现在是国家京剧院优秀的武旦演员。有一个时期,央视11频道经常出现京剧《武松打店》的片头,那位饰演孙二娘的武旦演员,就是少鹏的女儿黄桦。黄桦的爱人赵宇是著名京剧演员张火丁的琴师。黄家又多了一代京剧艺术的优秀传人!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1)

黄云鹏先生和少鹏、守义留影。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2)

黄少鹏与夫人付元艺合影。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3)

黄少鹏的全家福照片。后排(左起)女儿黄桦、女婿赵宇(张火丁的琴师)。

三、次子幼鹏,武生豪杰。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4)

东北大武生黄幼鹏。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5)

青年时代的幼鹏。

黄幼鹏1961年到了天津,经过厉慧良先生的引荐,考入了天津市戏曲学校。专工京剧武生。在天津戏校学习期间,受到厉慧良、张世麟先生长靠戏的熏陶和指教。1965年回到故乡辽宁,加入锦州市京剧团。又得到黄金壁团长的艺术指导。幼鹏在继承了父亲长靠武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并在短打武生的表演技艺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武功基础扎实,跟斗齐全,做、打、翻俱佳。在长达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主演了长靠戏《挑滑车》《雁荡山》《战冀州》《八仙过海》《武松打店》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等剧目。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6)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黄幼鹏饰演严伟才(中)。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7)

黄幼鹏与俞振飛先生。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8)

京剧《宝莲灯》,黄幼鹏饰演沉香。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39)

黄幼鹏在京剧《武松打店》中饰演武松。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0)

京剧《战冀州》,黄幼鹏饰演马超。

黄幼鹏在京剧《战冀州》中扮演马超,他的扮相英武、帅气。为了表现马超攻城的气概,他在戏中运用了 “540度”转身“僵尸”、“虎跳前扑”接“串小翻”“摔叉”、“磕子过人”接“跌筋儿”等高难的武功技巧,充分展示他在长靠武戏方面的惊人功力,渲染了马超有勇无谋、败回冀州的悲愤情绪。幼鹏在北京演出《战冀州》时,受到首都观众热烈欢迎,被誉为“锦州的马超”。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1)

京剧《挑滑车》,黄幼鹏饰演高宠。

1984年,幼鹏随同锦州市京剧团来沈阳演出,头一天的“打炮戏”是折子戏专场。他的长靠武生戏《挑滑车》,作为首场演出的压轴戏。幼鹏的《挑滑车》源于其父黄先生的亲传实授。他在剧中塑造的高宠形象,英气逼人,势不可挡。他的“起霸”出场,先声夺人。三次“抬腿、蹬腿”高至眉间,十分到位,展示了高宠的威武、英姿勃发的大将风范。接下来在“闹帐”的一场戏中,他把高宠自命不凡、怀才不遇的孤傲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当岳飞元帅逐一地调兵遣将,唯独没有派遣高宠时,他的表情从心情躁动,愤愤不平,以至直接质问岳元帅:“这满营将官是俱已差遣,偏偏拿俺高宠一字不提,是何理也!”表现了一股傲气与豪气。接着,他在“观阵”一场的“走边”,挥洒自如。他身披大靠,载歌载舞地唱道:“自见哪!番——营——蝼蚁似海潮……”,他两次大幅度“云手”、两次踢腿,均至眉间。接着又唱:“耳听得战鼓咚咚,耳听得鼓咚咚……”只见他两个“大刀花云手”、两个“旁腿”、两次“靠旗”扫地的左右“大翻身”,像似旋风飞舞,秋风扫落叶,真是帅呆了,妙极啦!当戏到高潮的“大战”一场时,高宠手持大枪与兀术鏖战交锋,幼鹏表现的英姿勃发,所向无敌。接着他与两个“大锤儿”相遇,与番兵番将武打的几个“荡子”,如暴风骤雨,似千军卷席。幼鹏的大靠圆场快似疾风,靠旗却纹丝不动,渲染了高宠宜将胜勇猛追穷寇的英雄气概。尤其是他的几个大枪花的“下场”精彩绝伦,大枪在他的手中任意旋转、飞舞自由。忽然腾空而起,然后稳准的飘落在他的手中,接着一个英武的亮相!看的观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最后全戏进入的“挑车”的尾声,高宠与战马被高坡滚下的滑车,接连不断的冲击之下,失蹄坠落尘埃。幼鹏反复策动战马,接连几个腾空起落“摔叉”,然后拔身而起,傲然挺立。最后,高宠寡不敌众,被番兵滚动的滑车轧身而过。幼鹏一个挺身“僵尸”,躺倒在舞台之上。台下观众爆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地涌向舞台与演员见面。幼鹏以高难的武功技巧,生动塑造了高宠这个不屈不挠、匹夫之勇的艺术形象。当锦州市京剧团巡回演出到大连时,观众对幼鹏演出的《挑滑车》赞叹不已,称他为“东北第一大武生”。

