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来信:我家孩子上四年级,按理来说,应当是大孩子了,应当懂事了,可这熊孩子一点也不听话。吃顿饭挑三拣四,不合胃口就撂碗撂筷子。想要什么东西就非得要要到手,不然就乱发脾气甚至对长辈骂骂咧咧。该他自己做的事情,从来都不肯做好好做,要么就使唤这个使唤那个,要么就推三阻四拖拖拉拉。反正就是年龄不大脾气特大,花起钱来也没个节制。这都十一二岁了,我们该可咋办?

答:小孩子被“被惯坏”,几乎是华夏国从农村到城市所有家庭面临的共性问题。最近收到同类型求助还真不少,我挑选几例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回复。鉴于保护家长及孩子等方面因素,案例中的相关人及姓名都作了匿名处理,但对于迫切想得到答案的这几位家长们来说,依旧是能够对号入座的。孩子的妥当教育与良性成长既是一个漫长的、持续一生的工程,更是一个讲究方法、策略的工程,愿这点滴力量,能够帮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家里被惯坏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小时候被惯坏长大是祸害)(1)

第一位:丁丁,5岁,男孩,独子。

丁丁去亲戚家,见小哥哥玩手机,于是眼热心动,想要玩,小哥哥不肯给。丁丁见状,超级无敌生化武器上——大哭!

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小儿科啦,躺地上打滚,扔东西,抓小哥哥脸以及挠墙。是真的挠墙,一指甲一指甲将新装的壁纸抠上十个八个洞洞再顺着那洞洞撕扯得乌七八糟才算。

他父母略略有些尴尬,但不很尴尬。他们解释说,这孩子可乖了,平常很少闹脾气的——敢问您这几个意思?是说这小哥哥偷摸掐他拧他虐他了?主人家也尴尬,有苦难言、有口难言。

这就叫没教养,这就叫被宠坏。依照发展心理学,每个熊孩子都有过一段猪嫌狗不爱“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阶段。但如果家长不注意引导并纠正的话,这阶段就会被放大被拉长,最后不只殃及家人,而且殃及无辜,最终将殃及孩子自己。

问诊:举例说,丁丁无缘无故跑去打奶奶一巴掌、踢妈妈一脚,奶奶尽管脸疼可舍不得责怪反倒狗狗命命一口一声地乖孙乖孙,妈妈也是,尽管被踢疼了可觉得孩子还小,她会做自我心理建设,“你老大个人了挨不住屁大点孩子的一脚?你好意思跟他计较?”于是孩子从这种偷袭里得了趣儿,之后会扩展至外人——外人都是你妈啊?无上限包容你?

矫正方法:小孩子动不动跟家人跟外人乱发脾气,他是宇宙中心啊?这是毛病,得治。打奶奶一巴掌,奶奶更重的一巴掌扇回去。踢妈妈一脚,妈妈更重的一脚踢回去。这叫什么?这叫代价。一个人总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哪怕他是五岁小屁孩子一枚。五岁时候他挨了奶奶一巴掌、挨了妈妈一脚,长大后就不会被警察步步们请进局子里教他“打人是不对滴!”

家里被惯坏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小时候被惯坏长大是祸害)(2)

第二位:桑桑,7岁,女孩,独生子女。

桑桑跟妈妈来家玩儿,见到我亲手种的喇叭花苗苗正在往竹篱上爬,稀奇的不行。喇叭花在靠墙处,外围还有大片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桑桑想凑近了看却不得,急的抓耳挠腮。小家伙没急一会就想出辙了,回身巴巴望我一眼又望她妈妈一眼乌溜溜大眼睛小狗狗想要肉骨头的渴望却偏故作平静——呆萌呆萌的有木有!心儿都软成糖水儿了,忙蹲身问她要不要凑近了看看喇叭花花的脚爪爪。桑桑小脑袋一昂刚要点头却又顿住回头看她妈妈,她妈妈含笑说,“这是姨姨的花花,桑桑得问过姨姨才行!”

我忙很肯定地答应,“姨姨把这个、这个都给搬开,就不会碰着了,桑桑就能近近地看了呗。”忍不住把这小家伙搂进怀里鼻头蹭蹭她的鼻头。桑桑咯咯咯笑的清脆,忙褪出我怀里规规整整行了个鞠躬礼说了个诚诚恳恳地谢谢。

“我想近近地看喇叭花,可这些、这些都是姨姨的宝贝,我要不小心碰坏了姨姨疼、她们也疼啊!”桑桑藕节节的小胳膊撑开来比划,一句话停了三停,纠结的不行。

这些花花的每个位置甚至朝向都是精细了再精细摆放的,有些盆又大又重搬挪很难——搁谁我都不可能搬,可谁让这小家伙这般可人疼呢?所以为了让她欢喜意满我决定牺牲精力时间和小小的不情愿,刚准备豁出去折腾挪腾,却被桑桑挡住了,“姨姨不搬不搬!”

咦,意外!

问她为什么。

“姨姨也疼桑桑也疼宝贝花花,为了桑桑把宝贝花花搬来搬去,花花不高兴,花花不高兴姨姨就不高兴了!”

