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朝三暮四比喻反复无常)(1)

猴子属于灵长目动物。灵长目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 (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朝三暮四的来历和一个故事有关。战国时,宋国有一个老头特别喜欢一种叫“狙”的动物,“狙”也就是猴子。跟咱们养宠物一样,他在家里也养了大大小小的一群 “狙”,人们都称他“狙公”。可是,随着他家的“狙”越来越多,家里的粮食供不应求,于是他就打算限制给狙的口粮。第二天,他就把家里所有的狙召集起来开会,商讨减衣缩食的问题。一开始,狙公拿出来自己的意见:早上三颗橡子,晚上四颗橡子,大家觉得怎么样啊?众狙一听,怎么早上才三颗橡子啊,这怎么能够吃呢?于是群情激愤,一个个龇牙咧嘴,上蹿下跳,站起来起哄抗议。狙公赶紧拿出他的第二套方案:早上四颗橡子,晚上三颗,这样总可以了吧?众狙一听,哎,早上多加了一颗橡子!不错不错。于是大家都心满意足地接受了这个方案。

这个故事是《庄子》中的著名寓言,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本来指跟狙公一样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众狙所得到的橡子都没有增加或减少,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不要被不同的形式所迷惑。

内容来源:《多彩汉语——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书局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