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

史书记载,杜鹃唇朱,叫声怨艳,又隐栖林间,不易出现。

就此,有人问日本战国时代3位最著名的战争家,“若杜鹃不鸣,如之奈何?”

织田信长霸气、乖戾,脱口一句“杀之”;

丰臣秀吉出身卑微、心思缜密,说,“逗其鸣”;

谨慎隐忍的德川家康则答,“待其鸣”。

最终,织田信长在政变中被逼自杀;丰臣秀吉的王朝很快瓦解;反而是坚持等待的德川家康,晚年建立幕府,开启近3个世纪的和平年代。

爱读史书的海清对这结局心生敬意,说,德川家康不仅一直在忍耐和等待,还始终做好了准备。

“有点像自己,蓄力已久,只待一朝迸发。”

枭雄的发家史,重在忍耐苦痛,这恰恰也适用于女演员海清的人生。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2)

4月4日,电视剧《心居》迎来大结局。

海清饰演的冯晓琴最终未能和张颂文饰演的展翔在一起,却通过自身努力,终于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剧播半个多月以来,她的个人成长一直被观众见证。

基于原生的教育和背景,冯晓琴先是依赖家庭,又常与老公一大家子人闹到水火不容,后来经历丈夫去世、无力购房、孩子上学等一系列的困难,实现人生救赎。

戏一场一场地拼了下来,海清的演技又一次赢得称赞。即便在槽点颇多的剧中。

她的生活化表演,展现出人到中年的辛苦,以及在一地鸡毛中仍不放弃希望的励志感。

有人说,你永远可以相信海清的生活剧。

毋庸置疑,海清有张漂亮的脸。

但女演员海清的性格,则与柔和面孔截然不同,相当之硬。

与剧中人物相同,生活的本质被她理解为苦涩,她亦在痛苦中受益、养成耐力,并将感受内化进表演。

一度,海清好奇疼到顶点是什么滋味。

2006年生产前,特意嘱咐医生不打麻药,硬生生孤身挺过巨痛,把儿子蛋妞带到了人间。

幼时习舞,海清把腿放在栏杆,直接一下俯到脚尖,默数,等待痛感从腿筋传导到全身。

她不惧迎接苦痛,因为知道忍过这次,下次踢腿,能上得更高。

如果结局是好的,过程多坎坷,海清不会在意。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3)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4)

2019年7月,西宁FIRST影展闭幕式,青年导演与群星共聚一堂,不聊商业,只聊电影和自由创作。

胡歌作为一号人物开场扔掉演讲稿,称年轻导演若有好项目,不要忘了自己这个“便宜又好用”的演员。

台下笑开一片。

被这种轻松的氛围感染,海清匆匆在手机上写了段字。颁完奖后,她叫住周冬雨,邀请宋佳、姚晨和梁静上台,也即兴发表了感言。

她恳求市场给中年女演员更多机会,说姚晨做监制才演上《送我上青云》,宋佳不结婚还让大家叫她小花,梁静边投资边问丈夫管虎有没有自己能演的好角色.....

“我们基本上没有傍大款,也没有靠父母……我们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

这番话,有人尴尬,有人叫好。但敢在电影节说出这些话,行为本身已经够硬。

事后复盘,海清承认当时有点冲动,“但话在心里憋太久了,就是想说。”

她解读自己为直肠子,心急、从不拐弯,特别是在表演上。

大学时,海清演小品《的哥》,戴着钢牙套的她重重吻向同学黄海波,几秒后,黄海波嘴上都是血,不得不喊停。在旁的老师黄磊惊呆了。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5)

《媳妇的美好时代》剧照

影帝张译,与海清搭过《红海行动》《一仆二主》等多部作品,与她私交甚笃,也常常被怼。

有天,海清恰好在电视上看到张译,觉得有细节没演好,立刻给好友打电话,上来就问,这戏是怎么回事?你心里是不是特空?