东北第一大武生黄幼鹏《挑滑车》金靠。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2)

叱诧风云的大武生黄幼鹏。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3)

京剧《艳阳楼》,黄幼鹏饰演高登。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4)

京剧《界牌关》,黄幼鹏饰演罗通。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5)

黄幼鹏在京剧《战宛城》中饰演张绣。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6)

京剧《龙凤呈祥》,黄幼鹏饰演赵云。

京剧《龙凤呈祥》,黄幼鹏饰演赵云。

京剧《龙凤呈祥》,黄幼鹏饰演赵云。

东北第一大武生黄幼鹏拿高登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7)

黄幼鹏在沈阳电视台文艺晚会上表演猴戏。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8)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49)

这是幼鹏应邀参加评剧《狐仙女》演出客串的一个角色。

黄幼鹏是一位多元化的演员,1976年,他与京剧老演员张春亭、评剧演员郭美蓉创作、演出三人舞蹈《草原红鹰》,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民族舞蹈汇演,受到观众和组委会的好评。他与郭美蓉在舞蹈中扮演知青父女,他以矫健的体魄,大武生的雄姿,塑造了一位英勇的牧马人。他把京剧马鞭巧妙地运用在舞蹈中来,那奔腾不息的马舞,似雄鹰展翅,翱翔在广阔的大草原上。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0)

舞蹈:《草原雄鹰》黄幼鹏饰演牧马人;郭美蓉饰演知青。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1)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2)

1983年幼鹏随同锦州市京剧团赴拉丁美洲五国进行长期的访问演出。他主演的《雁荡山》《武松打店》等剧目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3)

京剧《武松打店》,黄幼鹏饰演武松。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4)

黄幼鹏在海外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5)

黄幼鹏在海外演出与孩子们合影。

四、笑傲江湖,乐观人生。

在京剧舞台上,武生演员大多扮演一些英雄豪杰、绿林好汉的角色。这些侠肝义胆、浩然正气的艺术形象,耳濡目然的渗透在演员的心灵之中,这种豪杰戏剧文化,潜移默化地触动演员的心灵与爱憎。从黄云鹏先生和他的后人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这可能是武生演员所共有的人格特征。

黄云鹏先生年长,我接触的不多,不便多论。给我感觉他是一位正直、和善的老人。但我对少鹏和幼鹏比较了解。他们的性格鲜明,为人正直。尤其是幼鹏,1966年我从辽宁戏校毕业,分配到锦州市京剧团,与他有了几年工作的接触。幼鹏的性情倔强,具有独立意识。他实事求是,不会阿谀奉承。在是非面前、态度明朗,从不随波逐流。给人感觉傲气,实际他待人热情,是属“暖水瓶的——外冷内热”。他帮困扶弱、不畏权贵,一身傲骨。他练功的“狠劲”,简直就是“玩命”,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他在剧团的练功场上,是一只“领头羊”。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每天练功,打“飞脚”、拧“旋子”,不达数量,决不罢休!还有,来回的“虎跳前扑”,多达上百个。练功场里热气腾腾,练的大家汗流浃背,我是唱老生的,也跟着翻“虎跳前扑”。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我团青年演员的武功水平提高的很快,陈家和同学原是小生演员,后来在京剧《奇袭白虎团》中,竟能从三张桌的高台上,以 “云里前扑”的高难动作翻下,让我惊叹不已!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6)

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我才明了:幼鹏刻苦练功的“拼劲儿”,源自其父黄云鹏先生的艺术传统。当年黄先生在杭州西湖岸边,“每天最少要翻上百个‘小翻儿’”。看来,台上一分钟,台下何止是十年功啊,有的演员可能一生一世的事情啦!他们是京剧艺术的脊梁,他们凭着一身傲骨,撑起了京剧艺术的殿堂。让我看到了京剧艺术的传承和戏曲未来的希望。在这这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些武生演员,还有那些武戏哥们,能够安贫乐道,坚守在戏曲艺术的岗位上,这是何等可贵!目前戏曲演出的市场不景气,武戏演出的机会就更少了。但是,京剧艺术却离不开武戏演员,如果没有他们,演出失去了精彩,戏剧就失去了完美。他们是戏曲舞台的“绿叶”,他们是戏曲界的无产者。他们流的汗水最多,收入的却是反比。他们在舞台上“折腾”了半天,可能连一个“脸”都露不着。露脸的时候则是在演文戏时,“站门”跑“龙套”。他们淡泊名利、笑傲江湖的人生态度让我敬佩!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忠诚与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令人感动与折服!

