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是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拾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诗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六上第三课①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材解析)(1)

课文插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北宋熙宁五年( 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写下了五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的大意是: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诗中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 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出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信手写就、不着痕迹,令西湖盛复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六上第三课①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材解析)(2)

课文插图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