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一下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非常有趣:上古的帝位其实是在黄帝的两个儿子的后代之间互相让来让去,并没有禅让给外人。其过程就像是个充满悬念的电影,故事情节不断的反转、再反转、再再反转。如果把这中间的关系搞清楚,确实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尤其有意思的是:黄帝的四世孙尧禅位给了黄帝的八世孙舜,等到舜年老了,黄帝的八世孙舜又禅位给了黄帝的四世孙禹。不知道这个辈分怎么就这么乱?

而禹没有再禅让,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夏朝应该从黄帝开始计算,而不应该从夏启算起,因为从黄帝到夏启,帝位都是由黄帝的子孙继承,从来没有传给外人。所以说黄帝才是开国之君。

要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先附上一张图。在阅读本文时,对照下图来进行阅读。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1)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这个所谓的禅让是怎么反转的,总之一条,脑洞要够大,思维要跳跃,才能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记》记载:

“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女,谓之嫘祖氏。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黄帝有两个嫡子(当然他还有庶子,与本文无关,在此不作交代),都是正妃嫘祖所生。老大是玄嚣,老二是昌意。

黄帝驾崩后,没有传位给儿子,直接传位给他的孙子、老二昌意的儿子高阳,也就是帝颛顼。

这一点,似乎和后世的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是一样的。至于他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史书没有交代。

但是,帝位没有能在老二这一脉继续传下去。等到颛顼死了,他的儿子没有能继位,黄帝的嫡长子:

“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看明白了没有?黄帝传位给老二的儿子,老二的儿子死了,帝位又被老大玄嚣的孙子夺回去了。我这里用了一个“夺”字,因为我实在看不出这中间有让的成分,无论从哪方面去分析,估计也只能是夺取。

这样,帝位从老二系就返回到了老大系。这是第一个反转。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2)

老大的孙子帝挚死了以后,又让谁来接班呢?

“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挚传位给长子挚。挚能力不行,我估计他不是自愿让位。被他的弟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古贤君“尧”夺走了帝位。这里,我又用了一个“夺”字。

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趣:

尧禅位给舜,而舜是什么人呢?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父亲是桥牛,桥牛的父亲是句望,句望的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根据这个记载,舜是黄帝的八世孙、老二昌意的七世孙。

尧是黄帝的玄孙(四世孙),老大玄嚣的曾孙,现在居然把帝位禅让给了老二昌意的七世孙舜。

帝位一下子从老大系又返回到了老二系。而且这中间的辈分差距是跳跃式的,居然相差了整整4代人。直接从第4代传位给第8代。居然是这么一个禅让法。这是第二个反转。

根据《史记》记载推算:尧帝在70岁时发现了舜,90岁退二线,将帝位禅让给舜,118岁去世。 舜30岁时被尧选中开始考察,50岁继位,100岁去世。照此推算,舜帝比尧帝小40岁。辈分相差四代。

好了,下面更大的脑洞和反转出现了: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3)

从此时开始,帝位没有再回到老大一脉。但是,老二昌意的儿子高阳,也就是帝颛顼。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穷蝉(是舜的五世祖,也就是他爷爷的曾祖父),一个叫鲧,是穷蝉的弟弟。接下来,帝位又开始在这两脉之间“禅让”: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舜登上帝位后,根据《史记》:舜认为他的五世祖穷蝉的弟弟鲧,威胁到他的统治,就以“治水不力”的罪名把他杀了。

这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尧让他的叔伯父鲧治水,治了有9年,也就相当于掌握了9年的国家大权。在上古年代,治水是个很大的权力,可以调动民间所有的力量,动用国家的一切资源。是整个国家实际上权力最大的人。直到今天,负责国家基建工程的人,权力还是很大,由于权太大,这中间还出了不少贪官。

舜一上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鲧。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4)

治水治9年治不好是不是说明工作就失职?不一定。当时就那么一种技术条件,而且上古时代的洪水非常厉害。鲧治了9年没治好,后来大禹又在此基础上治水治了13年,过家门都不敢入。但是舜对禹一句责怪的话没有。

所以,凭什么鲧治水9年治不好就是死罪?大禹治水比他时间还长反而无罪还有功?所以这是一个冤案。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也就是说,穷蝉的孙子的孙子的儿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穷蝉的弟弟。

这个辈分乱的,我真的憋不住要笑。

事情还没完,舜杀了他的五世祖的弟弟鲧后,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啪!把帝位一下子禅让给了鲧的儿子,大名鼎鼎的大禹。

