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概论

1、 萧红在小说的创作中既有对于东北故乡的怀念,同时也存在着对于东北故乡封建环境的批判。

2、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中隐含了作者对于东北故乡的热爱与批判。

3、 萧红的部分小说创作可归类于讽刺喜剧的范畴中,一方面是对于鲁迅先生批判意识的模仿与继承,另一方面也是对国民性的进一步反思。

萧红创作艺术特色(萧红的创作特征)(1)

结合作品分析

1、 萧红对东北故乡的热爱表现在对于东北故乡风景的热爱,如火烧云,火烧云使东北的景物非常灿烂,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灿烂的不仅仅是火烧云,更是作家的心灵世界,表现了萧红在千里之外对于故乡的无限眷恋。

2、 萧红对东北故乡的热爱也表现在对于人和事的怀念,如野台子戏部分,出嫁的姐妹认真准备礼物,内心欢喜却以平常的话作为掩盖,他们不善表达的外表之下隐藏着浓郁的亲情。

3、 萧红对东北故乡的态度也表现在对人事的批判。如小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致死,婆婆作为害人者反而以受害者自居,表现了生活在封建家族的女性的孤告无援的生存困境;如大泥坑给人们带来不便,却无人想到填坑,将病死的猪当做是淹死的猪,表现了一种自欺欺人的心态;有病去跳大神,活着的人没有人关怀,死去的人用最好的彩铺让他在阴间享用,表现了作者对于封建迷信的批判。

4、 在《呼兰河传》中,既有作家个体在幼时的生存经验,同时也存在着对于故乡生存方式的深刻反思。首先,作家的童年回忆交织着温馨与悲凉,作为一个成年人,她穿越了成年生活经验中的种种障碍,从童年的记忆中召唤出一种本身的生命境界。童年的记忆与当下的荒凉相互渗透,过去的美好像一束光穿过时空的隧道照亮了当下的生活,但却无法驱散当下的荒凉,反而使温馨的更加温馨,苍凉的更加苍凉。

5、 《呼兰河传》中,生活的兴味和启蒙的思想相交织,如大泥坑表现出一种张力,一方面有启蒙批判思想,另一方面,叙述者在批评这件事情的时候,又跟批评对象一起体会了过大泥坑时的心情,充满了趣味,化腐朽为神奇。

6、 对于故乡人事的复杂态度方面,如对生活的悲悯,一方面对于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命悲悯,如对于因为偷东西被打的二伯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有超越了具体事件的形而上的思考,如生老病死一声不吭,“日光之中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表现了人生的孤独与落寞以及生命中普遍存在的悲凉。

加深印象

1、 关于萧红的作家定位:从题材来看,萧红的创作以东北地区作为写作范畴,幼时身处东北的生存体验为萧红的创作提供了灵感的源泉,准确地说,萧红属于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作家之一。同时以女性作家的独特身份,精确灵敏的感受进行书写,对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关于萧红的讽刺喜剧

中国现代文学自鲁迅起便有着讽刺与批判国民性的传统,但鲁迅的文章,多植根于严肃的批判。随着现代文学的发展以及政治发展对于文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将讽刺隐藏在喜剧之中,一方面以喜剧这种平易的方式促进文学的传播,另一方面,形成一种反讽,加深讽刺意味。

萧红的讽刺喜剧主要以逃难作为题材,表现了只顾个人安危而不顾民族危亡的小市民形象。作者借《逃难》中的何南生,对于小市民表里不一的行为以及苟且偷安却弄巧成拙的命运进行了批判;《马伯乐》对马伯乐的小市民形象也进行了批判。在嬉笑怒骂中完成了对于危难中展现出来的国民性弱点进行了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