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也,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开始,便进入了三国时代,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自此三国鼎立,直到公元280年东吴灭亡,这是狭义上的三国时期因为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但汉朝的名义一直持续到220年,才灭亡也就是曹操死后第二年一个旧的朝代灭亡,一个新的朝代诞生所以狭义上的三国应该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66年晋朝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国巅峰时期哪国最厉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国巅峰时期哪国最厉害(广义上的三国分为哪几个阶段)

三国巅峰时期哪国最厉害

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也,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开始,便进入了三国时代,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自此三国鼎立,直到公元280年东吴灭亡,这是狭义上的三国时期。因为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但汉朝的名义一直持续到220年,才灭亡。也就是曹操死后第二年。一个旧的朝代灭亡,一个新的朝代诞生。所以狭义上的三国应该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66年晋朝建。

但自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虽然还是汉室天下,但早已分崩离析,诸侯割据,战乱频发,东汉王朝早已名存实亡。所以广义上的三国应该以黄巾起义为标志,也就是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东吴灭亡足足96年的时间。

只要人们一提起三国,大多还是以广义三国为主,因为曹操,刘备,关羽等人太过深入人心。那广义上的三国又分为几个阶段呢?如果以标志性事件为基础,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东汉末年时期:公元184年—220年,也就是黄巾起义到东汉灭亡。

二,三国前期:公元220—234年,以诸葛亮病故为节点。

三,三国后期:公元234年—280年,直到东吴灭亡为最后阶段,司马炎篡位后三国之一的东吴仍然存在,所以江东不灭,三国仍然继续。

人们口中的三国主要是东汉末年时期,此时曹操,刘备,孙权,以及袁绍,吕布等人都各逞其能,都想称霸一方,甚至连董卓,李傕等人都想坐拥天下。那问题来了,这三个时期天下的第一猛将都是谁呢?

东汉末年时期天下第一将为吕布。

估计说吕布是天下第一应该是没人反对的。吕布虽然没有斩杀什么名将,但能在虎牢关数合秒杀王匡,武安国,穆顺以及公孙瓒等人,又能与张飞战“五十余回合”后占得上风,还能在关羽张飞二将的夹攻之下坚持“三十回合”不倒,仅凭虎牢关一战,足可垫底三国第一名将称号。

在以后的战斗中,只要看到吕布出场,曹操绝不让手下单挑,而是不讲武德,让手下诸将群殴。在袁术起兵攻打刘备时,吕布更是“辕门射戟”,一箭射出一百五十余步,大大超乎众人常识,吓得纪灵急忙收兵而去。所以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名不虚传。

吕布白门楼被杀后,几乎没有能与之媲美的猛将,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虽然勇猛,但再无以一单挑两大超一流猛将的经典战役。所以在东汉末年时期,除去吕布闻名天下外,其余众人都要黯然失色。至于徐州之战张飞大战吕布“百余回合”不分胜负,也是在吕布战力下滑时发生的,毕竟吕布比刘备年纪都大,再加上有貂蝉入怀,哪个男人能持久保持最佳状态。

三国前期天下第一将为王双。

估计很多朋友都认为应该是张郃,魏延等人,为何是王双呢?因为从原著分析来看,这明明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王双是是曹真在朝堂上举荐的大将,称其“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马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就这番描述,与前期的吕布,关羽,马超等人出场丝毫不弱。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算什么,但从曹真这番夸赞来看,王双不但武器沉力气大,骑术,箭法,暗器样样精通。再加上王双长得“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曹睿一见王双这般模样,当时就大喜称赞:“朕得此大将,有何虑哉!”试想,张郃都没被曹睿这样表扬过,王双却独得作者欣赏。

当然王双的战绩也不错,如“三合”秒杀谢雄龚起二将,诸葛亮大惊,急忙命王平,张嶷,廖化三将出马。张嶷率先出马,与王双“战不数合”,却被王双一个流星锤打得“吐血数口”。王平廖化虽然救得张嶷,但却不敌王双之勇,大败而回。

张嶷,王平,廖化三将为北伐时蜀国宿将,其中王平能“数十回合”战平张郃,廖化曾在后期一刀斩杀“邓伦”,直接震惊邓艾。可见王双之勇,绝对是当时天花板般的存在,想那姜维不敌张翼,王平联手,张郃数合拿不下王平,所以说此时的天下第一猛将应为王双。

此时,郝昭把守陈仓称,王平截杀蜀军粮草,备受诸葛亮忌惮。只可惜王双勇而无谋,中了诸葛亮之计,猝不及防之时被魏延斩杀,实在可惜。

三国后期天下第一将为文鸯。

三国后期,能数得上名的武将也就魏国徐质,邓艾,文鸯,蜀国姜维,诸葛尚数人而已。其中徐质,文鸯以及诸葛尚武艺较强,邓艾,姜维稍弱一些。为何说文鸯为三国后期第一武将?

徐质是曹魏后期猛将,在请命出战蜀军时,司马师见徐质勇猛过人,当即拜为先迎蜀军。徐质手中开山斧,又有万夫不当之勇。“战不数合”击败廖化,张翼,姜维大惊。足见徐质之勇必姜维之上,但此时廖化,张翼已经算是老将,战力已经有所下滑。所以徐质看似无敌,但却是水平有限。应该还赶不上三国前期的王双。

诸葛尚很多人都认为是三国后期最被低估的猛将,绵竹之战,诸葛尚一人击败邓忠,师繤二将,大败魏军。其中邓忠又曾与姜维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再加上邓艾副将师繤,诸葛尚的武艺足可高出姜维,邓艾等人一头。

但细看原著,就会发现师繤这人一没头脑,二没本事,连上司邓艾都认为他都不是张翼的对手。此后诸葛尚又随父死于乱军之中,堪称有勇无谋之辈。

文鸯虽然谋略不咋地,但武艺确实不简单。如淮南之变时,文鸯独自率军杀入司马师大营,从三更时分一直杀到天亮,“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文鸯大战一夜之久,还能与邓艾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然后突围而走。在归途中,又多次冲杀数百魏将,杀退四五次,吓得魏军无人再追。

可以说文鸯体力,武艺都是超乎常人的存在,大战一夜后,还能在邓艾手中突围。突围后还能数次杀退魏军,这般操作,比冲入魏军有去无回的诸葛尚强上不少,也能胜过徐质击败两老将的战绩,所以说三国后期第一猛将应为“小赵云”文鸯。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您是怎样看待各个时期的猛将呢?欢迎留言讨论!