张译承认自己有点没抓住人物状态。海清直接劝,不要演,很傻,别把自己出卖了。

这种关于创作的分歧,在两人之间出现过多次,海清总较真到争得面红耳赤,从不怕得罪人。

张译形容海清是伏特加酒,性烈,又暖暖的。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6)

海清、张译,《女不强大天不容》

电视剧《落地,请开手机》里,海清第一次与孙红雷搭戏,第一场就给偶像肩上留了个牙印。

戏中,扮演海清丈夫的孙红雷打了她一巴掌,海清用刀抵着对方脖子,情绪激动,但看到脖子上的血又开始心疼,两人最后吻在一起。

在分开前,依依不舍的海清,冲着孙红雷肩膀狠狠咬了一口。

这场戏在楼梯上拍,为了求真,只要剧组说开始,海清就使劲上口,最后那牙印烙在孙红雷肩上,好几天都下不去。

孙红雷没辙,只能接着海清的戏演,笑称她是“混蛋”,这样单纯真诚的演员,格外够劲。

海清还很叛逆。年轻时在香港排话剧《半生缘》,副导演讲述了一种标准的念白方式,她直接来了句,“啊哈?”

意思是,她不想循规蹈矩,觉得按自己的发挥,能演得更好。

《半生缘》导演林奕华因此形容海清是“傲慢与偏见”,对很多事情,她完全知道是什么,但不屑于去做,哪怕会增加事情的难度、耗费更多时间。

2014年,她在采访中曝光电视圈乱象,说投资方为了压低电视剧成本,不会特别重视剧本,演员选戏像赌博,边改边拍是常态。

后来,舆论问她是不是常改戏?海清直接说,改的都是烂戏。

既反叛又认真。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7)

同行都夸海清带感,她却羞于夸赞自己,常自省无知、没文化,又固执、瞎得瑟,一事无成。偶尔觉得自己拍了还不错的戏,就乐得像朵花,马上又在内心把自己打入尘埃。

她对表演的认知也经常变化。

前一天百分百肯定的演法,第二天就能推翻。她总觉得表演像迷宫,得不断学习、不断探险。

对自己和表演的定义千变万化,但她最笃定的坚持,是相信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也不受外界评价影响。

海清,够硬。只活一次,她不愿浪费,也不想错过什么。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8)

海清也有怀疑的时候。2009年,她细数自己的10个缺点,话太密、戏不好、脾气急、心太燥……

今年到了入行的19年,有些毛病好了,有的始终改不了。

比如,她还是讨厌乖巧。

海清认为,女孩要乖巧,就意味着做事给自己留余地,这恰好与她行事相悖。

海清原名黄怡,197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那座被誉为“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出生一年后随母亲甘娟搬出大院。

这所宅院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其中的津逮楼曾是金陵第一藏书楼,收藏过李清照的《金石录》。

但南京大屠杀时,海清的外婆随家族逃到重庆,回来后,房子和荣耀都没了。到了海清那代,家里清贫到雨伞都买不起。

大家族的兴衰史,让海清在幼时就被一种失去感与不安全感裹挟。她个性硬气,立志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9)

海清童年

少年学舞,她藏着一股狠劲。小朋友在舞蹈房一字排开压腿,海清总是留下加练,“疼确实是疼,但也有效果啊!”

学了十几年舞台,她从江苏省戏剧学校毕业,进入省歌舞剧院,1995年每月就有800元工资。

那时她仅有18岁,本该过上闲适的生活,她却不愿只有中专文凭,想考电影学院深造。

在剧院,一天的工作都是满的,早功、上课、排练…… 时间紧张,她常把包子挂在身上,边骑车边吃,节省出吃饭的时间,准备台词和表演,晚上下课后继续看书到天亮。

1997年,海清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入学后,看到自己的带班老师是黄磊时,她心里有点失望:

“我来是为了跟着老教授学习的,他是个明星,还这么年轻……”

那时她还不知道,正是这个年轻的教师,给了她的事业太多机会。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0)

97级北影表演系合照 海清(三排右4)黄磊(二排右1)