中间的辈分差距居然又相差了4代人。直接从第8代传位给第4代,居然又有这么一个禅让法。

这样,帝位就从颛顼的大儿子穷蝉一脉,让到了二儿子鲧这一脉。这是第三个反转。

大禹和尧帝是同辈,是舜帝的高祖父辈,但年龄上却比舜帝还小三十多岁。

而舜又是禹的杀父仇人。在禅让过程中,双方一笑泯恩仇。

多好的电视剧本素材!可惜没有编剧想到这一点。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5)

《史记》一开篇就讲述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分别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还有夏禹,司马迁把他的传承关系描述得看似非常清楚。由于缺乏出土文物佐证,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学术界也是争论不休。

那么,对于《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相关记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其实毛泽东早就说过:

“如果因为历史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下面,我们就按照伟人教给我们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在上古时代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

一、司马迁的记载存在重大疏漏。

在人类发展史上,绝对不可能出现过某人的五世孙,杀死某人弟弟的情况。除非真的有时间机器可以穿越。

黄帝生活在距今大约4700多年前,是中华文明史的开端。根据相关考古研究,大禹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按照司马迁《史记》中的辈分,大禹是黄帝的玄孙。从黄帝到大禹之间约700年,只繁衍了4代人,显然也不可信。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距离大禹治水,至少过去了2000多年。其时间跨度相当于从司马迁那个年代到我们现在这个年代。这中间又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楚汉战乱,先秦史料大料亡佚。加之上古时代文字没有普及。司马迁的记载基本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口耳相传。可能还加上司马迁个人的猜测和创作。

正因如此,司马迁在撰写这一段历史时,没有能够搞清楚人物之间的辈分关系。按照我的分析:尧帝和舜帝之间,绝不是一个禅让的关系。在他们两人中间,必然还另有其他几任帝王过渡,只不过这几任帝王名气不大,在口耳相传和民间传说中就把他们遗忘掉了。就比如我们现在一般人说到汉朝。也只能说出几个有名的皇帝,比如汉高祖,文景之治、汉武帝以及汉末献帝等。其他皇帝一般人真的记不得。所以我认为,尧和舜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之间相隔了好几代人。隔在他们之间的好几任帝王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人知晓。因此司马迁就误认为是尧帝直接传位给舜帝。

同样,穷蝉的弟弟这一脉,直到大禹才登上了帝位,在此之前的几百年,他们这一脉已经平民化。所以他们这一脉的祖先,谁也说不出姓名。历史只留下了鲧和大禹这两人的名字。而司马迁既然写史书,对于完全没有依据的东西,他又不好胡乱编造。所以司马迁就只好说:“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至于这中间还有好几代人,说不出名字的,他就只好不写,直接跳过。这样就造成了辈分上的错乱。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6)

二、禅让制度根本就不存在。

在历史上生产力越落后,文明程度越低,社会整体财富越匮乏,在追求权力和物质时,就越需要通过暴力去解决。如果退化到动物世界,弱肉强食就是硬道理。

所以不存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温饱问题都普遍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其精神境界反而非常高的情况。在黄帝那个年代,尚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帝位继承制度。一旦形成权力真空,就必然产生血腥的争夺。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黄帝失去权力后(他很有可能并不是老死,很有可能是年老体衰就被赶下台),他的两个嫡子及其后人之间,对帝位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嫡次子的儿子夺得了帝位。

再往后,帝位又被嫡长子玄嚣之孙高辛夺得。等到传给尧帝后,又过了几代人,帝位再次被老二昌意一脉夺走,而昌意之子帝颛顼又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穷蝉一脉和鲧一脉,这两脉之间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夺。期间一度被穷蝉一脉的舜夺得,后来又被鲧一脉夏禹夺得,并传位于子夏启。

这应该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非常血腥 ,没有你推我让的温情脉脉。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7)

三、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写?

中国古代史官,历来喜欢美化死去的君主。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实政治的需要。当时的君主,希望通过美化他们的祖先,来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合法性。二是史官通过神话、美化上古圣贤和先帝,来给当时的帝王树立一个标杆,也就是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要求当时的帝王向古代的圣贤和先帝学习,从而约束君主的行为。历朝历代的言官、谏官都经常以死去的君主为例,来批评、劝谏当时的君主。

因此,司马迁故意把上古时代写得十分美好,像是神话仙境一般。而上古社会的美好,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想象,一种憧憬和愿望。现实社会中无法希冀的东西,描述成在上古社会早就有,反正谁也无法证明没有。其目的就是以之来批判现实。

尧舜禹和黄帝间隔多少年 禹都是黄帝的四世孙(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