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海参崴是北极熊太平洋沿岸最大色港口城市,远东科学中心,太平洋的舰队的基地,也是俄远东最大色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远东地区主要教科文研究中心之一。海参崴总人口为60.5万,主要是俄罗斯人。海参崴又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

海参崴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2)

海参崴地图

海参崴纳入我国版图是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高高宗时期派遣军队征服高句丽,在平壤的地区设立安东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管辖的范围是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吉林省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百济故土。安东都护府管辖范围就是现在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和库页岛一直到大海。安东都护府是大唐帝国在管理我国东北地区的行政机构,海参崴当时也是被纳入安东都护府。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3)

安东都护府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4)

唐朝后期在东北管理机构

我国东北地区先后被辽朝和金朝管理过。

明朝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负责管理我国东北地区,奴儿干都司管理范围是包括现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东北地区和日本海沿岸。海参崴也是在管理地区范围内。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5)

奴儿干都司

17世纪,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1644年,满族在多尔衮带领入关。由于清朝认为东北是龙兴之地 采用封闭政策,严禁中原人到东北。

17世纪哥萨特人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地区进发,目的是寻找温暖的港口。17世纪末已经扩张到黑龙江流域。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清朝与沙俄东段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都是属于清朝。海参崴也是位于这片领土在内属于清朝。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6)

尼布楚条约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7)

索额图提出划界边界

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对内忧外患。清朝内部被太平天国占领东南半壁江山,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乘这个机会与清朝签定《中俄北京条约》。清朝向沙俄割让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也包括海参崴。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8)

占领我国东北地区领土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9)

占领我国东北领土

1871年,北极熊开始在海参崴建设军港,由于距离俄国欧洲部分距离太远,发展比较缓慢。俄国把太平洋舰队从庙街迁移到海参崴。1888年,海参崴成为俄国滨海省的行政中心。

19世纪末,俄国准备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俄国打算从莫斯科直接修到海参崴。1903年,随着西伯利亚铁路修建完工。海参崴发展比较快,这里很快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和重要港口。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0)

远东铁路

1917年俄国国内爆发十月革命,远东地区爆发混乱。北洋政府一度派遣军队进入海参崴保护我国侨民。日本和美国,英国也一度派遣军队进入海参崴。其中日本一直留在1922年才宣布从海参崴撤兵。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1)

日本进入海参崴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2)

日本进入海参崴城市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爆发肃反运动。苏联大约有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人被枪杀。不少人流放到海参崴。

1952年海参崴由于有关押众多的囚犯。这里成为大量间谍活动地区。冷战后,海参崴实现军事管理,苏联在这里修建大量的大学研究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也是也是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3)

海参崴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4)

海参崴

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在远东地区领土被俄罗斯继承。俄罗斯宣布把海参崴全世界开放。

海参崴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重要的港口。海参崴港一年货物吐量为1000万吨。主要货物是石油,煤炭,粮食,日用品,金属和木材。外贸货物主要是出口煤炭,木材,化肥等。进口货物主要是电子设备,食品加工等。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5)

铁路

清末时期的海参崴(历史故土海参崴地区)(16)

城市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