大学4年,海清总是独来独往,清晨六点起床练早功,然后是在学校看书、拉片、排话剧,并拒绝了太多外出拍戏的邀约。

直到2003年,毕业2年的海清饰演电视剧《玉观音》女二号钟宁,才算正式出道。但反响一般,没被观众记住。

那时日子过得苦,经常没戏拍,她不得不回到老家南京“啃老”。挽救她的,是老师黄磊,他推荐她去演话剧,打磨演技。

那年,她前往香港在林奕华执导的话剧《半生缘》中饰翠芝,开始与张艾嘉、刘若英搭戏。

2006年,黄磊买下一部小说的版权,点名让海清去演。听从老师安排,海清为了这个没定下来的角色,推掉了半年的戏,想着能上就上,不能上,一切后果自己都接受。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1)

《双面胶》,海清饰胡丽娟

她需要饰演的角色性格层次丰富,海清每次想着的演法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在了剧本的每一页。

她不合群,剧组聚餐,她就在酒店写人物分析,如果第二天男主涂松岩有对手戏,海清也不会放过他去吃饭,必须得多排练几次。

那是一场豪赌,海清赌赢了。电视剧《双面胶》大火,泼辣娇俏的胡丽娟也让海清正式走进了观众视野。

随后,2009年电视剧《王贵与安娜》《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接连播出。

她饰演的海萍一心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延伸出了不少民生热点话题,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而《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她与同班同学黄海波搭档,演出了一代人的悲欢喜乐……

海清用安娜、海萍、毛豆豆3个角色展现了生活的韧劲,也引爆了多次社会话题的讨论。

《媳妇的美好时代》播出时,她刚刚33岁,有了“国民媳妇”的称号,还获得了金鹰奖与飞天奖视后。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2)

海清,开始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她意识到自己似乎真的红了。

《王贵与安娜》播出后,常有人偶遇海清时叫她“安娜”;《蜗居》热播了,路人叫她海萍姐;《媳妇的美好时代》红了,这种称呼换成了“豆豆”。

但海清没有过度关心自己到底红成哪样了,只是在意有没有把握好角色。

她始终记得电影学院老师的一句箴言:演员这一行如履薄冰,也如过眼云烟,人有可能会大红,但那红只是上天的赏赐,做演员主要就是演好戏。

与她合作过多次的编剧六六说,海清就是个侠女性格,从不出现在绯闻头条,不是明星、不用事件说话,只用演技说话,是真正的演员。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3)

还在电影学院学习的时候,海清就了解到两条受益终生的法则。

一是:虽说出名要趁早,但出名不是人生最终目的。这是老师告诉她的。

二是:人生本就是苦的。这是自己意识到的。

学生时代,海清在拉片室看电影《八部半》,男主见主教那幕,马塞洛·马斯楚安尼问:

为什么我这么痛苦?

主教说,人生本来就是苦的。

海清拿这个理论问老师黄磊,亦收到相似回复。

黄磊说,人生的确是苦的,所以大家都在寻找甜。

这时海清刚二十出头。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4)

黄磊 海清

童年就经历过家族的兴衰,以至于青春期性格坚韧、习惯忍耐和等待的海清,知道有些事情注定不属于自己。

这句对人生质感的描述,让她突然明白了人生的本质,就是“尽人事但要听天命”,是接受现实,是不断失去,所以格外喜爱有人性、有瑕疵的角色。

她也觉得这层逻辑适用于自己和儿子的关系。或许,就连自己生的儿子也不一定非得属于自己。

孩子本就是完整独立的个体,只是借助自己的身体来到世上,彼此都不是对方的唯一,所以更要互相尊重。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5)

海清与儿子蛋妞

海清28岁拍《双面胶》时生了儿子蛋妞。她自嘲,自己努力兼顾家庭与事业,但有时工作太忙、孩子骨折也没回去,并没有做成一个完美的母亲。

蛋妞早慧,3岁时突然对她说,活着没有意义。

海清想起自己快8岁时,也问过爸爸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跟孩子说,妈妈现在还没有找到活着的意义,我们一起寻找。

“如果我找到了,我告诉你,如果你找到了,你来告诉妈妈。”