五、戏比天大,视艺术为生命。

我喜爱书法艺术,书法家李仲元先生曾对我说:“书法家是用生命来写字。”对戏曲演员而言,我认为,他们就是用生命来演戏。请问武生演员和武戏哥们,哪位的腰腿没有伤过?少鹏的身体多处受伤(颈椎5、6节错位,半月板摘除,腰椎骨折),他却从未停止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幼鹏在30岁时,不幸将颈椎戳伤。医生说,他可能要离开京剧舞台。但他热爱京剧艺术的初心不改,经过两次手术,仍克服病痛,坚持练功,竭力恢复,终于奇迹般的重返舞台。他们具有一种松树风格,“咬住青山不放松”!他们凭着对京剧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以坚强的意志挑战病魔,创造艺术生命的奇迹。

黄幼鹏在给学生说戏。

黄幼鹏已年逾古稀,如今仍然坚持京剧教学和技艺导演工作。他治学严谨、身先示范,在40余年的京剧表演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众多的优秀青年武生、武旦演员,目前成为京剧舞台的中坚力量。现在北京、江苏、河北、沈阳、大连和锦州等地都有他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国家一级演员,有的学生在全国学青赛中获得金奖。他的外甥、国家京剧院刘魁魁,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第五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以京剧《拿高登》的杰出表现,荣获花脸组金奖第一名。

在他们的心目中,“戏比天大“(常香玉语)。这些武生、武戏演员视艺术为生命。有的演员为了京剧艺术,付出了宝贵的生命。2019年,我的同班学友、沈阳京剧院的史殿相在排练中,不幸戳伤颈椎而倒在他一生心爱的舞台上,从此离开了我们。史殿相是一位优秀的武丑演员,他与黄少鹏合演的京剧《三岔口》,珠联璧合、精彩夺目。他们《三岔口》的演出录像,屹立在美国纽约广场的大屏幕上,为祖国争了光!1965年辽宁省举办现代京剧汇演,锦州市京剧团的演员靳小仲,在演出现代京剧《夜探葵花岛》时,他从舞台的高处“两周空中翻”下,将颈部戳伤而不幸牺牲。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7)

锦州市京剧团演员靳小仲,在演出现代京剧《夜探葵花岛》时,不幸殉职。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8)

刘守义与史殿相同学在2018年校庆60周年时相聚。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59)

黄幼鹏与刘守义。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0)

少鹏、幼鹏与何伟(中)同学相聚。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1)

黄少鹏与同学重逢。(左起)张景涛、少鹏、刘守义、王砚春。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2)

老同学相聚在沈阳师大。(左起:黄幼鹏、李刚、刘守义、黄少鹏、杨正才。)

这些戏曲老艺术家的优良传统,他们视艺术为生命的人生态度,造就京剧艺术的风骨。我们代代传承着老艺术家的刻苦精神,守正创新,戏曲的人才何愁不辈出,戏曲艺术何谈不兴旺?不久前,我为沈阳师大戏剧学院的院长、京胡演奏家李刚,撰写了一篇《强弓寄壮志,柔弦寓深情》的视频报道文章,赢得了戏曲界同仁与广大网友的关注和支持,收视点击竟高达3500多人次。可见戏曲艺术仍有广大的收视群体,艺术家的精湛才艺,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正是:“莫道桑榆晚,未必是黄昏;青山依旧在,寒梅自报春。”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3)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4)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5)

京剧名家黄世骧简历(武生世家将门虎子)(66)

刘守义简介

1959年考入辽宁戏曲学校,工京剧老生。师承高荣亭、汪子元、贾少棠、杨元勋、关盛明等先生。学过《大赐福》《武家坡》《汾河湾》《文昭关》《碰碑》《战太平》《打严嵩》等剧目。1965年毕业后,先后在锦州京剧团、辽宁省样板戏学习班、辽宁省京剧团任演员,后期进入剧团创作组,学习剧本创作。剧本《明灯颂》被辽宁省京剧团搬上舞台。1979年步入辽宁省广播电视大门,先后在文艺部任编辑、部主任、音像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有线电视台副台长、省广播电视协会秘书长。现任一级编导、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老教授协会人文社科委名誉会长、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理事。1967年诗歌处女作,被辽宁人民出版社入集出版。数十篇诗歌、散文、评论散落于省内外的报刊杂志。散文集《岁月如歌》获辽宁省优秀散文2000—2010“丰收杯”一等奖;论文《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办好电视戏曲节目》获辽宁省广播电视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论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