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所学校展示艺术教育成果(艺术教育特色蜚声全国)(1)

海韵学校大力推动艺术之花在素质教育中迎风怒放。

在美丽的宝安新中心区金科路一旁,环境优美的海韵学校静静矗立于此。回望过往辉煌十年,海韵学校完成了从拓荒者到领跑者的蝶变,昂首阔步,砥砺奋进,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何云,自2013年起担任海韵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以来,全面领航学校发展,学校致力于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教育始终,大力推进艺术之花在素质教育中迎风怒放,以“多元包容,厚德博艺”为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舞蹈、管乐、弦乐、合唱、书画、体育等精品项目百花齐放,尤其是艺术教育特色蜚声全国。

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实验校、国家级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中国百佳美育名校、全国足球示范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特色建设成果一等奖、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2019年深圳市年度十大改革创新领跑学校等100多项荣誉,海韵学校已然成为一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示范性的艺术教育特色标杆学校。

撰文:刘倩 郑元云 刘家瑜

受访单位供图

对标一流▶▶

握稳改革先锋“接力棒”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多元需求和宝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催生特色学校,于是宝安区第一所定位为艺术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海韵学校诞生了,从此宝安区多了一个输送艺术人才的“领跑学校”。

作为宝安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海韵学校的发展可谓是备受关注,学校的硬件建设与师资配备都是顶配,高标准建设,名校长领航,优秀师资汇集,使学校开局就是冲刺。

作为海韵学校创始校长,何云经历丰富,他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创新举措,带领学校从“0”到“1”再到“N”,让艺术教育之花在素质教育中绚丽绽放。

学校作为一所建设之初就明确定位为艺术教育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发展艺术教育特色的需求,建设有容纳700人的中型剧场,以及小型演奏厅、管乐排练厅、琴房、音乐室、舞蹈室等配套设施,不少设施在深圳市也属凤毛麟角。

在学校制定的两个“五年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中,海韵学校以“韵”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课程设置有深厚的博韵、课堂教学有深度的韵味、教师面貌有高雅的风韵、学生品行有规正的雅韵、校园文化有雅致的气韵。学校以艺术为特色开发了海韵学校博韵课程体系,包含德韵德育课程、雅韵课程、形韵课程、音韵课程等,实施“三学三思”深度学习的韵味课堂,学生自学—交流助学—展示互学—拓展疑思—总结反思—评价笃思六个环节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生本高效课堂理论,形成六要素环环相扣、循环递进、螺旋上升的深度学习的生命化课堂文化。

学校还制定了极具个性化的课后服务体系,将书法、形体、竖笛课纳入课时计划,开设了52个艺术社团,重点打造学生管弦乐团、舞蹈团、合唱团、书法队、美术队。每个孩子可以任选参与一个艺术社团,使人人都能学习和掌握一门乐器。全校创立含课后服务课程在内的110个社团,社团活动全面普及,学生参与率100%,学校成为深圳市课后服务项目示范校。

“学校丰富多元的课后服务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在中考及国测等学业水平测试中,表现突出,各项指标名列全区前列。

艺术育人▶▶

赋能五育融合新样态

“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国家、省市常规课程,还可以学习艺术专业课程,两全其美。”不少家长表示,“直接省去了报课外兴趣班的需求,在校园里就能接受专业艺术技能教学。”

海韵学校在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保证开足开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学生从一年级起便学习管乐、弦乐、合唱、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教育特色精品项目,丰富优质的艺术教育课程,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琳琅满目的“艺术课程超市”为学生们拓宽艺术视野和实践提供了丰富选择。在这样的“艺术土壤”下,学生人人会演奏一种乐器、个个都是特长生。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把竖笛、书法、形体等艺术课程直接纳入课表,学校的艺术教育保证普及到每个学生,坚持“以艺辅德,以艺启智,以艺促美,以艺促个性发展”的艺术教育理念,以艺术育人,促进五育融合新样态。

优秀的艺术文化土壤离不开一流的师资,海韵学校师资配备堪称“阵容豪华”。本土老师大多具备高学历高学识,教学经验丰富,还有十多位外籍教师参与日常教学。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一个卓有生机的“艺术专家天团”,成员有各所大学的艺术专业教师,专业艺术辅导机构的专业教师以及艺术领域的专家。学校先后邀请了世界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法国尼斯国立学院蒂埃列·米勒尔院长、国家著名舞蹈家吕艺生教授、著名作曲家陈一新教授、著名艺术教育专家郭声健教授、广东省教育厅陈健主任等来学校讲学,他们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深圳市艺术学科的教研员胡樱平教师更是常来学校指导艺术教育工作,保证了艺术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

不少艺术课程成为学生的拿手好戏,学生的成绩硕果累累:学校交响乐团演奏的《莫札特第35号交响曲第一乐章》荣获深圳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金奖第一名;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打击乐团作品《东郭先生与狼》荣获深圳市艺术展演器乐组一等奖;交响乐团在首届深圳乐队节中获得弦乐、管弦乐专场金奖第一名。舞蹈团作品《镜中的我》荣获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舞蹈《小马奔腾》荣获深圳市首届青少年舞蹈比赛甲组表演金奖;舞蹈《海韵船歌》荣获深圳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办学以来,学生获区级以上奖项6383人次,其中国家奖项1717人次,省级774人次。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得到了师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

体教融合▶▶

健全协同育人新机制

日前,“00后”小将郑好在全国少年儿童跳水锦标赛中夺得女子跳台冠军,这也是海韵学校跳水队培养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郑好的例子是海韵学校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的优秀范例。学校跳水队成立之初,就与宝安体校、深圳市跳水队深度合作,在发展规划和理念、师资队伍、日常训练、参加各级比赛等方面,多方共同努力,助推跳水队走上发展快车道。这一举措,为高水平学生的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打通通道。

建校以来,海韵学校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走进海韵学校,你可能会瞠目结舌,高标准体育场馆建设蔚为壮观:200平方米的健美操队室内训练馆;200平方米室内跳水陆上训练馆,3块国际泳联专用跳水板;5000平方米室内和室外两块灯光足球场;一个室内篮球馆、5个篮球全场、6个小篮球架;约1万平方米定向越野室内外校园场地,在硬件设施方面,海韵学校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此,学校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0人,外聘体育教练5人,专业涵盖足球、篮球、跳水、健美操、田径、定向越野等。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学校还开设了25个体育社团,并重点打造健美操队、跳水队、足球队、篮球队、定向越野队,每个海韵学子,至少参与一个体育社团,人人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

体育教育卓有成效。自2013年建校以来,学生荣获全国运动训练联盟操舞锦标赛男单第一名、混双第一名、五人操第一名等国家级奖励1718项。

如今,海韵学校已经形成“一校多品”的局面,可以窥见,未来,海韵学校将继续提升学校的整体艺体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和体育人才,实现艺术教育的生命价值,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