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关键词)(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非物质经济产业


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关键词)(2)

自人类诞生之初,我们就依赖着物质而生存。人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建立在物质化基础上的社会发展史。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了大规模的物质化生产,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肆意破坏,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人类如果不去尝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那么人类将面对极大的生存压力。想要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非物质化经济就是人类的不二选择。非物质化经济要求人们摒弃原有的依靠物质来进行社会经济建设,既要满足人们生存必需的物质需求,又要大力发展和保障人们的精神、文化等非物质化的需求。非物质经济与物质经济相比,并不是说决不使用一点物质和能源,而是指最大化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采用这种方式,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子的持级提音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的索取与消耗低于地球的承载极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和地球生物圈的良性循环—即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化的概念在20世纪末由德国乌珀塔尔气候、环境与能源学院F,Schmidt-Bleek教授首次提出。他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环境非常复杂,。无论是代表大自然的生态围,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及社会体系本质复杂且具有相互作用,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被我们完全理解或预测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在还未知已知彼的情况下滥用资源、碱坏生态环境,把自己变成“化石制造者”。Bleek教授说,当前全球消费与生产方式需要“非物质化”2倍才能变得使环境可持续发展(Nicholas Hanley,1997)。非物质化在总体上看,指的是社会经济发展进人全新的模式和阶段。非物质化不再像过去一样将物质财富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消耗自然资源,直到使人类生产和消费所必须消耗和占有的自然资源低于地球生态环境可承受的极限。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也使人们将沉溺于物质的需求逐步转向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实现自然、人类、社会等众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从狭义方面来看,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一词通常广泛地用来表示工业产品所用材料重量减少的特性。人们也可把非物质化定义为工业产品中“内在能量”的减少。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先进,对材料和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浪费的现象也大幅好转,非物质化将会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需要明确一点,为了物质生产,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一定会使用资源能源,所以非物质化生产的宗旨应是少消耗、少浪费,直到达成无资源浪费的目的。非物质经济产业是一种高福利的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在确保人类经济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保证生态不被破坏、环境不被污染、资源不被浪费,从而实现地球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社会存在多种经济发展方式,其中最主要的依然是传统产业。这种产业也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式生产,因为它依靠的是大量的消耗资源,大批次地生产产品并排放废物来创造经济产值;但是同样也存在新型的信息产业、服务业等服务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依赖的是生产资本的管理和开发,而不是真正的物质生产,因此它也被称为“从摇篮到新的摇篮”模式;另外还有第三种循环经济模式,也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因此也得名“从坟墓到摇篮”模式(赵海月和韩冰,2016)。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经济模式不断转型升级,其中非物质化经济作为与传统模式相去甚远的新经济方式,风头正盛。首先,非物质化经济使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服务涵盖的方面很广,我们一般把不属于农业、工业生产建设的产业活动都归属于服务业,它是一种无法从物质形态上看到的产业,也是没有办法以物质的形式获得、继承或累积。服务业虽然也不能脱离物质存在,但是它更看重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像传统产业一样看重人与物的关系。服务业迅速发展并火热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享受,甚至超过了对物质本身的关心。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科技服务业一方面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加快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其次,非物质化经济促使工业经济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不再寻求自己购置基础设施和生产没备等、更愿意采取租用的方式,并把所需资金计人资产负债表的短期花费之中,使没为生产成本开支。以美国为例,80%的企业公司向2000个专门机构租赁其所需的全堂游分基础设施。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研究核心技术上,并有更大的可能进行技术创新。工业经济正以自己独有方式,经历着非物质化的升级和调整。

要实现经济产业的非物质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人们应该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证的基础上改变其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导致的过消费的生活方式、而转变为追求精神满足、追求文化发展、追求社会保障的生活方式。症中国、过度消费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的衣服有很多只穿过一两次就扔掉了;餐桌上的浪费又有回头的趋势;商品的过度包装问题依然严重;一次性物品滥用现象也尚未缓解。所以,转变人们固有的过度消费的观念非常重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大力普及生态学和生态价值观。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物质化的现代自然观、科学观、生活观、价值观并接受了支持生态文明的自然观、科学观、生活观、价值观时,人们才会改变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

第二,产业发展应该进行从生产到服务的转变。从生产、销售者的角度来看,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产、销售服务而非商品上,应从服务的角度扩大宣传。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应更多地关注消费行为可以带来的服务上的享受。非物质化的经济产业中,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具体的商品、而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为服务体系埋单。人们买的也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性能。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产品,而是为了享受它的性能。所以说,一定要实现“产品”向“服务”的转换。

第三,应大力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来看,我们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更好:①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一个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为了提高环境效率,提高产品性能(P)与环境影响(I)之比(P/1)而进行的设计。显然,可以通过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利用效率两种途径来实现。可以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可回收可再生材料进行制作,以便循环利用。②采用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材料。在两种重要的工业生产建筑和汽车制造中,钢铁的使用量很明显呈下降趋势。这种显著的非物质化趋势来自于使用重量轻、高强度的合金和合成材料来代替钢和碳钢。③注重循环利用。零填埋是指所有的废弃物都能再循环,而没有东西扔到垃圾填埋场。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组织了日回收处理3000辆废旧汽车的再循环系统,争取100%的物料再循环(谢芳和李慧明,2006)。当然,实现零填埋的前提是产品的生态设计。

非物质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世界已经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障、知识传播、创意设计、生态旅游、娱乐消费等方向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第三产业的优势在于提供各种服务和文化活动而不销售具体的商品,所以不仅减少了环境成本,而且激发了从业者的创造积极性。目前,中国作为一个GDP总量占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大国,在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调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转方式”的严峻考验,非物质经济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产业升级、结构转变以及绿色循环低碳产业的发展。我们要高度重视非物质化经济的功用价值,让新动能苗壮成长,让传统动能换发生机,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归根结底,非物质经济业是实现 态文明的必经之路,而只有走向生态文明才会有健康的非物质经济。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赵建军 编辑 吕子乔)


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关键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