儿子点头,说好。

海清出演的电视剧《小欢喜》里,她演的那个“恨铁不成钢”的童文洁,常把一切殷切的渴望都给儿子。

但现实中,她与蛋妞的关系亦师亦友,是一个温和的母亲。

海清往往只是在儿子做错后,才发挥演技,扮演发火的状态,震慑孩子,告诉他这件事不能做。

有时演发火时,还会笑场。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6)

《小欢喜》,海清

这种对儿子的尊重让蛋妞也很粘妈妈。2018年,海清去拍摄电影《红海行动》,出发前,蛋妞非常心疼。

拍摄期间,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迎来春天,居住地的床单被褥和墙壁滋生了很多虫子,一夜醒来,海清的皮肤红肿成馒头,她不以为意。

拍戏间隙,就靠存在手机里的儿子影像度过。

从热爱的表演和温暖家庭里,同时汲取一点甜。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7)

《红海行动》,海清饰战地记者

知道人生是苦的后,海清也遇过人生的低谷。

她想过,苦上加苦,是否干脆就此解脱?又转念一想,如果人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2012年2月19日,海清在《媳妇的美好时代》里的“婆婆”、演员柏寒因病去世,年仅56岁。

每次想起这位挚友,海清都会流眼泪。

设想自己将来的葬礼,她庆幸去世后不需要再说话,因为说多错多,说话有时是负担。

又感觉死亡不可避免,身后事亦无法控制,只能在生的这段时间过好每一天。

“人生皆苦”这件事,反而帮助她降低了期待值。

所以,戏,该拍完的时候自然会拍完,想早点拍,或者晚点拍,都是心理上设了障碍,所以不去想,就拍吧,一切会在合适的时候结束的。

饮食起居也随便,剧组说到哪就哪,该吃什么喝什么都无所谓,只专注当下。明天,都不管。

“那一刻的风该我受,我就受。”

海清拍《红海行动》时,这样总结。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8)

《红海行动》海清剧照

这里的“风”,像极了多年前,海清去尼泊尔滑伞时经历的风。

她梦过自己在飞,快掉下来的时候,就用力挥动翅膀,便可以从最低点驶向高空。

那次滑伞,准备阶段时,教练也让她不停地跑,不管感没感受到风,都要往前跑。

海清一直跑,突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被风裹挟,她变得轻盈,在飞翔的感觉中,如痴如醉。

能感受到风,并且等风来,就是一种心无旁骛、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19)

海清

海清珍惜人生的每一刻,忍耐痛苦,时刻积蓄能量,才有机会,一朝迸发。

2019年,在电影节上的“卖惨”发言之后,“便宜好用”的海清,资源并没有变好。

没有什么格外亮眼的电视剧找到她,也没有大热的电影出现她的身影。

但海清并未焦虑。她和老师黄磊搭档演了12集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又在几部电影中客串。

直到最近,电视剧《心居》热播,人们发现了她的踪影。

过去一年,海清同样投入很多精力的作品,是新电影《隐入尘烟》。

片中,为了饰演患有尿路疾病、不能生育的曹贵英,海清在西北农村生活了一年,跟当地农民同吃同住,还干起了农活,亲手接生小驴、养大小猪鸡崽、翻土耕地、铲粪坑……

一年的时间,花在一部片酬不高、拍摄艰苦、生活条件恶劣的电影里,海清觉得很值。

以至于杀青后半个月还陷在农妇的状态。

海清胡歌first影展(海清便宜胡歌好用)(20)

海清,《隐入尘烟》

今年,海清45岁了。她仍旧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曾萌发了背包客的人生梦想,或者开花店、书店,慢慢品尝生活。

她觉得,表演有限制,但生活没有腹稿,就是一分一秒的无限可能。

她喜欢找寻生活中的细节赋予表演,也让表演赋予生活。

但比起演戏,海清更想做好一个普通人,也因为,自己活到快50岁,仍没病没灾、健健平安而感到幸运。

她一天比一天更爱自己,接受自己,爱着自己本来的样子。

同时积蓄能量,将全部力气用在表演上。过程艰苦,她可以忍,结局未达预期,她可以等。

她就那么慢悠悠,感受当下的风,并时刻等待风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