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跟诊时曾见过这样一个病例。

曾某,男,30岁,因“反复腰痛3年,加重伴右足麻痛半月”前来就诊。

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腰痛伴活动不利,当时无双下肢不适,服止痛药后可缓解,但反复;半月前再次出现腰痛,夜间痛甚,间有向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的放射痛,右足麻痛,右足背伸无力。

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MRI检查提示腰5/骶1椎间盘向右侧重度突出,相应神经根受压。

诊断明确:腰椎间盘突出(重度),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因惧怕手术,故前来寻求保守治疗。

大人拔罐手法(拔罐三联法)(1)

刻下见:患者稍烦躁,诉腰痛,间断向右下肢放射,伴右足麻痛,右足背伸无力,腰椎活动明显受限,眠差,纳一般,二便尚调。

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部肌肉僵紧,右侧腰骶部及关节突关节附近明显压痛,右臀大肌中部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阳性,右足背感觉稍减退,右大趾背伸无力,肌力4-级,跟腱反射减退,病理征未引出。

于首诊日及二三诊时予拔罐三联法各治疗一次,患者诉腰痛有所减轻,但仍有右下肢麻痛不适,夜间尤甚,影响睡眠。

再分别于四五六诊时各治疗一次,患者诉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明显减轻,但夜间仍有疼痛,稍影响睡眠。

继续予拔罐三联法治疗十次,患者诉腰部及右下肢已无明显疼痛;后又继续巩固治疗五次,均诉腰部及右足无疼痛,腰椎及右足背活动均无异常。

拔罐三联法为广州中医药大学77级校友兼广州中医药大学欧洲校友会副会长张亮所创。其核心是“拔罐”,并联合针刺及红外线灯等理疗设备综合作用于人体以激发机体的自愈力从而治疗疾病。

第一轮拔罐:先以督脉为主,结合辨证选穴,留罐约10分钟后以膀胱经及肝经为主,覆盖之前罐与罐之间的空位,再留罐约10分钟后起罐。

大人拔罐手法(拔罐三联法)(2)

第二轮针刺夹脊穴,浅刺激,不要求得气,留针约20分钟,留罐与留针期间照射红外线灯,每周一次。

大人拔罐手法(拔罐三联法)(3)

腰痛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致经络闭阻,不通则痛,主要为肢体经络病证,日久可出现脏腑病变。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四肢阳经均交汇于督脉;“头为诸阳之汇”,太阳经从颠顶入络脑,为一身之巨阳,主阳气盛。

拔罐三联法之拔罐主要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经及身侧的足厥阴经,可离穴,但不可离经,在开泻腠理以驱除体内风寒湿热之邪的同时,可鼓动身体阳气趋向体表、游走于四肢百骸,使肢体灵活,并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继而针刺夹脊穴以疏通全身经络,畅通气血,同时加之红外线灯的温热解痉作用,使罐针的温通祛邪作用益甚,三法合用,可激发机体防御力以抵抗病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对于治疗机理的初步推导,不当之处愿读者不吝赐教。

三联拔罐法对于部分痛症患者疗效尚可,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疗效甚微,故当大家颈肩腰腿痛甚时还是要及时至正规医院就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