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以东约6公里,是一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古镇,它南依浉河,北凭钟山,隋朝时期,因县治临近钟山而得名。这里一度是富甲一方的西汉诸侯封地,也曾经是明清时期帝国的重要驿站。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1)

历史建制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2)

有关于中山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该地设立的钟武县。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记载:“钟山县,本汉鄳县也,属江夏郡,宋永初中属义阳郡,高齐于此置齐安郡,后改为万岁郡。”汉景帝玄孙、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顷王)之子刘度,被封为钟武节侯,封地就在如今的中山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山铺西侧的一处名为费家岗的地方,相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费祎的故里。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山铺都是信阳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南北朝时期,设置齐安郡,下辖保城、鄳、齐安(钟山)三县,成为中山铺历史上行政建制的鼎盛时期。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3)

▲中山铺夜景(章继军/摄)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4)

古道驿站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5)

信阳保留至今以“铺”命名的地名,中山铺是为数不多的一个。“铺”在古代有驿站之意。中国历史上,驿站大致可分为驿、站、铺三部分。驿是官府接待和运输物资的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而铺负责地方公文、信函的传递。作为中国古代邮驿组织之一的急递铺始于宋,元朝已普遍推广,至明代则规定“急递铺,凡十里设一铺”。

17世纪中后期,因为贸易和战略位置,清政府在信阳设急递铺十八处,其中就包括中山铺,成为信阳驿路东向的重要构成部分。当时从信阳到罗山,分别要从“州前铺东三十里至钟山铺,二十里至赤土铺,三十里至罗山县金关铺”,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6)

▲清同治十年(1871)《河南省图》中的中山铺

1932年,信潢公路开始修建,这条贯穿东西的信阳地区最早的公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按照古驿道的走向修建的。信潢公路西起平桥,东止五里店,经中山铺、牌坊、闵岗、五里店浉河大桥入罗山境,直到后来两度改道之前,该路一直都是312国道信阳段的一部分。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7)

筑寨自守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8)

清代同治二年(1863),为抵御捻军的入侵,中山铺的士绅发动民众修筑了城寨,这些寨堡在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了1916年,著名编剧、作家白桦的父亲陈锡元又捐资重修了中山铺城寨。据民国年间编纂的《重修信阳县志》记载:“钟山铺寨,旧为驿铺,相传为古钟山县治,同治二年筑寨以居避难者,民国五年陈锡元募款修补,二十三年四月吴自安、张明德等修补一次,款约三千余元,石工,大约容四千余人。”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9)

▲中山铺古寨现存寨墙遗迹(章继军/摄)

然而,1938年9月27日上午,日军侵略者的30架敌机在信阳城东附近的中山铺镇一带实施狂轰滥炸,中山铺几乎被炮弹夷为平地,并造成大批无辜平民的死亡,古寨内的古建筑也成为一片废墟。如今看到的中山铺城门和城寨是近年以来经过多年精心修复后的。不过,当年中山铺寨老寨墙遗址却部分保留了下来,在原中山小学后院院墙下方的石条,就是当年古寨寨墙基础。虽历经时代沧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10)

抗日锄奸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11)

1943年,新四军信阳县政府手枪队常在日伪的防地中山铺、十八里庙一带活动。中山铺是当时驻信阳日军重要的外围岗哨,设有日伪行政机构----维持会,驻有皇协团、保安队、自卫队等近千人。维持会会长是中山铺的地霸乔望亭,自1938年信阳沦陷以来,一直在中山铺称强道霸,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当地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12)

▲1938年中山铺附近日军弹药补给部队强渡浉河

受新四军信阳县政府的指示,手枪队决定除掉汉奸乔望亭。临近年关,手枪队决定以买猪送礼为名,先派新四军副乡长吴德俭与乔联系,并找到乔的亲信张德忠,请乔到寨外观察猪的膘情。当年腊月二十二,适逢中山铺集日,乔望亭按约定时间出寨,狡猾的乔望亭发现情形不对,却被在一旁的手枪队地下党员张发仁一枪结果了性命。乔望亭被枪杀后,当地百姓欢呼不已,同时也助长了人们抗日的决心。除此之外,新四军曾在这里攻占日伪炮楼,取得俘获整个日伪骑兵营的辉煌战绩。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13)

白桦故里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14)

提起中山铺,就不能不说这里的叶楠、白桦这两位名人。叶楠和白桦1930年出生在信阳市平桥区中山铺,二人为孪生兄弟。叶楠(1930—2003)原名陈佐华,白桦(1930—2019)原名陈佑华。兄弟俩少时读私塾,1942年春,一同考入潢川中学初中部,课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叶楠在学习期间开始学写诗歌、散文、小说,并担任信师《壁报》的总编辑,两兄弟还在《豫南民报》办过名叫“学生笔”的副刊。

信阳西河湾古村和郭家河湿地公园(信阳平桥中山铺)(15)

▲1979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叶楠(左)和白桦(右)(照片为作者收藏)

1959年,叶楠创作个人首部电影文学作品《甲午风云》。1962年,担任剧情电影《甲午风云》的编剧。1979年,担任剧情电影《傲蕾·一兰》的编剧。1980年,凭借剧情电影《巴山夜雨》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85年,与张华、徐小明共同担任动作电影《木棉袈裟》的编剧。1989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一帆风顺,燕鸥》。1994年,担任剧情电影《姗娘》的编剧。1996年,担任电视剧《古吴春秋》的编剧。2003年,由其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叶楠中短篇小说自选集》出版。

白桦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苦恋》、《李白与杜甫》、《芳草青》等。《曙光》拍成电影后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孔雀公主》获1983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2017年,白桦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中山铺至今还保留有叶楠、白桦祖居地和陈家藕塘旧址。

作者 程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