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1)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2)

2017年10月,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参与承担教育部中韩学生文化交流任务,通过课堂学习、家庭寄宿、文化体验等活动,与韩国南岳中学开展对口交流。提起这次交流活动,澄海实验学校校长黄琦瑜自豪地说道:“我们的学生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综合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意识方面,都让人称赞。”黄琦瑜认为,学生能有这样好的表现,源于学校常态化的以培养关键能力为导向的养成教育特色办学所取得的成效。

聚焦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旨向。立足于此,澄海实验学校努力实现特色办学与教育发展趋势的有效衔接,通过整合、升级养成教育理念引导下的校本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渗透于课堂的一点一滴、校园的一草一木中。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3)

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引导学生在养成教育理念引导下铸就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是澄海实验学校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初衷。多类型、多层次的校本课程体系,分别对应人文底蕴、审美感知、健康生活、实践创新、学习能力、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素养,有效实现了养成教育办学传统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如下图所示)。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4)

1. “体育艺术2 1”校本课程

走进澄海实验学校,教学楼大屏幕上正循环播放学生课间操的航拍视频。视频中,近2000学生尽收眼底,场面蔚为壮观;学生动作整齐划一,动感十足。澄海实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在澄海实验学校,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学校开设武术、田径、篮球等体育类课程,编入课程表,计划、实施、检查、小结、成果检验等环节均要求严格执行。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冬季体育锻炼先进单位、汕头市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等荣誉。谈起体育的成效,黄琦瑜说:“荣誉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合理调节,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身体素质,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美育同样可圈可点。学校设置书法、美术、声乐、管乐、民乐、舞蹈等艺术类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特长。艺术类课程重在唤起学生对美的内在追求,在艺术熏陶中涵养审美情趣,在多年的课程创新实践中,艺术类课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舞蹈节目《抢陀螺》《槽声朗朗》《如果我是雨》《悦读时光》连续四届荣获广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的好成绩;林思怡、张志云等学生荣获宋庆龄奖学金,丁扬、李昭铭等近100位学生荣获潮汕星河奖艺术奖。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5)

2. 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

澄海是红头船故乡,樟林古港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三个重要起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澄海实验学校在开发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时,围绕“爱我潮汕,关心家乡”的主题,充分利用、挖掘区域的人文历史资源,开发“发现历史”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在历史教师带领下,实地走访樟林古港遗迹,切身感受古港的人文历史气息,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古港的历史变迁和家乡的发展历程。

学校通过设置“关心家园”“身边的生物”“潮汕文化”等综合实践课程项目,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选择探究性课题。采访过程中,初二(9)班学生谢依诺说:“选修这些课程,除了积累了大量乡土和人文历史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大有裨益。”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6)

3. 学习能力提升类校本课程

“读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像这两年这么‘烧脑’。”这是初二(8)班学生王思扬在澄海实验学校的学习体验。不过,王思扬认为,“尽管学习压力不小,用脑程度较高,但学习的过程总体上很开心,因为大家不是死读书,而是遵循科学的学习方法。”乐学善学,得益于学校精心设置的学习能力提升类课程群,包括“仿古文物制作”“生物标本制作”“天文气象”“演讲与口才”“文学与写作”“英语口语”“物理与生活”等11个学科延伸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均定时开展活动,务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开展了语文基础知识、物理应用、数学应用、政治时事知识竞赛、即席作文比赛、语文诵读比赛、英语听力比赛、英语才艺展示等能力竞赛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助力学生主动发展,学习成效也得到全面提升,有20位学生获潮汕星河奖学业奖。

4. 科技类校本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澄海实验学校开设了“基于物联网 ”“主题机器人拼装”“身边的生物”等科技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学生“纸飞机创客社”。“纸飞机创客社”成员参加“第十七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佳绩,共有6位学生获省一、二等奖,其中2位学生获“乐博士”专项奖,唐辉宏老师荣获科技教育专项奖。2017年12月,3位学生参加第33届汕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展评活动,作品“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自动跟随发电系统”获市一等奖。“创客”社团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营造浓郁的精研科技、应用科技氛围。近几年,学校被评为“粤东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基地学校”“澄海区科技特色学校”,有11人次获潮汕星河奖科技奖。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7)

5. 德育类校本课程

作为广东省心理协会会员,杜高煌认为,“当前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问题在于脱离学生生活,偏重大而空的道德说教,而无视青春期学生的成长节奏。”为了避免德育的空疏,澄海实验学校依托多渠道、多形式的德育课程,利用常规节日组织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实施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法制和劳动实践教育。同时,建立爱国主义、历史人文、心理、法制、社会家庭、劳动实践等德育基地,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联动,形成开放型的德育格局。

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还需依靠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澄海实验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已形成成熟的体系,思品学科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文史地学科着重于爱国主义、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历史教育,数理化生等学科重在科学常识教育,外语学科重在世界优秀文化、人文观和科学理念的接受,美术、音乐侧重于在审美体验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等。近几年,澄海实验学校德育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汕头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汕头市德育先进集体、汕头市德育示范学校等。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8)

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不可能凭空得来,而必须在严格的课程实施中一点一滴积淀而成。澄海实验学校养成教育引领下的校本课程体系,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关注点指向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发展的习惯养成,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涵养培育,真正做到了让教育的本体回归人,回归学习者。

在开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武术、主题机器人拼装、仿古文物制作、生物标本制作、天文气象、演讲与口才、文学与写作、物理与生活等校本课程,澄海实验学校都努力通过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要求等程序严格实施,所有环节均纳入精细化管理流程。这样做的效果显而易见,澄海实验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得以规范化实行,通过一门门课程的实施以及一个个活动的体悟,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内在养成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黄琦瑜说:“我国中学生历来受到诟病的一个问题,就是长于应试而拙于社会实践,但是,澄海实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多彩的致力于养成教育的课程建构与活动实施。”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8年第8期

汕头市潮阳区实验学校网课(致力于养成教育课程建构的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9)

作者:黄佳锐 黄日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