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清明节的内容(文明祭祀清明节来历及习俗)(1)

文明祭祀清明节的内容(文明祭祀清明节来历及习俗)(2)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唐 杜牧

《清明》

文明祭祀清明节的内容(文明祭祀清明节来历及习俗)(3)

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余韵悠远,流传至今。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对于清明节的来源,你又知道多少呢?

文明祭祀清明节的内容(文明祭祀清明节来历及习俗)(4)

S

1

清明小百科

中文名:清明节

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

别 称:踏青节、行清节

节日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节日类型:中国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东亚、东南亚等华人华侨聚集地

节日活动: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节日意义: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END

文明祭祀清明节的内容(文明祭祀清明节来历及习俗)(5)

S

2

清明节来源

周代

清明一到,种瓜种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春秋

寒食禁火吃冷食

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每年清明之前几天不生火,只吃冷食,谓之“寒食”,寒食第三日即为清明,这便是清明节的起源了。一开始寒食节主要习俗是禁火、吃冷食,后来增添和扫墓和游乐的习俗,寒食节逐渐向清明节转化。

先秦

修楔节

清明节的另外一个源头是古代的修褉节。先秦时代就有修褉之风。清明时节,北方天气也转暖了,是传染病、流行感冒等高发时段,为了预防瘟疫,人们就在清明前后修褉节这一天,出门去外面河水里,把积攒了一冬天的脏衣服都洗干净了,顺带把自己身体也洗一下,做好个人卫生,预防疾病。

汉代

与寒食习俗结合

从汉代开始,清明与寒食习俗逐渐开始结合。东汉时记录太原一带每年清明都要不生火、吃冷食5天,到东汉时期,《后汉书》记载,二十四节气以及三伏天等日子都要给皇陵扫墓。

唐代

扫墓与清明节正式结合

进入唐代,扫墓与清明节正式结合,公元732年,唐玄宗把清明扫墓编入正式礼仪,受国家法律保护。杜甫的《寒食行》等诗作就是反映当时扫墓习俗的。正是在唐代,寒食、修褉与清明逐渐统一,沿用至今。

END

清明小TIP

文明祭祀清明节的内容(文明祭祀清明节来历及习俗)(6)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又是一年清明时,祭扫先人表哀思,然而疫情当前,为避免祭祀人员扎堆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进一步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我们在此呼吁大家文明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