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布力大王(亚布力声音)(1)

我在亚布力走过好些地方,接触过不少的人。民风民俗,历史地理,花草树木,可不知怎的我只对这里的声音念念不忘。

为什么呢?第六感官告诉我,很大因素与亚布力的名字有关。

有关亚布力名字的故事,其一发生在沙俄修建中东铁路的时候。铁轨铺到亚布力的那年秋天,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两名俄国筑路工人第一次喊出了亚布力尼。他们干活时惊奇地发现这里长满了大片山丁子树。一个筑路工人对同伴喊:“亚布力尼、亚布力尼。”对方回应他:“伙计,你在说什么?”他解释:“看那些红艳艳的果实多美啊!”“哦!真是。要是米丘林在这里就好了,他一定会把它们嫁接成苹果树。如果那样,这里该是一片多么大的苹果园啊?”——“亚布力尼”声音就是这一刻喊出来的,那意思在俄语里是“苹果园”。

不说具体细节,反正此后“亚布力尼”在铁路工地上就叫开了。我想一定是俄国人把那片山丁子树作为地理标志了。铺设铁轨的时候,运输物资的时候,及至后来设置车站起名的时候,一提“苹果园”大家都知道是这里。车站建成后移民大量涌入,这里逐渐建成城镇。再后来亚布力尼被简化成了亚布力,直到今天。

亲爱的朋友,您知道新中国建设初期东北国有林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吗?那时候,大森林里油锯伐木的“吱吱”声,集材作业拖拉机的“嗒嗒”声,森林小火车“呜呜”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为支援祖国建设,伐木工人们响应号召把山里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祖国四面八方。如果把这些木材装进60吨的标准车皮,再把它们首尾相连,据说可以环绕地球三圈多。那时候的哈尔滨大名鼎鼎,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森林工人收入高,让人羡慕。

30多年的持续采伐,30多年的拼搏奉献,大山里林子越砍越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亚布力和整个黑龙江森工企业一样,出现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两危”之下的林场举步维艰。老森工们含着泪水告诉我,多少年林场发不出工资啊,最困难的时候连参加亲戚孩子的婚礼都拿不出礼金,有不少给亲戚打白条的故事啊。危困面前,森工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立足资源艰难转型。“砍树人”变成“种树人”,绿化美化山川的声音响彻松江两岸,成了新一代务林人的崇高追求。从此大山里没了砍树声音,没了集材的劳动号子,到处是种树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998年8月,一个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日子,亚布力人铭记不忘的日子。从这时起亚布力林业局同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一样,列入了天然林资保护工程的试点单位。这项旨在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林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工程,被林区人形象地称为“救命工程”。广大林区从此有了国家给予的固定投入,长期遭遇“两危”困境的人们长长吁了一口气,林区处处发出久违的笑声。

“不忘初心是根本,解放思想是关键,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振兴是目标”——改革的动员令已经下达,转型的号角已经吹响。2018年6月30日是黑龙江森工人又一个难忘的日子。从这天开始,已经运转几十年的政企合一森工管理体制宣告解体。从这一刻开始,承担行政职能的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和独立法人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新的运作模式。过去老“森工”下辖的40个林业局之一的亚布力林业局也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面临着更为深刻的变革。

湛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高大苍翠的红松挺立路旁。色木槭带头点燃了“五花山”的璀璨,疏朗俊美的白桦林橙黄明媚。野蔷薇叶子红彤彤的,九月菊的白花美得让人心动。

红艳艳的花楸树诱惑着我们在别墅群里穿行,一栋栋小楼沐浴在阳光里。甬路相连,绿树掩映,开放的小区夹在两旁的高山中。别墅的房间设施齐全,窗明几净。不消说给水取暖,连免费上网设施也是一流的。我被它虽地处深山却有如此优雅的居住环境感叹着。管理这个别墅区的人告诉我,这个名为“森工部落”的旅游项目是亚布力林场在改制中打造的,从一开始就秉持高端的设计理念,突出林区特色,破破烂烂的旧工区的华丽转身,旅游旺季一床难求的高档度假区,是林业局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山路弯弯,层林尽染,好汉泊水波荡漾,水畔的房车干净整洁。山下的“韩老六家”庭院深深。本以为是农家乐,走进去才发现原来是亚布力林业局把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里的人物迁移到这里来了。

站在山脚遥望远处,锅盔山上密布的黑森林被一道道滑雪道分割得清晰可见。虽说现在还没到滑雪季节,可那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已经重刷,红红的,新鲜光亮。看得出这里的人们正在做着滑雪季的各种准备工作。人们骄傲地告诉我,亚布力滑雪场如今已经声名远播,成了国内顶尖的滑雪旅游胜地。

亚布力算得上关东重镇,以“林”字命名的街道比比皆是。兴林街和爱林街,林工路和林茂路,我没有时间去看,没有统计究竟有多少。我只顾在职工新村附近流连了。看着那些成方连片的高楼,一直陪我的王泽江师傅说,这里是国家实施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后盖起来的。“天保”工程国家给了救命钱,棚户区改造让每一位职工都住上了新楼房。面积虽然不大,却都有暖气。这对于过去经常爬冰卧雪,患有胃病和风湿病等各种慢性病的老职工们来说已经享福了。林区职工的退休金虽然不高,却能按时发放,山里头空气清新,山清水秀,他们知足啊。

王师傅嗓音不高,我却真切地记下了。我感觉他的话很实在,说出了普通老森工们最真实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