咦?岂止是意外,简单是震憾有木有!

问诊:小孩子以大人的爱而控制大人,这是家长最难的命题。小孩子是最狡猾的小动物,TA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大人对TA的爱是有原则的或是无原则的,TA会不停息尝试、践踏并刷新家长爱的底线,直到将之变味为“溺爱”。有不少小孩子与桑桑完全相反,愿望得不到满足立马一哭二闹三上吊干涉甚至要挟家长,“我要……”我要看花花你就得让我以我的方式看个美看个够,我想在哪看在哪看我想怎么样看就怎么看,哪怕揪了掐了折了都由Ta才叫意足过瘾,否则,轻则赌气重则破坏,打滚撒泼没个消停。

矫正方法:小孩子都试图用控制来证明自己是所有人的中心——家长不正确引导,反倒在家提供、在外助长其无理要求和嚣张气焰,将来步入社会,很容易因为巨大落差而走向极端。孩子哪怕多小,一理提出的要求明显无理,一定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地驳回,并像桑桑妈妈那样,随时提醒孩子“别人的是别人的”这种最基本的常识和界限。

家里被惯坏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小时候被惯坏长大是祸害)(3)

第三位:艾艾,8岁,男孩,独子。

小聚时候同事说起自家孩子,一脸骄傲,“可把人笑死了,那小脑袋不知咋长的,咋就那么聪明!”

问其缘由。

“艾艾姑周末来,带了一大堆吃的喝的玩的,俩人亲的不行,闹腾了多半天。他姑有急事要走了,他偏不让,招儿还绝得很,把人手机藏起来不给,非得他姑带他去游乐场玩,各种招都使了没办法,他姑最后就带他去游乐场玩了两小时才走。”

一大桌子人个个笑的花枝乱颤,都夸说这小家伙果真聪明。

问诊:这是聪明?这是熊蠢(蠢大人熊孩子的标配)用别人的东西要挟别人,这是强盗好不好,跟抢劫有嘛区别?

矫正方法:孩子以自己的东西或者劳动换取好处,比如“我扫地就带我去游乐场”“我的小汽车给你玩、你的小飞机给我玩”,拿我有的换你能给的或者你有的,诸如这类才叫聪明,因为这样的逻辑彰显的是平等和明智。艾艾这样的行为,如此家长有意无意纵容使其屡屡得逞,得,又一个以强盗逻辑横行人间的主儿将要新鲜出炉——看你横行到几时?

家里被惯坏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小时候被惯坏长大是祸害)(4)

第四位:楚楚,9岁,女孩,去年晋升为姐姐,有弟1岁半。

新生儿要吃奶,楚楚不乐意有人独霸妈妈,也要吃。大人们觉得好玩,反正孩儿刚生下来也吃不了许多不是,于是新生儿一只奶头、楚楚一只。楚楚先挑,楚楚常常拿不准叼哪只,于是7岁的小手指头点兵点将在妈妈胸口各种比划,妈妈痒痒咯咯笑着又躲又闪,楚楚就更来劲,母女俩如此这般乐此不疲。

新生儿过了满月食量大增,奶粉这东西太不靠谱所以一大家子人主张母乳喂养,楚楚妈天天顿顿喝下奶汤奶水量还是明显不足。于是就想让楚楚让位,虽然她是贪玩居多不见得能吃多少,但能省一口是一口不是。于是,一家人摊上大事了——楚楚绝食。

楚楚绝食一顿,爸爸心疼了;楚楚绝食一天,爷爷心疼了;楚楚绝食两天,妈妈心疼且绝望。于是,楚楚得回了自己的那只奶头,一直到新生儿断奶为止——这次倒没闹腾,反正我吃不着你也吃不着。

如此这般,大情小事,但凡小弟弟有的用的,楚楚必得有一模一样的一份。这好办,不就是钱的事嘛,买!买来楚楚完全用不上是另外一回事,隔段日子新鲜劲过去了送人也成(反正不给弟弟用)。但楚楚的东西,小弟弟绝对不能碰。弟弟一岁左右能爬会扑腾,有次大人没留神人家爬啊爬的到了楚楚漂亮的小闺房,一岁的熊孩子破坏力也超级惊人,不过须臾那小闺房就成了“灾区”。楚楚差点点把小弟弟给掐死——是真掐,跨坐在小弟弟身上双手死死掐脖子,小弟弟脸都青了眼睛都翻白了,大人急疯了掰不开,最后是爸爸下死力以掰断楚楚一根手指的代价救下小弟弟。小弟弟送医院抢救了一回,脖子上的淤青半月才退。楚楚也在医院抢救了一回,拿妈妈的丝袜差点把自己勒死……从此以后,家里日日夜夜严防死守,一级战备状态。

用楚楚妈自己的话,“活这人做啥呢?还不如死了去算了!”

问诊:说句冷情话,楚楚妈这叫自作自受、自作孽自受活。佛家讲究因果,子女的养育尤其是。养头猪,如果迁就的没了底线到最后它能蹬鼻子上脸跟你同锅吃饭大被同眠,况乎小精灵似的孩子?她会像最老道的卧底一点点试探你的底线、一点点沦陷你的底线,让你在无知无觉中退、退、退,退到退无可退,可不就死路一条?孩子来到人世前七年,大人肯定天天耳提面命“别让人碰你的玩具”“别让人动你的奶酪”之类。按宇宙吸引力法则,如果你强调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可不就是自作自受?

矫正方法:按理说,“分享”这事基本是孩子的天性。可如楚楚般天性被歧化扭曲至此,敢保是大人的问题。是大人的问题,大人就得担责,从一点一滴最细处矫正。孩子被歧化至此,这个过程将无比艰难,家长不能因为怕麻烦、息事宁人等偷懒想法选择继续让步。这是一场堪比八年抗战的长期的战斗,丁丁点点生活细节都有可能是一场斗智斗勇小战役——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就是指导方针制胜法宝,意志坚定的执行下去,无有不胜。

家里被惯坏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小时候被惯坏长大是祸害)(5)

第五位:薪薪,11岁,男孩,独子。

薪薪上四年级,家里有至少三十来个文具盒,都是九成新。其他诸如衣服、鞋帽、玩具、书包等等,都是差不多的状况——薪薪妈妈年年在送人年年送不完,后来索性在淘宝开了家二手店,专卖薪薪堆积如山的奢侈品。

不是薪薪家有多富裕,连大葱一斤都八块钱了,夫妻俩一周的生活费被他们节减成二十块钱,一个月四周八十块,另二十块应急——每月一百块,两个成年人,一百八十顿饭——也是本事,了不得的本事。可是,要这本事作甚?

薪薪一只文具盒的钱,就是他们夫妻俩一整天的生活费。薪薪一学期至少要两到三个文具盒,每当班里有谁的文具盒与他的一样、或档次及漂亮程度高于他的,非得要新的,不然……你懂的,上小学的孩子要挟大人最见效最有力还能是什么!

不上学?这怎么成!夫妻俩比苦行僧还苦的往过捱日子,可都是为了薪薪有个光辉灿烂的前程啊啊啊!于是,普通工薪层的普通家庭,夫妻俩如同旧时代战战兢兢苦死累死不敢言声的小丫鬟,倾尽一切服侍着这么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永不知足”的“大爷”。

问诊:“永不知足”是人这种生物的先天习性,谁都不能幸免。出家人念念修习“放下”依旧“放不下”的多了去了,况乎凡夫俗子如你如我如薪薪?严格意义上来说“永不知足”是好事,但这好事变坏事也相当容易。精神上学问上、对自己的要求上永不知足叫做好事。物质上贪欲上、对别人的要求上永不知足叫做坏事。

矫正方法:孩子一旦表现出“永不知足”的苗头,要当机立断消灭在萌芽状态。如今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家族系统多位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如果孩子露出对玩具不满意、对食物不满意的意思,就有“爱心泛滥”的大人立马屁颠颠去置办更好的——烽火戏十万诸候为博美人一个浅笑,故事大家都知道。这屁颠颠去置办更好的,与这故事有同质意义。人家讨好美人,大人讨好孩子,一样一样儿:人家毁了自家江山,大人毁了自家孩子。食物,大人吃啥孩子吃啥;玩具,自家有啥就玩啥,实在要添置的话就得选特别时间、特别理由,比如孩子生日、过年、六一等。

家里被惯坏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小时候被惯坏长大是祸害)(6)

小结:小时候被惯坏,长大是祸害。家长怎么做才能“不惯坏”?

小时候被宠坏,长大是祸害。家长怎么做才能“不惯坏”?

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有无限种可能,但这无限种可能统归即为两种:好,或者坏。好的人生、坏的人生,其分水岭不过两个词:疼爱与惯坏。当然,如果从一个孩子成年之后的人生倒推哪种是“疼爱”、哪种是“惯坏”的话肯定了了分明。问题是,我们没法子一下穿越到几十年后看了结果再回到当下重新来过。“疼爱”与“惯坏”的界限从结果看清楚明了,可渗透在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的日子里,就不大好区分了——尤其是管生不管养的年轻父母,孩子很容易毁在两代人的“补偿”心理下。带孩子的爷爷奶奶会觉着“娃可怜、没爸没妈两眼凄惶”,所以任孩子索求无度也不加干涉,反倒着意迎合讨好;没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也会觉着“娃可怜、爸妈亏欠”,所以选择最愚蠢的物质补偿方式补偿自己在孩子情感世界里的缺位。

家长或其他养育者要像一棵大树那样,把根深深的扎在地下,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够拥有足够多的能量,才能够理性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所牵引,才能温和坚定的、中正守理的对待孩子已经被惯出来的许多坏行为、坏习惯和坏脾气;家长还得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即便这个团队里有个年龄小小、毛病多多的小队员,但只要团队领团者自始至终“态度平和、坚守原则”,整个团队就具备了赢得成功的最大可能性——成功的家庭教育,靠的是智慧和耐性。智慧是知道孩子成长、成功会经历哪几个阶段,周期有多长;耐性就是等待这个时间到来!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plqi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